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理解问题化 学习任务精细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05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传统“串讲式”流程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那么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益。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将文本理解问题化以及学习任务精细化,能够强化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落实字词理解的掌握,并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的主体真正地还给学生,教者的主导地位也能得以体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流程; 理解问题化; 任务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5-00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在教学方式上寻求突破的一个难点。由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教起来费时费力,学起来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激情不容易激发,而且教学效果一般。如何让我们的课堂45分钟更有效、更高效,为此,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及一学年的针对性学习、思考,自己对此有如下的理解。
  一、文本理解问题化,以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
  针对现在向课堂要效益,不留课后学习任务的情况,在课堂开始以后,要求同学们自己看文本,并投影或者板书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看书,便于同学看书有针对性。当然,这里需要注意教者问题题目设置的坡度,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或者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这样,就体现了教者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学习《太史公自序》,因为该文本比较长,可以先要求同学自己对照注释,自主学习1—4段文字,并能用图表的方式标注出司马迁的家族谱系。再比如学习《太史公自序》第二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壶遂大夫对于司马迁创作《史记》一事,他认为有必要吗?他的理由是什么。2.孔子认为“法”“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都要求用文本语言回答。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研习文本,并在组内交流迅速得出答案。在学生回答以后,可以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翻译并对段意进行引导剖析。因为有了坡度的题目,同学们看书就有了抓手,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也能够迅速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如问题1的答案就是《太史公自序》的第9段文字——“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当我们学生能够得出这一问题答案的时候,那至少表明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字面意思是理解的。
  当然,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题目,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口头回答,也可以是板演。这样就避免了以往老师“满堂灌”的现象,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习任务精细化,以便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的字词
  在文本内容初步掌握以后,文言文教学还是必须要回归到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上。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者对文本做理性的梳理,按照章节对每段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进行知识点的问题化呈现,呈现的方式最好是纸质化,当然,用课件投影的方式也可以,主要是便于课堂的实际操作。
  在同学们已经了解文本内容的前提之下,结合导学案,要求学生再次仔细研习文本,可以结合注释,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然后老师完成导学案上题目的处理。这个环节的设置,就是将文言文的字词教学落到了实处,而且方式可以多样化,避免了课堂老师一个人的“独白式”灌输讲解。
  当然,这个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能完全按照文本节次的顺序,将段落中的涉及文言现象的重点字词句进行整理命题。按照节次的编排,便于课堂的操作,可以要求学生逐段看文本,用多种形式完成自学。将重点的字词句整理,实际上是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便于同学们看书自主学习中能有的放矢。
  还以学习《太史公自序》为例,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字词是“司”“典”“序”“去”“适”“奔”等,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对照译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字词的处理,并且还能对一些重点的字词作适当的补充提升。再比如,可以对学生薄弱点——翻译做针对性训练,从文本中找出一些典型的能够体现文言现象的句子,让学生板演,然后点评落实。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文本的初步感知以及字词句的小组讨论这两个环节,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应该是主动的、深刻的。
  三、学生地位主体化,以便老师激发调动学生的激情
  从文言文课堂来看,传统的模式是老师的整体“串讲”居多,这样的教学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将字词面面俱到,防止学生的知识点遗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缺点也很明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思维不活跃,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而采用了“文本理解问题化,学习任务精细化”这样的思想理念以后,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而导学案的使用又很好的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文本理解问题化”的过程中,教者尽可能的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研习文本,只有学生自主充分的活动,对知识的掌握才更扎实。当然,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个人有了疑问,可以用组内讨论的方式完成,教者适时的予以点拨,并能对答案加以展示。
  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教者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板演,小组互动质疑等方式,尽可能的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针对班类的不同特点,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考虑先整体感知,将文本问题化,然后逐段突破,将字词精细化,基础较一般的班级可以反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说教无定法,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根据班类及文本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试,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热情,引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吴江2006年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是全省首创,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经过7年的努力,吴江把“市长奖”打造成了一项品牌活动,在“市长奖”的引领下,较好地推进了青少年科技教育阵地建设,培育了一批优秀科技辅导员,圆了一大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梦想。关键词:设立“市长奖”; 打造成品牌; 圆创新之梦中图分类号:G322.
摘 要: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英语课堂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是激情燃烧的地方,是快乐涌动的地方。生命气息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飘洒在课堂的每一个时刻,感染着课堂的每一个生命。关键词:英语课堂; 生命涌动; 梦想; 激情; 快乐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05-002叶斓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的确如此,课堂不仅是知识建
摘 要: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语文教学就是要借助这个载体来呼唤学生主体情感的挥发,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并由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丰富的情感。本文笔者结合平时语文教学实践谈一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意见,仅供参考。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寓情于教; 以情传情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10-001《语文
摘 要:通过初中化学教学课例分析了Qu:Est教学策略在核心问题、加工性问题这两大方面的具体应用。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 Qu:Est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12-003克林伯格说过:“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
摘 要:事实上,欣赏过程中,随着玩味,读者自然应该与艺术形象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进行理解和判断,才能真正理解作品中各种形象的美丑本质、环境根源、作品主题、情调高下等,完成情感的超越,达到真正的审美目的。关键词:文学欣赏; 情感体验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22-001清末的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商人的女儿,“明艳工
摘 要:作文教学之所以难,最主要难在学生缺乏构建作文的基础材料;难在学生缺乏自己独特的体验;难在教师缺乏长时间系统的训练。本文提出了作文教学应该采取“事、情、理——初中作文教学三部曲”来解决我们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三部曲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37-001新课程标准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掉教学中传统式的照本宣科,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就必须积极改变观念,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尝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完善,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新课改; 教学理念;学生主体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摘 要:本论文是对生物学综合考查的重点《减数分裂》的教学案例分析。关键词:生物教学; 减数分裂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47-002一、教材分析“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知识体系是按照逻辑线索构建的。其第一个逻辑起点就是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特别是这些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因此,《课程标准》安排了“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和“举例说明
摘 要:流行音乐为当代初中生所爱。初中音乐教育积极引进流行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深沉的爱国热情,更为活跃的创造能力,使初中音乐课教学更加有声有色,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才成长,这是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关键词:正视现实; 积极引进; 拓展渠道; 初中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0-00119世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综合的能力,但学生文化鉴别、艺术赏析能力和文化修养还不能和他现有的审美能力相匹配。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细致地预设,在预设中把握生成,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关键词:预设; 生成; 顺应思维; 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