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诵读举足轻重。笔者认为唯有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反复诵读,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诗文,进而实现真正意义的背诵积累和习作运用。
  【关键词】诵读 古代诗文 运用
  
  我国古代诗文中越来越多优秀篇章被选入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对古典诗文的识记默写和品读鉴赏的考查更是倍受高考命题人青睐。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更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引导学生喜爱并学好古典诗文,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笔者以为学习古代散文,诵读是一条必不可少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一,读准字音,以音会意
  
  宋代学者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可见,诵读也是古人所推崇的學习良方。这里,朱熹一连强调五个“不可”,真切地道出了诵读的要义、原则和基本方法。
  每教授一篇古代诗文,教师务必组织学生过好诵读关。笔者认为可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男女声交替朗读、分角色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既轻松愉悦,又充满智力和情感挑战的氛围中把内容读准、读熟,遇有误读错读的字词及时予以纠正,绝不让其含混过关,因为对古代诗文诵读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对其诗文意思的理解和句子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古音异读。古代诗文中,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等,因为专有而有固定读音,诵读时要提醒学生读准这些古音。如:墨翟(dí)(人名)、会(kuài)稽山(地名)、阿房(ē’páng)宫(地名)、可汗(kè hán)(官名)、无射(yì)(钟名)、万俟(mò qí)(姓氏)等。
  2.通假异读。古诗文中,字的假借通用现象是常见的,A字假借为B字,则应念B字的音。如:①虽有槁暴中“有”通“又”,念yòu,“暴”通“曝”,念pù;②君子生非异也中“生”通“性”念xìng,等等。
  3.破音异读。古诗文中,常用改变字的原本读音来表达不同意思,其词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如:①沛公欲王关中,“王”念wàng,称王;②王语暴以好乐,“语”念yù,告诉;③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将”念jiàng,率领。此处三个例子均为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
  
  第二,注意停顿,把握语调
  
  教会学生读出诗文的韵味和情感,是古诗文诵读在读准、读通基础上的更高要求,也是诵读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古典文学家周振甫先生在《论诵读》一文中指出:“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与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内容的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这对于古文和句式参差的古诗词尤为重要。应根据诗文的意思来把握诵读节奏和停顿。因此,诵读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中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恰巧是一个复音词,诵读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如:①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鼎足之形/成矣;③可/以一战。
  (2)倒装句、使动句和词类活用句等特殊句子的诵读,应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②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深”为使动用法);③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为名词活用作状语)。
  (3)语气上领起全句的句首语气词和句中表提顿的语气词,应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如:①夫/人之相与;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第三,抑扬顿挫,统领文意
  
  完成了以上读准字音和停顿语调两个步骤,诵读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应努力读出语调的高低强弱和语速的快缓节奏,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如:诵读李白的《将进酒》:开头两句“君不见……”要读得缓慢昂扬、铿锵有力,表现出雄浑的气势和诗人豪放的情怀,以及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无奈;接着三句,诗人由悲转喜,借酒抒怀,应读得轻快平缓,活泼自如;在劝友人“岑夫子,丹丘生”进酒时,诵读又应转向高昂狂傲,节奏趋于急快;继而,“古来圣贤……”借古喻今的句子又应趋于平缓而稍显低沉;最后三句,诗人借酒消愁,感叹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悲愤,诵读应再度高亢激昂,给人以诗尽意酣、余音绕梁之感。
  第四,熟读背诵,积累运用
  通过以上诵读训练,为学生背诵积累提供了前提。教师应审时度势地鼓励学生,趁热打铁,把已熟诵的内容一鼓作气地背诵下来。可引导学生尝试以下方法:
  1.比较异同法。许多诗文均有不少重复语句或相同句式,要学会找出其异同点加以记忆,以达事半功倍之效果。如《秦风·无衣》,全诗共三节,该诗运用重章叠唱手法,三节中只有九个短语不同:同袍—同泽—同裳;戈矛—矛戟—甲兵;同仇—偕作—偕行。记住了这九个短语及其顺序,背诵就简单多了。
  2.寻找线索法。找出诗文中提领性的语句,以之为线索进行背诵。如: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先将其内容疏理为四个层次;秋风怒号—群童抱茅—娇儿恶卧—遥望广厦。进而依此脉络,背诵就轻而易举了。
  3.化整为零法。对较长的诗文,可先把它分割成若干段,或把长段分切成若干层次来记诵,最后再整体背诵。如:《阿房宫赋》一文,全文四段:①写阿房宫的规模;②写宫中生活情境;③写阿房宫“可怜焦土”的原因;④议论国家兴亡之因。其中②③④段内容单一,好记诵,而第①段内容较复杂,应作重点疏理突破:全段共11句,可分三层记诵:第1句写阿房宫的来历;中间5句写其外部形势;后面5句写其内部构造。如此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既加强了理解记忆的牢固性,又大大分解了背诵的难度。
  如果说,诵读的意义在于背诵,背诵的意义在于积累,那么,积累的意义则在于运用。因此,我们教师务必在教会学生读准、读通、读熟、背诵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将其大胆运用,鼓励他们在周记或作文等习作中尽可能多地将所记所背的诗文运用进来,以提升自身作文的文学品味,增强习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厚重感。纵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高分作文都是引经据典博古通今的典范。
  作者简介:吴霖章,福建省龙岩市第九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任务,笔者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作了深入的探索,本文从激发兴趣、注重积累、养成习惯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作文有效教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育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培养写作兴趣是其重要的一环。可是,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刚入学的新生有不少不会作文,甚至害怕作文。交上来的作文,不是辞藻
创新思维与意识是一种主动、独创、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形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与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笔者在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品味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诵读是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途径。笔者把古典诗词教学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模式主要是"三位一体",这个模式主要包含三个体系:课程教学、实践实训、创业实践体系。这三者相辅相成,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名著阅读进入高考命题视野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对此类题型的命题向作了初步的预测,并针对不同命题方式的解题方法作了细致的举例分析论述。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了抢占更多市场,很多电商巨头发展“新零售”,开始了线上向线下的扩展,京东开了“京东便利店”,阿里布局“盒马生鲜”,线上线下融合的020模式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020的发展模式尚有争议,线上与线下双向融合模式的现有业绩和未来布局效果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根据平衡记分卡,从苏宁云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网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信息化教学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很多学校和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挑战,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何去何从?本文谨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作文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资源 网络环境 语文课堂 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