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网红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并有望成为新经济的助推器。本文试图从“网红经济”的定义、类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这种经济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网红 经济 模式
一、“网红经济”是什么
1.“网红经济”的定义。网红经济是指当个体在网上走红之后,网红自身或者身后的营销团队利用她(他)的公众影响力,对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将粉丝流量转化为购买力,以此获取实际利益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它的出现正好满足了用户消费心理上的个性化需求。虽然“网红经济”是网络红人的伴生物,它随着个体的走红而得以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红都能将粉丝流量转化成购买力,因此“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是有所不同的。
2.“网红经济”的兴起。“网红经济”的兴起与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到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高达6.56亿”。
2.1“网红经济”的初级阶段。伴随着综合社交平台(论坛、社区等)的迅猛发展,一些普通人很快发现他们可以与“网络推手”合作在社交平台上通过自我包装的方式吸引网民的注意。像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早期网红大都凭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夺人眼球的图片,发表犀利的言论从而引发网友们的热议并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这一代网红质量参差不齐,重噱头轻内容,他们和粉丝群体之间的黏性很低,多与厂商合作,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对粉丝群体进行广告营销并对一般受众的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网红带来了实际效益。例如,天仙妹妹在走红以后,她为各种品牌的广告代言收入已接近200万元。然而,此阶段还是基于粉丝数量的消费型经济,只有小部分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才能获利。可以说这阶段的“网红经济”还只是雏形。
2.2“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硬件的长足进步和网络质量的改善,微博、短视频软件以及直播平台等新网络社交媒体的兴起,平台上的各类原创“播客”和“段子手”也随之爆红网络,成为新一代网红。与早期的社交平台相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网红与粉丝的互动性,在互动中逐渐增加了双方的紧密度,因此网红和粉丝群体之间的黏性大为提高。除了广告代理这类经典的商业变现渠道外,新一代网红们还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拓展出了多元化的网红产业。根据《2016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预计,2016年网红产业产值已接近580亿元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创造出的440亿元票房总额。此外,在过去一年网红粉丝规模从1亿增长到3.85亿,预计明年粉丝规模能达到5亿。
3.“网红”商业模式的类型。“网红经济”以大量的粉丝为基础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那么粉丝流量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经济利益的呢?主要:建设自有品牌模式;“直播+电商+网红”模式;粉丝打赏模式;广告代言模式。
二、“网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已经远远大于生产对消费的推动作用。“网红经济”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消费型经济模式。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1.吸引的人群有限。目前大多数网红的定位较为低端,基本都是靠颜值,其中73.4%的网红是单身美女,她们定位的粉丝群体大多数是年轻的受众。根据网红现象的专题报告显示,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1~25岁的年轻人最关注网红,占全部关注者的47.3%;其次是20岁以下人群,占39.9%。意味着90后、00后构成了关注网红的主要群体,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这个粉丝群体无法与中高端产品相匹配。
2.生命周期很短。从网红的变迁过程来看,当前的主流现象是“粉丝爱在哪玩,网红就要出现在哪里”,网红为了吸引粉丝,不得不采取投其所好战术,这种被动的满足策略,时间一长因失去新鲜感多被粉丝抛弃,注定了大部分网红的生命周期很短。此外,当前它的运作模式大多数还是以网红为唯一核心,粉丝很难参与共同建设,导致仅凭网红个人的微弱力量很难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3.网红管理存在乱象。《中国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超过50%以上的直播平台市场规模约为90亿,然而直播平台的数据无底线夸大现象频频出现。今年文化部公布了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淫秽、暴力等内容被列入查处名单。此外,最近papi酱在她的短视频中某些“粗口”被广电总局限制也是很典型的例子。
三、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个在发展中存在众多问题的经济模式很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尽快解决“网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蜕变成主流经济模式是当务之急。
