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泰坦尼克号’幸存率现象”素材运用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iao13939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运用指导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研究发现:“泰坦尼克号”船难中,二等舱票价是三等舱的1.8倍,幸存率是其1.6倍;头等舱是三等舱的3.5倍,幸存率是其2.5倍。可见票价与幸存率存在着紧密关联。而“泰坦尼克号”号称“永不沉没”,舱体设计并没考虑逃生因素,这种幸存率的差距是船体结构客观存在的一个意外后果。
  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可社会学家认为,现代社会几乎是一艘“泰坦尼克号”:处于不同阶层的群体,面临着差别巨大的生存机会,哪怕大家都按章办事、一视同仁,完全遵循程序正義,不同的群体依然会因为各自社会地位的不同而面临着教育、就业、收入、健康、安全乃至婚姻等的巨大差异,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个人境遇和人生轨迹。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少于800字。
  【名师题解】
  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做多向的思考与分析。
  角度一:幸存率与票价存在紧密关联,这无关金钱,也无关地位,只是船体结构的客观存在。由此,这揭示了一个事实:购买力跟逃生存活机率存在着事实上的正关联。换言之,社会中人与人因为地位、财富、权力等因素而客观地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对此,我们要客观分析,既要正视这种不平等,更要分析其根源,尽量提出解决之道。因此,我们可以写“奋斗与创造”“生存与尊严”“差距与选择”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较为广泛,但难点也正在于此。写作中,需要避开泛泛而谈的,诸如“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社会生存竞争、为平等而努力斗争的社会革命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等,而是尽可能考虑在新型社会中,人与人、人与万物如何相处的,具有生活气息的素材。比如互联网医院消除地域医疗差距,微商大行其道,正是给人们提供了更多平等机会的可能。
  角度二:有高山就会有深谷,有森林自然会有沙漠,既有陆地也有海洋,这是客观现状。这种差异现象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我们只有正视不平等的客观存在性,深刻理解不平等背后的合理性,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寻得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由此,我们就可以摆脱“消除一切不平等”的带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思维惯性,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而后努力争取适合于自己的奋斗方式与途径,描绘“小人物也有春天,大人物自有承担”的社会图景。在此,可以写“尊重差异”“能力与价值”“积累与变革”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在选择这一角度素材时,要注意既不可刻意强调社会的不平等性,视之为不可逆转的固有现象,又要避免出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保守倾向。在写作中,要明确在社会关系中,个人的奋斗至关重要,但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之路尤为关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须知,强与弱、大与小是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可能的。在此,总是能保持清醒头脑,善于为自己造势,实现困境突围、逆境崛起,进而实现自身奋斗目标的事例,是这一角度的首选。
  角度三:社会的进步,终极目标是消除一切的不平等,这是“人人生而平等”的内在含意。在这方面,孔子也曾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必然导致了种种的不平等,诸如高与矮、胖与瘦、美与丑等的不平等,还有能力、思维、才华等的差别,若是强求一刀切的平等,不现实也无法达成。对此,我们应该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行使的是“不是我要杀了你,而是我宽恕你”的“真正的权利”,牢守尊重弱者的权益这一社会底线。在此,我们可以写“弱者,是平等的一极”“底线,需竭力牢守”“不平等,平等历程的必经之路”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思辨是这一维度的鲜明特征。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平等,在某种程度上只需看看这个社会上的弱者即一目了然——弱者,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享受到了固有的社会权力?平等社会是在承认差距的基础上,全社会共同制定出可靠的体系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即弱者受保护,强者有制约,强与弱存在着较为通畅的置换空间。这种动态的平等是当下对平等最生动的描绘。在这一方面,社会“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写作素材。
  【高分素材】
  素材一:
  一个社团的基本努力或许就是设法使其成员平等,但其成员个人的自尊心却总是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在某处形成某种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
  ——德·托克维尔
