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松:对香港的爱与忧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yang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希望新特首能有效地团结香港人,能够提出一个长远的正确方向,借着国家的支持,

特别是现在提出的大湾区的概念,来引导年轻人,把眼界放得更远


  梁锦松是除香港特首外,在内地知名度最高的几位政经界人士之一。这源于他身上两个著名的标签,一个是前香港特区的“财神爷”,即财政司司长;另一个,是因为他在2000年娶了当时最出名的跳水明星伏明霞。
  实际上,除了这两个标签,梁锦松更是香港金融界的翘楚。他曾在花旗银行工作23年,30岁就已做到地区经理,是当时华人在香港银行界职位最高的人。在摩根大通,他也曾任亚洲区主席;后来他还在黑石集团出任大中华区主席。
  2001年5月,应首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的邀请,梁锦松放弃2000多万港币的天价年薪,出任年薪仅为240万港币的香港财政司司长一职。
  2003年7月,梁锦松以个人理由辞职。尽管任职时间不长,但在财政司司长任内,他大刀阔斧地推进香港财政预算改革,发表《财政预算案》,大幅增加各种税项,如利得税、薪俸税、汽车首次登记税、离境税、博彩税等,以解决高达700亿港币的财政赤字。
  在任内,他还协助香港特首董建华,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代表香港政府与中央政府签订了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这份协议对香港影响深远。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如今身为南丰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的梁锦松在香港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畅谈他对香港的爱与忧。
  “我学到了谦卑”
  中国新闻周刊:你当了两年多香港财政司司长,这段经历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梁锦松:以前我从来没想过会从政,当时非常幸运地当了财政司司长。虽然当的时间不长,但是媒体也很客气地说我这两年做了很多事情,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
  客观来说,我的政策最后的效果还是比较成功的,媒体也说是正确的政策,只是“政治不正确”。但是以我的角度来看,做了正确的事是对我最好的评价。说我政治不正确的评价,也让我学到了做公务员和在商界是很不一样的。在商界你只需要合法地做事,然后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不用管太多其他的感受。但是公务员是不一样的,做的每件事是关于每个人的生活,就算我做的事情是对的,但是急于求成,最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需要更多的时间,听取不同的意见,这是很难的。
  比如说要加税,要降低公務员的工资,大部分意见肯定是反对的。当时有人问,每个政府都有财政赤字,为什么只有你这样改?主要是当时我接手的时候财政赤字已经占到GDP的6%,因为我的上一任财政司司长减税、加福利、涨公务员的工资等导致结构性的财政赤字。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财政赤字都是用美元计算,美元汇率一直浮动,香港是固定汇率,所以当时只能加税。这个方案一推出来大家肯定是反对的,但是最后证明是对的。
  我在商界23年一直都比较顺利,30岁已经当上了花旗银行东亚地区的经理了,在比较顺利的时候就不会顾虑他人的感受。通过担任公职我体会到了在商界和做公务员的不一样,不能太自我,让我学到了谦卑。我觉得还是得大于失。
  “眼界比较小,
  这是香港年轻人的致命伤”
  中国新闻周刊:你担任过政府公职,也长期担任私营银行的总裁。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看香港的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认识?