1.提高网红类型多元化。“网红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定位低端化和同质化的状况,未来的发展需要类型多元化,需要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网红,比如汽车网红、历史网红和金融网红等。如:印度的知名瑜伽大师兰德福为弘扬瑜伽文化,依托于众多信徒为基础,迅速成为知名瑜伽网红,细分的市场可以深入挖掘和满足不同的需求。另外,随着“网红经济”不断的向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延伸,一大批各式各样的网红孕育而生,网红的关注群体也开始向不同的年龄阶段扩散。因此,网红的粉丝群体定位能逐渐与市面上的中高端产品相匹配,并且涵盖的产品领域也将丰富起来。
2.延长网红生命周期。目前网红的生命周期一般为两年,如何延长生命周期呢?需要加強以下的三个方面。(1)借鉴社群经济特点。社群经济的最大特色是以社群内人员的交流为纽带,通过创造社群价值获得持久的经济效益。因此,网红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社群经济中社群成员的自发性以及互动性的特点来延长其生命力。具体来说,网红通过互动平台上发布一些产品话题与粉丝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倾听粉丝的意见,将粉丝的创意融入自己的产品理念中。粉丝则在互动中逐渐被潜移默化成社群的一份子,并自发的融入网红的商业模式。(2)开发新的刺激源。网红一般依靠创作新奇的内容去聚集人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内容的吸引热度下降,粉丝就会被其他更新奇的内容吸引走。因此,为了留住粉丝,想方设法开发新的刺激源成为必然。(3)当前“网红经济”也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UCG(用户自产内容)IP化,内容型网红与文化公司合作,以网红IP资产为核心打造IP文化品牌。随着IP文化品牌的建设,网红将来可能打造出“粉丝跟着网红走”的现象。
3.约束和引导网红行为。(1).建立网络监管处罚机制。“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基于网络平台实现的。因此,对于网红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应该需要依靠网络的监管。2016年11月国家最新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为“风口”上的“网红经济”立下规定。但从监管的方式来看,《管理规定》仍然缺乏常态化、专业化的处罚机制,对网红行为的约束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因此,建立网络监管处罚机制势在必行,其关键是加强对网红发布及传播的信息的监管,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处罚措施。(2).制定行业标准。任何行业都应该有其行业标准,对于网红行业也是一样。基于近些年我国对于网络管理的经验并结合现阶段行业管理办法,在深入了解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以后,针对其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政府可以制定整套的“网红”管理行业标准,改变什么都能做、谁都可以做的行业乱象。
四、“网红经济”的前景
综上所述,“网红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正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和能量,虽然发展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但随着“网红经济”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由此将构建出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链条并成为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参考文献:
[1]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粉丝经济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5-11.
[2]曹晓芳.粉丝经济下网红的商业模式发展[J].商,2016,(23):147.
[3]翟帼旗.互联网群体传播下的“网红经济”分析[J].商,2016,(21):222.
[4]胡泳.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J].中国图书评论,2015,(11):13-17.
关键词:网红 经济 模式
一、“网红经济”是什么
1.“网红经济”的定义。网红经济是指当个体在网上走红之后,网红自身或者身后的营销团队利用她(他)的公众影响力,对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将粉丝流量转化为购买力,以此获取实际利益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它的出现正好满足了用户消费心理上的个性化需求。虽然“网红经济”是网络红人的伴生物,它随着个体的走红而得以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红都能将粉丝流量转化成购买力,因此“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是有所不同的。
2.“网红经济”的兴起。“网红经济”的兴起与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到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高达6.56亿”。
2.1“网红经济”的初级阶段。伴随着综合社交平台(论坛、社区等)的迅猛发展,一些普通人很快发现他们可以与“网络推手”合作在社交平台上通过自我包装的方式吸引网民的注意。像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早期网红大都凭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夺人眼球的图片,发表犀利的言论从而引发网友们的热议并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这一代网红质量参差不齐,重噱头轻内容,他们和粉丝群体之间的黏性很低,多与厂商合作,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对粉丝群体进行广告营销并对一般受众的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网红带来了实际效益。例如,天仙妹妹在走红以后,她为各种品牌的广告代言收入已接近200万元。然而,此阶段还是基于粉丝数量的消费型经济,只有小部分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才能获利。可以说这阶段的“网红经济”还只是雏形。