  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不得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
  ——威·吉尔伯特
  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
  ——巴尔扎克
  素材点拨:这三条名言,极具思辨性。德·托克维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内部成员的私欲——自尊心;吉尔伯特明显带有极端的平等意识,他为社会的平等划定了一条评判标准,社会群体中,一方服从一方,就是不平等的;巴尔扎克在平等方面的论述,显然是悲观主义者,“或许是权利”是他的内心意愿,但现实却很残酷,没有任何力量可使平等变为现实。写作中,通过对这则素材的分析、评判,社会平等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可以得到充分的阐述,文章的深度与广度也就有了保障。
  素材二:
  故宫建筑群烙印着鲜明的等级制度。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体现皇权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左祖右社”的分布,对应着的是礼制思想中的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等内容;“前朝后寝”的功能布局,更是对皇权的推崇;甚至是色彩的分布,宫殿上神兽的数量与大小,无不透露着等级森严的气息。
  相对应的,古埃及的金字塔也是等级制度的产物。它那底座宽广塔尖孤立的格局,似乎正预示着社会阶层的分布实情,令人感慨不已。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是从建筑物的特点,反映出社会发展中事实上的不平等情况。这使得写作时,可以把眼光对准社会现实,通过对种种社会现象的分析,深刻地去把握社会平等这一内涵的所涉领域。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或人为而形成的平等与不平等,不仅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中,哪怕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劳动工具、居住处所,也被烙上了鲜明的印记,这令人警醒。
  素材三:
  戏台上,演员们在台上扮演大公、皇帝,可一转眼他们又成了奴仆与脚夫。到底哪个才是他们本来的身份?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现实中的皇帝,在中国常被称之为“天子”,在外国,也大都是神的儿子。曾有人拍亚历山大马屁,非要他相信他是朱庇特的儿子。可有一天,亚历山大受伤了,他指着自己伤口上的血说:“喂,怎么样?这不是鲜红鲜红、地地道道的人血吗?可不像荷马说的众神伤口流出的血呀!”诗人赫尔莫多写诗歌颂安提柯一世,称他为太阳之子,而安提柯一世却说:“替我倒便桶的人心里很清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素材点拨:出身、财富、名望等,造成了现实中人与人事实上的不平等。可若把人的区分就置于这些标准,显然有些荒谬。“人们赞扬快马,是因为它在全场的欢呼中得胜获奖”,而不是它的鞍鞯;一条猎狗,我们赞扬的是它的速度,而不是它的项圈;一只鸟儿,我们赞扬的是它的翅膀,而不是它的牵绳或脚铃。只是,在评判人时,我们往往忽视人的品质,而注重于其它的外在。这是我们在追求平等时,需要充分把握并批判的一个基点。
  【素材演练】
  摆渡,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
  浙江苍南灵溪中学 朱惜墨
  儒家构建大同世界,佛家有自己的众生平等,西方社会描绘出了乌托邦:社会,总是摆渡于平等与不平等之间!
  确实,世界没有绝对的平等。看看我们生存的地球,既然这里耸立着高山,那么那儿自然就会有低谷;既然这里覆盖着森林,那么那儿必然就有沙漠;既然这里流淌着水流,那么那儿也少不了赤地。社会亦如此。可叹的是,追求平等的激情总在内心升腾,又总在现实中无奈平息。“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的悲叹。幸运的是,“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人不得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总会有威·吉尔伯特这样的思想家对不平等发出了战斗的号角:没有服从,方为平等!
  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平等与不平等究竟是个怎样的状态?有一组数据,似乎很能回应这一问题。在“泰坦尼克”号船难中,头等舱、二等舱与三等舱票价相差若干倍,花费不同,占有的舱位自然应该有区别;但在这次灾难中,头等舱、二等舱与三等舱的幸存率却跟票价一样,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出的钱越高,在灾难中幸存的可能性就越高。这不啻于扇了社会平等一个大大的耳光。更令人悲哀的是,这个结果并不是提早设计好的,而是船体结构客观存在的一个意外后果。因为“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永不沉没”,设计时根本没考虑过逃生因素。这冷酷地告诉我们,不平等是事实存在的,哪怕是在无意识之中。社会学家在研究中也发现:地位、财富、权力等因素会使不平等客观地存在着,哪怕整个社会、所有的人,都按规则处事,但处于不同阶级的人们总会面临着差别巨大的生存机会——不平等,才是这个社会的客观属性!“一个社团的基本努力或许就是设法使其成员平等,但其成员个人的自尊心却总是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在某处形成某种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德·托克维尔的这句话点出了平等的关键。追求平等的是社团的宗旨,可构成社团的个体私欲却是造成不平等的内因。对此,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创举给出了解决之道,那些伟大的自由战士向世界宣稱“人人生而平等”,并为之不懈奋斗。
  当强者自觉维护弱者,甘愿放弃特权时,不平等的泥淖就被消减;当弱者展示自身能力,创造自身价值,不平等的泥淖开始松动;当强者与弱者,清除掉横亘于他们之间的外在的、物质的差异,而在生存上息息相关时,不平等的泥淖就崩塌了,平等自然降临!
  平等,或不平等,社会在摆渡;而尊重与砥砺,是强者与弱者共筑起的平等防线!
