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联合式复音词构成特点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石点头》中4130个联合式复音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词性和词序三个方面对其构成加以描写和分析。语义上,《石点头》中联合式复音词可分为同义语素联合、类义语素联合以及反义语素联合三种,其中,同义语素联合和类义语素联合的数量占多数,反义语素联合相对较少。词性上,联合式复音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动词最多,,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副词最少。词序上,《石点头》里联合式复音词有一种词序比较特殊的同素异序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关键词:《石点头》 联合式复音词 明清 语义 词性 词序
  《石点头》是明代继“三言二拍”之后的一部艺术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拟话本小说。以《石点头》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构成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有助于了解明清时期联合式复音词的面貌,在汉语词汇史中也有着极高的语料价值。
  《石点头》的词语可以切分出复音词 8636个①,其中联合式复音词有4130个,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47.82%,联合式是最重要的复合词结构方式。联合式复音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动词最多,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副词最少。②
  《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数量繁多,构成情况也较为复杂,下面从语义、词性和词序三个方面对其构成加以描写和分析。
  一、构词方式分析
  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来看,联合式复音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同义联合、反义联合和类义联合。③
  (一)同义联合
  同义联合是指复合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在某个义位上相同或相近。按词性来看,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
  名词:朝廷、皇帝、语言、沟渠、朋友、梦寐、官吏
  动词:颠倒、议论、感动、经营、邀请、闻知、搂抱
  形容词:悲哀、委屈、残酷、贫富、厌贱、愤恨、清凉
  (二)反义联合
  反义联合是指组成复合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的义位是相反或相对的。这类词并不多,按词性来看,多是名词、副词,动词和形容词相对较少。
  名词:天地、前后、存亡、早晚、成败、东西、南北
  副词:好歹
  动词:寒暄
  形容词:难易
  关于反义联合的复合词,其意义组合之后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其词义是对某类事物情况的概括。例如:“善恶”等。“善恶”是好事和坏事的统称。二是在某些具体语境中,成词词义一般只包含其中一个语素所具有的意义,另一个语素的意义消失或者相对减弱。例如“动”和“静”构成“动静”后,强化了“动”的意义,而减弱了“静”的意义。
  (三)类义联合
  类义联合是指构成复合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的义位并不完全一样,但有部分相同重合。从词性角度看,名词居多,动词、形容词相对较少。
  名词:咫尺、饮食、兵马、禽兽、血肉
  形容词:聪明
  从上可知,构成类义联合的复合词的语素分别代表一个不同的概念,相互配合、补充而形成一个具有新义或更概括或更形象的新词。
  语义构成上,《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同义和类义联合的数量占多数,反义联合相对较少,这和古汉语的状况基本相同。从古今义词发展的角度来看,同义联合主要指构词的两个语素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有的古汉语时期原是异义的单音词,后来逐渐变成同义词;有的原是基本意义相同,但附属意义有点差别的词,随着时间的发展变成等义词。这种同义词或等义词经常被放在一起使用,逐渐凝固成为平等关系的联合词。例如:“涕”和“泣”,在上古汉语里,它们的意义不相同,“涕”指“眼泪”,“泣”是动词,指无声或低声的哭。但在《石点头》它们是一组同义词,构成“涕泣”这个等义联合复合词,表示“哭”。
  二、词性构成分析
  联合式复音词在《石点头》主要是动词、名词、副词和形容词。其中动词最多,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副词最少。
  动词2370个,占联合式复音词的57.38%,动 动→动,形 形→动。
  动 动→动,动词和动词联合构成动词,这也是动词联合式的主要构成形式:例如:养育、选择、疑惑。
  形 形→动,例如:珍重、纵横、寒暄
  名词1172个,占联合式复音词的 28.38%,名 名→名,形 形→名,动 动→名。
  名 名→名,名名联合构成名词,这是名词联合式的主要构成形式:例如:子孙、路途、奴婢、道路、性情、弓箭。
  形 形→名,例如:远近、贵贱、富贵
  动 动→名,例如:议论、饮食、破绽
  形容词 463个,占联合式复音词的11.21%,形 形→形容词,名 名→形容词,动 形→形容词。
  形 形→形容词,形形联合构成形容词,这是形容词联合式的主要构成形式,例如:仁慈、浅薄、穷苦、俏丽、冷淡、精细
  名 名→形容词,例如:心意、急促
  动 形→形容词,例如:贪鄙
  副词125个,占联合式复音词的3.03%,副 副→副词,形 形→副词。
  副 副→副词,例如:互相、始终、早晚
  形 形→副词,例如:恰好、首先
