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教育是中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培养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区别,那就是:淡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递过程,然而,我国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这一重要因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针对当前现状,笔者对音乐审美教育做出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音乐;审美教育;审美体验;改革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84-01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音乐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为音乐教育提供了美学的品格和视角以及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相关的研究方法。①音乐审美教育,指以音乐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进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②中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审美体验是中学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
  一、现状剖析
  (一)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没有被体现
  素质教育给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是要以审美为核心。这也是作为音乐课程的最基本的理念。审美性是音乐艺术的最主要的特征,它能带给任便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
  在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得到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但是没有得到更好的深入贯彻。具体表现在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方面认识不够深刻。
  (二)“专业化”倾向使得审美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
  “专业化”——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的教育。所以,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专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能“以审美为核心”来进行教学的把握,唱歌教学,观看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都是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机械的教学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比如教学中的唱歌,大多数教师就是普通的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一直重复。学生就失去歌唱的愉悦性。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试想,一堂课若仅仅是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一堂课下来这种机械的音乐反复,这种教学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兴趣更容易抹杀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学生去对音乐进行审美,欣赏的这种能力的提升。
  二、音乐教育中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组织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使美育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等教学内容来实现。
  (二)“倾听”是审美体验中的重要环节
  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具有非再现性与非概念性的特点,它不具有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在时间中流动。因此,老师在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引领学生能够安静下来,抛去杂念、静下心来,这样才能真正走到音乐中去,认识音乐形象的特点及其精妙动人之处,这样才有可能理解音乐的本质与内涵。
  三、改革及其建议
  多年来,音乐课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娱乐和消遣课程,没有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学生从思想上就对音乐课很懈怠,普遍的现象是,很多时候音乐课被所谓的“主科”霸占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根本没机会上音乐课,作为一个中学音乐工作者不免会担心这一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为此我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其改进意见。
  (一)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1、参与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审美体验,特别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课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学生必须参与到体验过程中来。
  2、情感性原则。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情感教育,不能依靠灌输、说教,双方是一种平等关系,老师要尽可能地创造一种民主的、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二)正确处理好音乐知识技能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
  无论是在什么音乐教育中。必须掌握的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敲墙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都是每个音乐教师该具备的。这样才能把美好的形象树立给学生们。采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这种手段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但并非是最终的目的。培养人,培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是它真正的目的、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也是一样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爱好和音乐素养。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把音乐知识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做好协调。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展合理的技巧训练。
  (三)充分利用课堂外的艺术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1、让学校和班级的文艺氛围熏陶学生。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仅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更加不容忽视。学校应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表演,增强周边的艺术氛围来感染学生,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电影、文娱晚会、文娱活动等等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这些对中小学生来说,平时接触很多,并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应当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这些音乐有所接触并适当了解,帮助学生学会筛选健康向上的、正面性的音乐。
  四、总结
  美。是用来形容音乐艺术。音乐教育工作者就是美的传播者。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我们需要所有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了给新时代培养剧透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作者单位:成都市通錦中学)
  注释:
  ①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35.
  ②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36.
  参考文献:
  [1]刘靖之,于丹红.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7.
  [2]邹爱明,马东风等译.音乐词典条目汇辑——音乐教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4](美)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美)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
  [5]曹理著,何瑞碁整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8.
其他文献
分别针对CP长度大于和小于最大多径时延两种情况,分析了由时变多径环境引入的ISI分量和子载波间干扰(ICI)分量,提出了“基于多径时延分布”选取CP长度进而确定子载波数的方法。计算机仿真验证充分说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所得研究结论对于不同信道环境下的实际OFDM系统参数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利用MATLAB/Simulink实时仿真功能,构建回声和噪声控制(AENC)算法研发平台.在对算法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声卡对处理前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播放,实现主观评
摘 要:本文对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旋光度测定的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旨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旋光度测定;实验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兴教研活动[1]
作者简介:桂跃宇(1969.3-),女,副教授,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  摘 要:本文通过对预科升留级工作的调研,从学生报到宣传、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组织、分级分班、MHK考试后的管理、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看法,为汉语预科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预科升留级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44-01  预科升留级工作是
各种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创建初始的产权配置难题,到目前为止理论上和实务上都鲜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根据笔者常年在公关策略咨询公司的经验,借助“人力资本”理论和谈判方法,提
针对一类混沌系统,研究了参数未知的不同结构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问题。基于Lyaponuv稳定理论,给出了自适应同步控制器的系统设计过程,以及同步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律的解析表达式。对于两个参与同步的不同结构的混沌系统,只要其维数相等且状态变量可测,就可以利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达到全局渐近同步。方法简单,无需试凑。以Lorenz系统和Lü系统的自适应同步控制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传统发展观下,多以经济学或伦理学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便是效率与公平兼顾的观点也明显带着“追求生产性效率”的痕迹。科学发展观把效率和公平有机地联系
在经济与管理科学中迫切需要计算机建模与模拟的方法,系统动力学与基于agent建模和模拟是两种最重要的方法。从核心思想、视角、适应性等方面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差别,进而提出有
药食同源说,反映药物的发现和使用,中药学的起源和形成,均与人类饮食活动有密切关系,说明饮食疗法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病强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