  【教师评点】
  平等,是一个较难以论述的话题,要么流于空洞的说教,要么陷入思维一元化的僵局。而这篇文章能够立在较高的角度,提出了“摆渡”一词,颇有新意。类比的使用,事例的分析,均显示了较高的思维力量。
  作者引用巴尔扎克的慨叹、威·吉尔伯特的名言作好铺垫,引用德·托克维尔之语探究出不平等的内在原因,引人深思。
  自然,短文总免不了有所局限。文章“摆渡”的内涵以及如何达成,似乎未能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文的力度。议论时,偏重于说理,分析与评判的分量比重大,而缺少事实例子的支撑,有些美中不足。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书都去哪儿了?”有人走进巴黎这家新开的书店,不禁这样问道,“走进空空荡荡的书店,只看到一个书架,是有人来这里捣乱了吗?”  这里的確没有人捣乱,法国大学出版社的这家书店如此高调地缺货,并不是因为库存不足,而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这里的书并不是由经销商提供的,而是按需打印。有了“咖啡印书机”,想要的书瞬间便能呈现在眼前。  之所以起名“咖啡印书机”,是因为他们认为,打印一本书就像制作一杯快捷的
【考情梳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博大精深,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丰富,考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备考上来。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姓名字号、宗法礼仪、典章制度、官职俸禄、国号年号、科举考试、宫殿建筑、行政区划、姻亲关系、五谷杂粮,等等。有时候甚至和文言实词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如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的“收考”,原题是“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
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效仿,他的教育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自身不同,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因此,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推崇因材施教。  作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应该严格要求,关注他的波动变化,引导个性思维。而对于普通学生,则需要及时鼓励,认真引导。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国家栋梁,也
“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  “愿你道路漫长,有的是时间发生故事。”  “愿你在最无趣无力的日子仍对世界保持好奇。”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  北京四中初二女孩张咏言写的一篇书信作文,这两天在网络上走红,评论里也逐渐出现了褒贬不一,有人提出质疑,是不是现在孩子看网络小说多了,只会写伤春悲秋的句子?  这种质疑声挺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原因在于,短短的一句问句之外有多个
一则励志流行语说:“活着就要创造,如果没有梦想、事业,财富,人生的价值又如何体现。”放眼这个世界,我们似乎都是这句话的忠实粉丝,整天忙得心力交瘁,忙得精神萎缩,忙得心灵苍白,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成功,竟不知这些所谓的成功其实是对物质财富的强烈占有欲,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成为物质的奴隶 。  疯狂地追求物质财富的社会风气带给我们的并非精神享受的高贵、人生价值的实现,而是人性发展的残缺与精神的萧索。  放眼
我选择义务传授独门绝技的医生姚玉峰,捐赠文物的农民何刚,让上班族先走的农民工为“中国出彩人”。因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公而忘私、心系他人、服务社会的高尚美德。这是一种引领时代风尚的正能量。  眼科医生姚玉峰将自己的“独门绝技”傳授给数千名医生,让无数患者解除痛苦,让无数的家庭重见光明,其产生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在今天这个熙熙攘攘的时代,到处都是追名逐利之举。姚玉峰医生掌握了医治眼疾的独门绝技,他本可利
“宅”和孤僻绝不是一回事。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窝在床上便能联系相隔万里的朋友。有些酷炫的“宅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居室给他们提供场所,加上拥有充足的时间,他们会创造出许多稀奇而又实用的小小发明。作为一个“动漫宅”,我热衷于收集各种玩偶,其乐无穷。其他还有“吃货宅”、“追剧宅”……总之,小小的三平居室,因为“宅”而变得丰富多彩。  “侘”字,在日本有“侘茶”一词,是指精神本位之茶,以尊重人的内心
文题  某“快递小哥”驾三轮不小心与一辆黑色京牌轿车发生剐蹭,被该轿车驾驶员边辱骂边连续掌掴至少五次。这场景被围观者用手机拍下并发到互联网上。快递公司总裁见此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配再做公司总裁!”其公司随后称将坚决依法维权,并不同意调解。公安介入,打人者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该事件引发网友各种评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给快递小哥、轎车驾驶员、快递公司总裁、围
冯小刚说:“他是个梦想家、冒险家,也是个实干家。”流沙河说:“他办事如立志救世,自为太少,为人太多。”他倾尽自有资金20多亿元,修建了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接待参观者1千多万人次,以一己之力,为国人力挽逝去的历史。他,就是樊建川。  1957年出生的樊建川,当过兵,教过书,做过市长,搞过房地产,赚过大钱,是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常客。但在成为馆长之前,收藏仅仅是他的一个爱好。  樊
“斜杠青年”的定义是:他们不满足于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有人认为“斜杠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青年都选择多元生活,其专业程度又怎么能比得上只专注于一门事业的人?人人斜杠,何以精专?  国家就像一部庞大的机器,每个劳动者都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有每部分零件都发挥其最大的能力,整个机器才会运行得更有效率。青年人兴趣广泛固然是好事,可若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