  词性构成上,《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大部分复音词构成语素的词性和该成词复音词的词性保持一致,这个特点和古汉语保持一致,即名词和名词联合也构成名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联合也是形容词,动词和动词联合也构成动词,但异于先秦时占绝对优势的两名词联合构成名词的是,中古时期动动联合构成动词的数量逐渐多于名名联合构成名词的数量,到了近代的《石点头》动动联合构成动词的数量就比名名构成名词的数量多得多,形形联合构成形容词的数量尽管比动动联合构成动词、名名联合构成名词的数量要少,但和古汉语相比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小部分复音词构成语素和该复音词词性不一致的情况,形形联合构成动词、动动联合构成名词等。   三、构词词序分析
  《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有一种词序比较特殊的同素异序词。这类词并不多,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可分为两小类,一是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二是和现代汉语AB式语素相反的BA式。正序和逆序的词性、意义和在句中的功能基本保持不变。
  AB式和BA式两式并存:
  AB式和BA式两式并存指同素异序的两组复音词同时存在,但有语法功能相同和不相同两种情况。词性、意义完全相同,正序、逆序不区别意义的,我们称之为同素异序同义词。有语言和言语、见识和识见、整齐和齐整、兄弟和弟兄、道路和路道、古今和今古等。词性和意义都不相同的,我们称之为同素异序异义词,有一万和万一等。
  只有BA式:
  这里的BA式即逆序是指和现代汉语相比,其语素顺序相反。例如:许容、躁急、折挫、受享、找寻。
  “同素异序双音词反映了两个同义语素结合初期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随着汉语的发展,以上的逆序大都让位于顺序,但也有两序并存至今的,例如:齐整和整齐,粮食和食粮。
  同素异序词现象的产生,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它的产生不需要经历词组凝固成词的阶段。在实际语言应用过程中,同素异序词并不会影响交流。而且,这种同素异序现象早在先秦时便已存在,一直延续至今。至于为什么后来大多都采用一种形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取决于两个单音词的词义,可能和两个单音词的声调有关,即字序先后往往同平上去入的顺序相一致。我们认为这是人们交际过程对词语顺序稳定性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词语发展的一种表现。
  四、余论
  《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有4130个,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47.82%,几乎达到全书复音词总数的一半,联合式是最重要并且最能产的构词方式。联合式复音词的数量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联合式构词法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构词方式。下面通过众多学者的专书研究成果,探讨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专书中的联合式构词法的发展情况。以下专书联合式复音词数据引用自李仕春(2005、2006)。
  从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早在战国时期,联合式构词法就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构词方式,一直到明清时期也还是如此。
  从语义构成的角度来看,《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中,同义联合和类义联合复音词数量较多,反义联合相对较少。但和上古、中古时期相比,数量还是有所增加,构成语素也更加丰富。和现代汉语相比,有一个语素不同的,例如:“从新”和“重新”,“从”和“重”应该是通假关系。前者为借字,后者是本字;也有两个语素都不同的,例如:“担阁”和“耽搁”,两个语素相同。
  从词性构成来看,构成前后的词性基本保持一致,构成后的复音词以名词居多,动词次之,然后是形容词,也有一些虚词。词性构成方面,构成形式多样,最主要的构成形式是动动联合构成动词,构成语素的词性和该词的词性也基本保持一致。
  从构词词序来看,存在两种形式的同素异序词,一是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二是和现代汉语AB式语素相反的BA式。
  明清时期白话文发展已成熟,小说语言基本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口语使用习惯,反映当时文字使用的真实情况。《石点头》是明清时期艺术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拟话本小说,书中联合式复音词的这些构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明清时期复音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反映明清时期联合式复音词的基本面貌。
  注释:
  ①不包括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词。
  ②在此不讨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之外的其它词类。
  ③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同义、类义和反义,均是就它们中的一个或几个义位而言的,而非所有的义位。
  参考文献
  [1]李仕春.从复音词数据看早期汉语各类复音词的发展趋势[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李仕春.联合式构词法在中古时期最能产的原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
  [3]邢福义.现代汉语教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王宝珠.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2006(8).
