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曹敏(1983-),男,安徽安庆人,石家庄经济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投资经济。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模虽不断增大,但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在某些方面还不协调,应从改变投资方式,引导外资流向,改善投资环境等几方面加以改进,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5-0090-03
根据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外资作为一国国内储蓄的有效补充,能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加速资本积累;同时外资的流入能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综合生产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外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外资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一、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提高,表1列出河北省1998~2004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从表1数据可知,1998~2004年期间,由于受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1998~2001年三年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不断下滑,2001后,随着河北省经济迅速发展,利用外资金额不断增长,到2004年已恢复到1998年水平。一个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密不可分的,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由其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因此从这点来看,关注外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表2为1998~2004年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在三次产业中金额及比重,由表中数据可见近年来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如下特点:(1)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很小。河北省第一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很低,这与其他省份情况相似。(2)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这与河北省偏重工业化的结果是相吻合的。(3)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也较低。从表2中绝对数看,河北省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是不断增加的。
从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和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过低,应在不降低第二产业引资力度的同时,适度地引导外资流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从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见表3数据),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中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8年的51.45%上升至2004年的82.13%,相应地,第二产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却不断下降的,由1998年23.99%下降到2004年的2.73%。
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较低,主要以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主,投向房地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8年的1.74%快速上升至2003年的12.47%,达到历史最高点,但2004年却急剧减至2.78%,而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7.39%。社会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较小且不断下降,到2004年只占1.09%。
二、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1998~2004年河北省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见表4),从表4中数据可见从1998年开始,河北省第一产业比重总体是下降趋势的,2003年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但2004年又稍有所上升;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从1998年的49.0%上升到2004年的63.2%,提高了4.2个百分点,其产值却是1998年的2倍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近两年来有所下降。总体来看,河北省三次产业构成基本上是符合国际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近年来,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效,产业结构水平得到了提升,产业内部优化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低,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优化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过低,传统行业比重过高,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提升,遵循产业演进规律,使河北省经济协调、高速、持续、健康地发展。

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产业产值已下降到占生产总值15%左右,但是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却仍然高达45%以上,虽然比重在不断减少,但从1998年到2004年这7年间仅减少了3.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上升,但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却增长非常缓慢,1998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为932.60万人,到2004年为992.74万人,仅增加60.14万人,这与第一产业1600多万就业人数相差甚远,这说明河北省第二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有效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河北省工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2004年河北省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为7835%,而轻工业仅占21.45%,这主要是由于受早期“重重(重视重工业)轻轻(轻视轻工业)”的倾斜政策的影响,导致重工业超前发展(于刃刚,戴宏伟1998),工业结构逐渐向着偏重型工业发展。偏重型工业发展一方面导致河北省工业普遍长期存在技术水平低下、产品档次偏低,规模不经济等结构性制约问题,工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粗放发展,另一方面重工业主要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不能有效吸收就业人口,劳动力长期滞留农村,不能向非农产业转移,这势必就会产生抑制农民收入增长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一样增长较为缓慢,但200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1998年增加了126.76万人,比同期第二产业要多吸收一倍的劳动力,这说明第三产业在将来可以成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突破口,而且这也是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
三、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可知,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之间还不是非常协调。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过小,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吻合,第二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过于集中,这样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因此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自身特点及资源优势,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以市场换资金”和“以市场换技术”两手抓。投资数量决定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单纯的采用“以市场换资金”的策略来引资,外资存量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外资的边际产出下降,外资在“量”上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因此,今后河北省应在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外资的技术含量,增强对外资所包含的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的能力。
2.引导外资流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吸收、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国际产业传导机制,加快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换。外资在河北省的投入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一般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项目较少。因此,在引导外资流向上,应扩大吸收农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从而带动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
3.改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而言,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其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投资环境的好坏意味着交易成本的高低,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硬环境,改善软环境,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统一、规范、公平、有序的大市场,推进投资环境迈向制度化、法制化、国际化,为投资企业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明森.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与利用外资战略调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田素华.外资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对上海市案例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2).
