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咸阳至宝鸡段冬季水鸟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

来源 :湿地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厘清渭河越冬水鸟年度变化情况及各种人为干扰对越冬水鸟的影响,2016—2018年对渭河咸阳至宝鸡段越冬水鸟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共记录越冬水鸟33种,隶属于7目12科2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种;(2)雁形目鸭科鸟类物种最多,达15种,水鸟优势种为赤麻鸭、斑嘴鸭、绿翅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3)2018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最高,2016年水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最高;(4)人为干扰对水鸟的影响较大,但多以中度干扰和较弱干扰为主,在人为干扰和非人为干扰状态下,水鸟物种数差异不显著,水鸟总数量差异显著.在不同干扰类型下,水鸟物种数差异显著,水鸟总数量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为了评估生态退耕是否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本文从粮食生产的角度出发,基于“三调”数据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明了生态退耕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生态退耕虽然会对耕地面积造成影响,但由此带来的土地优化效应、生态补偿效应以及要素密集效应也会对粮食产量进行补偿,从而达到地减粮增的效果.因此在牢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统筹生态建设,对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稻谷储藏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国目前稻谷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把控,本文在调研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稻谷储藏的意义,对我国古代、现代主要的稻谷储藏技术进行综述,针对稻谷储藏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探明今后稻谷储藏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藏粮于技提出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以CNK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通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Lexcimencer对中国2001—2020年湿地公园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研究热点以及共现关系图谱.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开始起步,聚焦规范湿地公园的概念、建设和管理;(2)2010—202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蓬勃发展,以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细化建设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空间优化手段;(3)我国湿地公园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学科交互性持续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政策驱动;(4)在湿地全面保护的新阶段,应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