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正在推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新的财政收缴、支付方式,将彻底改变现有财政资金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这既是与国际化接轨的一种趋势,也是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一个必然。教育作为财政资金使用占比量最大的系统,教育经费的使用必然要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中。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已多年,有一套成熟的运作程序,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奠定了基础。由于两种制度在内容、操作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部分学校认为只要二者取其一,不必重复设置,这阻碍了财政制度的改革。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制度的比较,简要阐述教育系统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性。
一、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容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把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即: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最终用款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这改变了现行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程序,实现了“库款”的直达,杜绝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对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为一体的会计管理模式,在“三不变”(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限不变、财务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取消学校的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它的核心是对学校的会计工作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教育经费收支管理为目标的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它有效地解决了学校专业会计人员缺乏、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
二、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异同
1.相同点
(1)实施手段的一致性。它们都要求取消学校开设的不符合改革规定的银行账户。
(2)操作办法的一致性。两种制度在资金的操作上都要求集中核算、集中结算。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设立规范的银行账户,以教育行政部门预算为基础,坚持学校“三不变”原则,充分利用银行结算体系,加强资金的收支管理。
(3)最终目标的一致性。两种制度实施的目的都是通过集中核算,集中管理学校财务收支。具体来说主要是为了增强资金的调度能力,加强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杜绝胡花乱用和铺张浪费,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2.不同点
(1)核算主体不同。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学校,它只是代替学校的会计工作。国库集中支付的核算主体是财政部门,以政府会计为主体。
(2)账户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基本账户的方式。教育经费先拨付到基本账户上,待学校用款时,再从基本账户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教育经费的余额反映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教育经费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国库集中支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余额反映在国库,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不经过中间环节。
(3)监督的侧重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对所有教育经费收支进行的规范性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学校经费使用的事后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教育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督。
(4)机构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
总的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深化。
三、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
1.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是公共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它是被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公共财政管理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它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完善了财政监督体系,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保障和促进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有效运作和取得最大效益。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经过多年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人力、物力、软硬件等都已具备等诸多有利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学校层次的零余额账户管理和经常性支出的直接支付,保障教育经费的有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
2. 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弥补了会计集中核算监管的不足
当前,要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对财政资金的过程监管功能,依托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所有资金的审核、监管和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平台,对所有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在阳光下运行,彻底消除学校经费收支中存在的不透明、不规范、不合理现象,杜绝因财务管理失控导致的腐败行为屡禁不止、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
3.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和学校提供“一站式”服务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方面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受教育系统的特性和编制限制,大部分学校的会计人员都由一线的教师兼任。若取消会计集中核算,由学校自行组织核算,则原有的挤占挪用财政性资金、乱开支、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弊端又将重现,会计工作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若只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那么学校预算的编制、用款计划报送、额度申请、转账、做账等要学校财务人员在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银行、学校三地来回跑动,同时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要直接面对多而散的学校。这对于兼职的学校会计人员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都增加了工作量,显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是不利的,也违反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目的。目前,学校的报账员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流程早已熟悉,如果两种制度相整合,对相关流程进行优化,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就能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和学校提供“一站式”服务,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轻双方的工作量,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经过多年规范的运行,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平台。事实上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集核算、监督、服务为一体的功能,已承担起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部分功能。所以应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平台上,积极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整合。
(浙江省嘉善县财政支付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 314100)
一、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容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把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即: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最终用款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这改变了现行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程序,实现了“库款”的直达,杜绝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对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为一体的会计管理模式,在“三不变”(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限不变、财务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取消学校的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它的核心是对学校的会计工作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教育经费收支管理为目标的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它有效地解决了学校专业会计人员缺乏、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
二、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异同
1.相同点
(1)实施手段的一致性。它们都要求取消学校开设的不符合改革规定的银行账户。
(2)操作办法的一致性。两种制度在资金的操作上都要求集中核算、集中结算。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设立规范的银行账户,以教育行政部门预算为基础,坚持学校“三不变”原则,充分利用银行结算体系,加强资金的收支管理。
(3)最终目标的一致性。两种制度实施的目的都是通过集中核算,集中管理学校财务收支。具体来说主要是为了增强资金的调度能力,加强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杜绝胡花乱用和铺张浪费,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2.不同点
(1)核算主体不同。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学校,它只是代替学校的会计工作。国库集中支付的核算主体是财政部门,以政府会计为主体。
(2)账户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基本账户的方式。教育经费先拨付到基本账户上,待学校用款时,再从基本账户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教育经费的余额反映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教育经费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国库集中支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余额反映在国库,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不经过中间环节。
(3)监督的侧重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对所有教育经费收支进行的规范性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学校经费使用的事后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教育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督。
(4)机构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
总的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深化。
三、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
1.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是公共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它是被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公共财政管理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它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完善了财政监督体系,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保障和促进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有效运作和取得最大效益。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经过多年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人力、物力、软硬件等都已具备等诸多有利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学校层次的零余额账户管理和经常性支出的直接支付,保障教育经费的有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
2. 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弥补了会计集中核算监管的不足
当前,要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对财政资金的过程监管功能,依托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所有资金的审核、监管和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平台,对所有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在阳光下运行,彻底消除学校经费收支中存在的不透明、不规范、不合理现象,杜绝因财务管理失控导致的腐败行为屡禁不止、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
3.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和学校提供“一站式”服务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方面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受教育系统的特性和编制限制,大部分学校的会计人员都由一线的教师兼任。若取消会计集中核算,由学校自行组织核算,则原有的挤占挪用财政性资金、乱开支、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弊端又将重现,会计工作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若只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那么学校预算的编制、用款计划报送、额度申请、转账、做账等要学校财务人员在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银行、学校三地来回跑动,同时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要直接面对多而散的学校。这对于兼职的学校会计人员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都增加了工作量,显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是不利的,也违反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目的。目前,学校的报账员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流程早已熟悉,如果两种制度相整合,对相关流程进行优化,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就能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和学校提供“一站式”服务,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轻双方的工作量,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经过多年规范的运行,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平台。事实上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集核算、监督、服务为一体的功能,已承担起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部分功能。所以应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平台上,积极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整合。
(浙江省嘉善县财政支付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 3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