  [5]祖生利.《景德传灯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J].古汉语研究,2002(3).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首先对情境作文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之后,从概念出发,让其引领我们去设置情境、比较情境、升格情境,切实营建情境的“活力因子”,时刻做到“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  关键词:情境写作 情境作文  引言  《2014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公布,语文增加情境写作。情境写作,于2014年北京中考时“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如此,情境写作就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与注意。因此,情境作文就更需要我们切实地加以
摘要: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也渗透到了文学作品中,唐代出现了大量茶诗,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唐代茶诗中用到的意象以及诗人构造意境的艺术手法进行研究,理解诗人如何以茶入诗,以此构造诗人需要展示的意境。  关键词:意象 造境 唐代 茶诗  引言  喝茶品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各代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唐代以前出现的茶诗较少,但唐代以前漫长的茶文化为唐代茶诗的兴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以给人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寓言的故事性、哲理性及教育性特点,都是基于形象生动的故事载体生发的,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  寓言故事简单有趣而内涵深刻,是辅助学生学习语言、发掘生活道理的关键内容。统编本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寓言故事单元,四篇文章四则寓言——《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
学习四川谐剧,对我而言是宝贵的经验。我还记得正式比赛前,我的节目排在最后彩排。彩排后,老师与导演一致认为节目过长,效果打了折扣,于是我和老师开始紧张的删改工作。没有哪次演出比那次更让我意识到挑战的艰巨性。要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消化三分之二的调度变动,并且保证台词不能说错,好与字幕机对上。直到上台前,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完成一一然而台上表演的那六分钟是我最接近一名好演员的时刻。我真的忘记了自己的演
我国对外汉语学科建设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已走过四十多年历程,在教学教法、教材和教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颇为丰硕。然而,当前我国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宰地位,听力课、口语课、写作课和阅读课等的教学设计与综合课雷同;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安排,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平衡等。对对外汉语学科教师主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和技能等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优秀青年川剧表演艺术家。8岁登台,至今从事川剧表演艺术已有35个年头。师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工旦角。表演生动、大气,于豪放中见细腻,在柔美中见潇洒;唱腔、声韵如吞珠吐玉、委婉动听。其代表作品有新编经典折戏《马克白夫人》《三口岔》《阴阳河》,大幕戏《欲海狂潮》《目连之母》《卓文君>等,折子戏《别洞观景》《盗仙草》《金山寺》等。  文化底蕴丰厚的川剧如同众多剧种一样,有如一个艺术“魔方”,只要
摘要:女性一直是多丽丝·莱辛作品中最为活跃的形象。莱辛在她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从不同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无名的新时代女性, 在面对三个极力想引起她注意的男性时,以别样的“呐喊”方式捍卫自己的女性权利的故事。小说虽短小精悍,却蕴藏了莱辛的新女性主义独立意识,饱含了莱辛对两性关系、阶级关系以及女性话语权的审视和深思。  关键词:女性主义 两性关系 女性话语权  引言  有着“英国文坛常青树”和“
摘要:动量词“遍”表示动作的频次,与其他常用动量词的用法既有重合又有不对称的情况,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用意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说明“遍”在语义、原形意象方面的特点,指出其用法的认知理据,并通过对“遍”所涉及对象及所称量动词特征的深入分析,为其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参考动词的时间性分类,考察“遍”与不同类动词的组合关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动量词 意象 语义特征 时
摘要:米切尔在她的《飘》中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独立却又狡猾、虚荣的复杂女性——斯嘉丽。她坚韧、聪明、敢爱敢恨却也虚荣、贪婪、自私。本文主要从对爱情独立、勇敢地追求,对现实生活的勇敢抗争,敢于展现真我、独立洒脱的个性三个方面解读《飘》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飘》 女性独立意识  引言  《飘》是米切尔的成名作。在这部小说中,米切尔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斯嘉丽。斯嘉丽具有高雅
林茂森   1960年生,四川成都市人。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画家,四川省美协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协山水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四川蜀山画院副秘书长,成都诗婢家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中国香港禅林画院画家。   作品《静风》荣获“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金奖,《山神》《秋声》《夕阳》《山风》《神女无言》等作品入选国内外大型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