  梁锦松:很不一样。当我做过财政司司长之后发现,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就不能老是批评政府做得不对。中国有一句话,当家才知柴米贵。比如说当时我减赤字的政策,很简单,但是影响了很多人。
  还有,比如说教育的问题。因为我协助、支持了董建华先生的选举,他当选之后,就委任我当了行政会议非官守(非官方)成员。
  当时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委员会,叫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相当于内地的高教委。进这个行政会议是因为我一直在做银行,比较了解金融,而且也比较关心教育。当时教育改革是我领导的,可以说是把香港的教育改革向前推了一大步,到现在国外都觉得当时香港的教育改革可以持续十几年是个奇迹。现在香港的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教育基本上没什么重大的改变。
  社会各界对香港教育主要的抱怨是太注重应试,但是很多老师,当他是学生的时候,也是接受这种应试教育,如果突然让老师换一种方式教书是很难的。
  所以批评是很容易的,但是提出有效的建议是很难的。我离开政府十几年了,没有评论过政府的公务,最近两三年才出来说教育的问题。我和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小组叫“教育2.1”,是对现在的教育提出一些建议。这个小组有17个人,基本上都是教育界的精英、商界的领袖和专业人士等,我们提出看法,希望能引起社会的讨论。
  中国新闻周刊:不少香港年轻人对未来比较迷茫,看不到希望,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梁锦松:三年前我曾经说过特区政府有三个地方做得很不好,没有充分重视年轻人的发展,特别体现在三个“上”:“上楼”,没希望;“上流”,没机会;“上位”,很困难。
  香港地价很贵,房价也可能是全球最贵的。大概要18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个中等的房屋,只有47平方米。所以,现在年轻人要跟父母一起住的越来越多。
  因为租金比较贵,所以香港的就业越来越窄,大部分人选择了金融。但是香港400万的就业人口,只有大概25万人在从事与金融相关的职业,不做金融很多人就没工作做了。为什么我能30岁做到地区经理?因为我前面没有人有足够的教育水平。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再出来关注教育的问题,我是比较担心香港的年轻人。眼界比较小,这是香港年轻人的致命伤。
  内地市场大,成本低,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也比我们强。我希望现在的香港人能好好思考,经过了20年,究竟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年轻人的诉求”
  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你签CEPA的時候香港面临的问题,和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梁锦松:是不一样的。当时的背景是香港官员还是比较抗拒,而且从内地到香港是没有自由行的,是进行限额的,比如商务旅客,一年的上限是20万人次。
  现在反过来了,很多人抱怨就是因为旅客增加导致了很多“水客”,但是我说了,带水货主要是香港人,不是内地人。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政府未能有前瞻性地去思考。比如,当时我们就提议把西九龙变成文化中心,但是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还是空了一大块地在那边,浪费了很多资源。所以香港人要思考一下,我们这样磨磨蹭蹭地闹下去,到头来受害的是谁。
  中国新闻周刊:我记得你说过,CEPA是两地更紧密的合作,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是突破性合作,区别在哪里?
  梁锦松:我觉得不能只是循序渐进地来,还需要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究竟怎么样算是突破性合作,还需要专家来研究,怎样利用两地的优势来合作。比如说生物科技,我觉得这是继IT之后能改变世界的领域,可以利用香港保护知识产权的体制,和香港在国际上都很有名的科学家、医学家,来好好利用内地的市场。在生物科技方面,临床测试是很重要的。香港只有700万人口,病人也不够多,而内地有更多的病人可以结合香港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在内地做好的东西,同时打开国外的市场。
  在经济方面,主要是人流、物流、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怎么样在这五个流向上实现更加有突破性的互补。资金方面,香港要有更好、更完善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比如说阿里巴巴不能在香港上市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全球领先的IT公司,6家是美国公司,4家是中国公司,但有9家在美国上市,只有1家是在香港,就是腾讯。这就是拱手将机会让人,因为我们上市的程序不够好。
  在人流方面,比如说过关去深圳要花几个小时,是很不方便的,而且经常往返内地的香港居民,如果在内地时间满183天,要给内地交45%的税,不满这个天数的话,则只需要在香港交15%的税,这样就妨碍两边的流动。我很高兴今年总理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
  中国新闻周刊:港珠澳大桥很快就要通车了,这是三地物理上连接的纽带,但是工程进展缓慢,说明了什么问题?
