斜视转位手术之改良Nishida术式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痹性斜视常应用垂直肌转位术(VRT)矫正.术式包括Hummelsheim术式、Jensens术式、Foster术式及Nishida术式等,各种术式各有利弊.其中,改良后的Nishida术式因不切开肌肉而极大地减少了术后眼前节缺血的风险,对不同疾病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疗效显著.本文中笔者就该术式在眼球上转不足(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眼球外转不足(外展神经麻痹和Duane综合征Ⅰ型)、眼球内转不足(先天性内直肌缺如和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内直肌横断)、眼球下转不足(各种原因导致的下直肌麻痹和先天性下直肌发育不全)等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中麻痹性斜视的治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最常见的眼外肌麻痹,能产生垂直旋转性斜视,是眼性斜颈的代表性疾病.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多样的临床表现决定了手术方式选择的差异性和个体化治疗的必要性.根据病因与临床表现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仍有许多问题尚未统一,本文中笔者对近年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病因与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 比较IOLMaster700光学生物测量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测角膜参数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白内障患者84例(155只眼).其中,男性38例(69只眼),女性46例(86只眼);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59.7±10.5)岁.分别用IOLMaster700光学生物测量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测白内障患者术前的平坦轴角膜曲率(K1)、陡峭轴角膜曲率(K2)、平均角膜曲率(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