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探索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不是以培养尖端的数学精英为目的的,而是培养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的建设者。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 自主学习 教学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并强调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组织教学,树立新的学习观,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活动式学习转变,从模仿式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一、强化预习训练,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学习自觉性差,被动地应付。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数学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调动多种器官,发展多种思维,多角度地预习,强调学生尝试着读课题,完成课本配套练习习题,对存在疑难的地方做好记号,课前与同学、教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教师及时检查学习的预习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如在教学七年级《6.3实践与探索》前提出预习要求:每位同学用一根长为60cm长的铁丝,以不同的长与宽分几次围成一个长方形,分别量出长与宽,并做好记录,以不同的角度说明长与宽的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长与宽;比较实际测量长度,验证结果。并要求根据所制作的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面积,比较面积大小,思考面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发现有何规律。
  二、创设积极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是探索的前提,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新,有创造,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想、推测或进行操作实验,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巡回检查,适时作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讨论,启发引导,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在七年级《7.3实践与探索》教学中,要求每位同学用硬纸板制作八个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并用这八个小长方形去拼长方形,能有几种拼法,每种拼法是否能够拼出长方形,能够拼出长方形的小长方形长与宽具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教师归纳小结。1、任意八个小长方形和八个重叠排成两行形成一个长方形。2、一个横放,七个竖放;二个横放,六个竖放;三个横放,五个竖放。3、四个竖放,四个横放。4、二个横放,六个分两层各三个竖放。接着分四组按2、4两种拼法制作八个小长方形,并按教材提供方式拼成正方形,发现中间还留下一个小正方形。量出正方形的边长,通过列方程组求出小长方形的长与宽,测量小长方形的长与宽,验证结果。通过创设能调动学生兴趣而蕴含一定的与数学有关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向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好机会。而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设法不断激起学生不懈探究的兴奋点,努力培养与学生的探索情感。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提高自主能力
  爱因斯坦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解疑能力是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创设情境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入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入延伸性的质疑,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并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意识,反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提问,一些教师仍然是训练多于表扬,嘲笑多于鼓励,固执己见,使得一些学生不敢随便提出问题,从而形成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积极性,逐步养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途径,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某同学参加夏令营外出一个星期这七天的日期之和是84天,同学生知道这位同学几号出去吗?这个问题很快就被大部分同学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了。是9日出去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位同学外出一个星期,日期数的和再加月份数也是84,你们能猜出他几月几号回家吗?学生质疑思考,1个星期的日期数是7的倍数,而84也是7的倍数,因此,月份应该是7月,结果很快就算出来了,是7月14日,接着改变80,让同学生继续算出结果,此时发现答案有两个,是3月14日,10月13日。
  四、建立积极的数学评价,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数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有效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评价生法中体验和感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不断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回答,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关键是学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有兴趣回答这个问题。其次,教师每次批改做作业,发还给学生时,强调学生认真阅读教师所写的批注,然后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而教师的批注既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作业存在问题明确指出来,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再次,让学生参与评价是反馈教学的很好的手段,它使我们教师能更好地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同时可以使学生评价他人的同学,反思自己,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
其他文献
着舰引导雷达工作环境恶劣,要求精度高,需要定时进行标校,而普通标校方法没有考虑航母运动对标校结果的影响,并且目标位置真值的获取方法精度不够,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 EMD 和 GPS
为实现车载式接收机小型化、低功耗的要求,基于Altera公司SoC架构Cyclone V系列芯片,采用软硬件协同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宽带中频数字接收机的设计。该设计集成A/D芯片、DDR3存
【摘要】我国现在的理工科院校内的外国语类专业的教学中,其教学主体的学生存在着普遍的学习动机的缺乏现象,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进行激发,是我们现在理工科院校内对于一线教师来讲所要面对的重要的问题。所以在下文中我们对提高外语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外语 学习动机 提高创新 教学模式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外国学者Gardner对学习的动机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一,
从高等教育收益率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社会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的估算数据,从理论上阐述了对高等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收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小拱棚西瓜夹种棉花是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一种新途径,又是棉田高效立体种植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种棉花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西瓜小拱棚的温光资源,而且能够利用西
【摘要】当学生步入到高中学习阶段后,教师从主导位置转变成引导位置,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教学主题意识,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学习方法,并积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 自主学习 引导教学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所以我国教育行业正进行深入、科学的改革,其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