[4]于刃刚,戴宏伟.河北工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6)。
责任编辑:关华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模虽不断增大,但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在某些方面还不协调,应从改变投资方式,引导外资流向,改善投资环境等几方面加以改进,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5-0090-03
根据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外资作为一国国内储蓄的有效补充,能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加速资本积累;同时外资的流入能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综合生产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外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外资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一、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提高,表1列出河北省1998~2004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从表1数据可知,1998~2004年期间,由于受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1998~2001年三年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不断下滑,2001后,随着河北省经济迅速发展,利用外资金额不断增长,到2004年已恢复到1998年水平。一个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密不可分的,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由其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因此从这点来看,关注外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表2为1998~2004年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在三次产业中金额及比重,由表中数据可见近年来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如下特点:(1)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很小。河北省第一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很低,这与其他省份情况相似。(2)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这与河北省偏重工业化的结果是相吻合的。(3)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也较低。从表2中绝对数看,河北省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是不断增加的。
从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和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过低,应在不降低第二产业引资力度的同时,适度地引导外资流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从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见表3数据),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中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8年的51.45%上升至2004年的82.13%,相应地,第二产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却不断下降的,由1998年23.99%下降到2004年的2.73%。
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较低,主要以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主,投向房地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8年的1.74%快速上升至2003年的12.47%,达到历史最高点,但2004年却急剧减至2.78%,而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7.39%。社会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较小且不断下降,到2004年只占1.09%。
二、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1998~2004年河北省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见表4),从表4中数据可见从1998年开始,河北省第一产业比重总体是下降趋势的,2003年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但2004年又稍有所上升;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从1998年的49.0%上升到2004年的63.2%,提高了4.2个百分点,其产值却是1998年的2倍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近两年来有所下降。总体来看,河北省三次产业构成基本上是符合国际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近年来,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效,产业结构水平得到了提升,产业内部优化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低,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优化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过低,传统行业比重过高,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提升,遵循产业演进规律,使河北省经济协调、高速、持续、健康地发展。

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产业产值已下降到占生产总值15%左右,但是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却仍然高达45%以上,虽然比重在不断减少,但从1998年到2004年这7年间仅减少了3.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上升,但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却增长非常缓慢,1998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为932.60万人,到2004年为992.74万人,仅增加60.14万人,这与第一产业1600多万就业人数相差甚远,这说明河北省第二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有效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河北省工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2004年河北省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为7835%,而轻工业仅占21.45%,这主要是由于受早期“重重(重视重工业)轻轻(轻视轻工业)”的倾斜政策的影响,导致重工业超前发展(于刃刚,戴宏伟1998),工业结构逐渐向着偏重型工业发展。偏重型工业发展一方面导致河北省工业普遍长期存在技术水平低下、产品档次偏低,规模不经济等结构性制约问题,工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粗放发展,另一方面重工业主要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不能有效吸收就业人口,劳动力长期滞留农村,不能向非农产业转移,这势必就会产生抑制农民收入增长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一样增长较为缓慢,但200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1998年增加了126.76万人,比同期第二产业要多吸收一倍的劳动力,这说明第三产业在将来可以成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突破口,而且这也是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
三、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可知,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之间还不是非常协调。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过小,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吻合,第二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过于集中,这样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因此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自身特点及资源优势,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以市场换资金”和“以市场换技术”两手抓。投资数量决定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单纯的采用“以市场换资金”的策略来引资,外资存量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外资的边际产出下降,外资在“量”上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因此,今后河北省应在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外资的技术含量,增强对外资所包含的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的能力。
2.引导外资流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吸收、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国际产业传导机制,加快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换。外资在河北省的投入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一般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项目较少。因此,在引导外资流向上,应扩大吸收农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从而带动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
3.改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而言,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其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投资环境的好坏意味着交易成本的高低,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硬环境,改善软环境,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统一、规范、公平、有序的大市场,推进投资环境迈向制度化、法制化、国际化,为投资企业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明森.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与利用外资战略调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田素华.外资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对上海市案例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2).
[4]于刃刚,戴宏伟.河北工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6)。
责任编辑: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