  梁锦松:当时,2002年的时候,我们就希望建一个桥,但是没想到做了16年还没做出来。我认为这里面,第一是制度上的问题,第二这也反映了民心的问题。20年过去了,香港大体是成功的,归功于中央保持了“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是三个方面的回归,第一是政治的回归,这是比较成功的;第二是经济的回归,在签订了CEPA之后也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人心的回归做得不是很好。
  这是我们要承认的问题,十几年以来,我们没有足够重视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诉求,他们会把特区政府施政的失误怪在中央。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内地人,包括政府官员,都有一个印象,就是在两地合作的时候香港不够积极,或者香港的决策效率太低,你怎么看?
  梁锦松:我同意,我只能同意。第一,我们的制度;第二,我们的民情;第三就是我们的某些官员不是很积极。如果我是一个很积极的官员,那我可能会挨骂,当然这个是少数,但是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心态,做多了挨骂的机会就更多;不做的话人家就不会怪你,长远可能会怪你,但是在任内是不会挨骂的。
  少做少错,不做没错,这样的心态是不行的。我希望现在的市民经过了20年,经历了不同的事件,能分辨什么是一个好的政府。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有担当的人出来做点事。
  “闹下去没有希望”
  中国新闻周刊:香港在过去20年是不是过于强调“不变”,忽视了和内地的融合?
  梁锦松:香港能成功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地方。香港绝大部分的老一辈都是内地来的,因此我是非常不赞成本土这个概念的。
  当然本土有一个文化的概念,比如说我们很重视广东话,但是广东话作为教学语言不一定是完全对的,因为中国内地人口毕竟是13亿,全球最大的市场是讲普通话的。
  但是用普通话教学不代表广东话就会没有了,最简单的例子是广州。本土文化是要保持和保护,但也不能非黑即白。
  我们要灵活地思考问题,香港已经回归20年了,希望市民能好好思考,什么是好政府,不能掉入民选的政府就是最好政府的思维,美国就掉入了这个思维。
  现在主要是找一个政府能提供善治,民主应该是保证管治长期不会出大问题的一个好方法。但是民主的内涵不是一人一票就是好的,没有法治,很容易变成暴民政治。
  中国新闻周刊:对新一任特首,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梁锦松:我希望新特首能有效地团结香港人,能够提出一个长远的正确方向,借着国家的支持,特别是现在提出的大湾区的概念,来引导年轻人,把眼界放得更远,共同建设香港。过去20年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机会,我希望大家不要再闹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就没希望了。
  去年香港的GDP提升还不到2.7%,这样推算下去,就算香港不是负增长,到了2047年香港连中国GDP的1%都不够了。我希望大家能这样想问题,在全球化下,香港其实是最好的一个平台,但是眼光不能狭隘。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看待香港的未来?
  梁锦松:我现在经常在思考我的孩子以后在哪里学习和工作的问题。我的老大14岁,老二12岁,老三9岁。每年我们都到各地旅游,也经常到内地。我的感受是,香港既没有美国的自由和创新的环境,也没有内地经济奋勇向前的场景。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要承认中国会在15年之内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毫无疑问的。美国依然会是创新和具有领导力的经济体,这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住在香港,两边都感受不到。
  (实习生解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以色列前外交部长,现为托莱多国际和平中心主任,著有《战争伤疤,和平伤口:以色列-巴勒斯坦悲剧》  随着摩苏尔和拉卡的战斗拔掉伊斯兰国设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据点,以及叙利亚内战最终沦为一场消耗战,中东最尖锐的冲突正在快速发展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很快就能解决。  伊斯兰国自封的哈里发王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无条件投降的国家,这意味着摩苏尔和拉卡的战斗永远不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即使它们的确摧毁了伊斯兰国的庇护所。
“如果再回到1995年,我会选择做民营企业,因为机制是可以创造,是灵活的,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  北京太阳宫附近一处宴会厅里,刘晓光坐在随意摆放的高背椅上。他脸颊深凹,体型消瘦,身上的海军蓝夹克因为落上了日光灯灯影显出暗灰色调。  刘晓光坐下来有些“不安分”。因为身体欠佳,他的手脚在发抖,两脚间歇性的点地,传递出一种错乱的节奏感。看得出来,他在很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让声音保持平稳。刘晓光  
