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3在放化疗前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ngwu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SIL)及放化疗前后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MP3蛋白在80例CSCC组织、90例SIL(60例高级别、30例低级别)以及30例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MP3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IMP3在CSCC组织、高级别SIL、低级别SIL、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3%(69/80)、78.3%(47/60)、33.3%(10/30)、0(0/3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1,P<0.01)。放化疗后IMP3的表达率较放化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0%∶85.0%;χ2=5.79,P=0.013)。IMP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3.97,P=0.046)、分化程度(χ2=5.95,P=0.018)、临床分期(χ2=5.82,P=0.016)、浸润深度(χ2=5.73,P=0.017)相关,而与患病年龄无关(χ2=0.11,P=0.745)。

结论

IMP3在CS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进展相关,放化疗可降低其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再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因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接受一期或二期再置换术的患者39例。对患者进行关节穿刺液细菌培养及组织标本培养。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年,期间每4周复查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血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成簇特征及其传播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广西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2013年登记治疗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 310例,运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分型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成簇特征。结果1 310株结核分枝杆菌经VNTR12位点检测分为964个基因型,其中779株为单一基因型,
目的探讨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CHB患者短时间内出现严重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住院的49例慢性HBV感染者及8名健康志愿者,均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等位型鉴定为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免疫耐受组15例,持续抗病毒治疗组20例,停药复发组14例。应用流式细胞术结合HLA-A*0201限制性表位肽/五聚体复合物定量检测慢性HBV感
目的评价中国开展Genotype○R MTBDR plus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诊断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11月发表的在中国开展Genotype○R MTBDR plus检测MTB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
期刊
目的探讨皮肤炭疽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12月延安市21例皮肤炭疽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1例皮肤炭疽患者均在接触病死牲畜后出现皮肤火山口样溃疡,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腹泻、淋巴结肿大;2例患者皮肤损伤分泌物细菌涂片见革兰阳性杆菌,细菌呈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其中1例细菌培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ICS Ⅱ)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和突触素(SYN)的影响,为ICS Ⅱ治疗慢性脑低灌注性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抓取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CS Ⅱ治疗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低灌注模型(BCCAO),ICS Ⅱ治疗组予以ICS Ⅱ 8 mg·kg-1·d-1连续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