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橡胶垫极限性能足尺试验结果与评价

来源 :世界地震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c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隔震建筑中使用的天然橡胶类叠层橡胶垫、高阻尼叠层橡胶垫和铅芯叠层橡胶垫,调查了日本叠层橡胶垫制造公司持有的极限性能足尺试验结果,并对这三类叠层橡胶垫进行了新的足尺极限性能试验。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ISO标准采用的叠层橡胶垫极限性能预测公式是合理可行的。
其他文献
Pushover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和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振型的变化2个方面。对此,文中提出了振型组合方式为完全平方组合的多段加载模式,并通
针对北方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东拱肋拱顶合拢高度比设计标高(35.017m)低0.30m,西拱肋拱顶合拢高度比设计标高低0.44m的问题,采用ANSYS软件对其建立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并用子空间迭
林甸(Ms=5.1)地震发生于2005年7月25日,震中靠近大庆油田。该地震对大庆油田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损失,为原有的大庆油田地震损失评估与应急反应系统提供了验证实例。按照林甸地震的参数设定地震、评估震害,对比评估的结果和地面调查结果,差异较大。确定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系统选取的烈度衰减关系与这次地震的烈度衰减关系不符;(2)系统空间数据存储方式的简化。通过平移等震线至宏观震中、同倍率放大等
文中首先建立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滑移滞回模型、考虑包辛格效应的钢材单轴滞回模型和考虑矩形钢管约束效应后内填混凝土的单轴应力-应变滞回模型。在截面纤维模型
根据钻孔资料,将各国强震记录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规定进行场地分类,利用这些强震记录,统计分析了Ⅰ、Ⅱ、Ⅲ类场地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