月光下楼房外墙不断闪现的破旧神话雕饰,一个个都是未曾在亚得里亚海风中消散的中欧老灵魂。  曾听过意大利作家马格里斯获颁德国书业和平奖时的演讲。住在的里雅斯特的他用一小时讲述了这个位于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和奥地利边境的沿海小城,以及其居民在复杂的多元历史背景之下的身份困惑。在他满满一把光焰的演讲中,这道混搭着拉丁、日耳曼和斯拉夫文化的海岸线,当时就在我心里刻下了印记:一定要去看看这个迷人的城市。  八
在人大经世致用的校风熏陶下,人大毕业生务实活跃、  社会活动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他们有激情,同时,身上承载着更多的  纪律感和历史责任感,往往担任着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恭喜你们四年前就做了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加入人大,成为‘中国好校友’的一员。离开学校的日子越久,我相信你们越能感觉到这个词的力量。”2017年6月25日,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这样说。  投资了微信
7月9日,正处于舆论漩涡当中的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现身某论坛开幕式。王石这一次表现得颇为低调,开幕式结束后,尽管媒体记者一路追问,王石三缄其口,后匆匆上车离去。  王石之所以不愿意接受采访是可以理解的,在各方博弈的情况下,谁都不希望在媒体聚光灯下暴露过多,所谓“言多必失”。水面看似平靜,其实各方都在水底下博弈。观察人士认为,“万科股权之争将是一个经典商业并购案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如果从201
习近平来港期间所有讲话,都凸显了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希望  提升香港人作为中国人的意识。同时,也表达了国家会大力支持  香港的发展,希望香港通过参与国家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发展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主要官员在林郑月娥带领下宣誓就职。  7月1日,在听取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苏泽光介绍完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得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现代汽车集团身上,我们看到,这种扎根本土、谋求长远的发展姿态,对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生意和善意,可以共生,也可以互相促进。日前,现代汽车集团在韩国本部发布了《现代汽车集团中国2016社会责任报告》,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过去的一年,汽车企业在中国不得不面对销售增速放缓、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在严峻的形势下,现代汽车集团依旧秉承“携手共创
这种瘾是读物造成的呢?还是因为错误的阅读方式,才有了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欲望?  读到一篇《你看网络小说成瘾吗》的文章,作者谈的是读网络小说成瘾的经历:“网文上瘾,比毒品的影响力还要大。它对你的影响,深入人的身体、精神和心灵,从骨子里改变一个人。……我上瘾最严重的时候,曾经连续48小时不睡觉、24小时不吃饭,一直在床上躺着看小说;我曾翘掉整整一个学期的课、看坏了一部3000元价位的手机;……不知不觉
贾跃亭张开双臂“为梦想窒息”的姿势没变,话语却变成了“我会尽责到底的”,这封发自美国洛杉矶的道歉信,引发了舆论场上冰与火的对决。同时霸屏的新闻还有:贾跃亭资产及所持公司股份已遭冻结、乐视总部躺满讨债人、贾跃亭与乐视脱钩。  “挺贾派”刷着朋友圈说:最看不惯没有激情和能力改变世界的吃瓜群众来嘲笑一个有梦想的企业家。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曾经骂贾跃亭是PPT造车的投资人李想,都出面
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幼稚的,这也恰恰是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之一,  就是以看似合理、有意义,而实际上是荒谬、无意义的行为来消除  自己内心的痛苦  分析心理学专家  前几天,在上海浦东机场,一位80岁的老人往飞机发动机扔硬币“祈福”,最后导致飞机晚点数小时,150余名乘客滞留机场。事件一出,网上各种评论之声,有的批评子女未尽义务,有的批评老人太幼稚,更多的则是自嘲中国人太喜欢扔硬币了,从“金钱眼”、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