2.2“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硬件的长足进步和网络质量的改善,微博、短视频软件以及直播平台等新网络社交媒体的兴起,平台上的各类原创“播客”和“段子手”也随之爆红网络,成为新一代网红。与早期的社交平台相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网红与粉丝的互动性,在互动中逐渐增加了双方的紧密度,因此网红和粉丝群体之间的黏性大为提高。除了广告代理这类经典的商业变现渠道外,新一代网红们还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拓展出了多元化的网红产业。根据《2016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预计,2016年网红产业产值已接近580亿元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创造出的440亿元票房总额。此外,在过去一年网红粉丝规模从1亿增长到3.85亿,预计明年粉丝规模能达到5亿。
3.“网红”商业模式的类型。“网红经济”以大量的粉丝为基础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那么粉丝流量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经济利益的呢?主要:建设自有品牌模式;“直播+电商+网红”模式;粉丝打赏模式;广告代言模式。
二、“网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已经远远大于生产对消费的推动作用。“网红经济”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消费型经济模式。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1.吸引的人群有限。目前大多数网红的定位较为低端,基本都是靠颜值,其中73.4%的网红是单身美女,她们定位的粉丝群体大多数是年轻的受众。根据网红现象的专题报告显示,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1~25岁的年轻人最关注网红,占全部关注者的47.3%;其次是20岁以下人群,占39.9%。意味着90后、00后构成了关注网红的主要群体,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这个粉丝群体无法与中高端产品相匹配。
2.生命周期很短。从网红的变迁过程来看,当前的主流现象是“粉丝爱在哪玩,网红就要出现在哪里”,网红为了吸引粉丝,不得不采取投其所好战术,这种被动的满足策略,时间一长因失去新鲜感多被粉丝抛弃,注定了大部分网红的生命周期很短。此外,当前它的运作模式大多数还是以网红为唯一核心,粉丝很难参与共同建设,导致仅凭网红个人的微弱力量很难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3.网红管理存在乱象。《中国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超过50%以上的直播平台市场规模约为90亿,然而直播平台的数据无底线夸大现象频频出现。今年文化部公布了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淫秽、暴力等内容被列入查处名单。此外,最近papi酱在她的短视频中某些“粗口”被广电总局限制也是很典型的例子。
三、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个在发展中存在众多问题的经济模式很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尽快解决“网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蜕变成主流经济模式是当务之急。
1.提高网红类型多元化。“网红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定位低端化和同质化的状况,未来的发展需要类型多元化,需要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网红,比如汽车网红、历史网红和金融网红等。如:印度的知名瑜伽大师兰德福为弘扬瑜伽文化,依托于众多信徒为基础,迅速成为知名瑜伽网红,细分的市场可以深入挖掘和满足不同的需求。另外,随着“网红经济”不断的向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延伸,一大批各式各样的网红孕育而生,网红的关注群体也开始向不同的年龄阶段扩散。因此,网红的粉丝群体定位能逐渐与市面上的中高端产品相匹配,并且涵盖的产品领域也将丰富起来。
2.延长网红生命周期。目前网红的生命周期一般为两年,如何延长生命周期呢?需要加強以下的三个方面。(1)借鉴社群经济特点。社群经济的最大特色是以社群内人员的交流为纽带,通过创造社群价值获得持久的经济效益。因此,网红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社群经济中社群成员的自发性以及互动性的特点来延长其生命力。具体来说,网红通过互动平台上发布一些产品话题与粉丝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倾听粉丝的意见,将粉丝的创意融入自己的产品理念中。粉丝则在互动中逐渐被潜移默化成社群的一份子,并自发的融入网红的商业模式。(2)开发新的刺激源。网红一般依靠创作新奇的内容去聚集人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内容的吸引热度下降,粉丝就会被其他更新奇的内容吸引走。因此,为了留住粉丝,想方设法开发新的刺激源成为必然。(3)当前“网红经济”也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UCG(用户自产内容)IP化,内容型网红与文化公司合作,以网红IP资产为核心打造IP文化品牌。随着IP文化品牌的建设,网红将来可能打造出“粉丝跟着网红走”的现象。
3.约束和引导网红行为。(1).建立网络监管处罚机制。“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基于网络平台实现的。因此,对于网红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应该需要依靠网络的监管。2016年11月国家最新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为“风口”上的“网红经济”立下规定。但从监管的方式来看,《管理规定》仍然缺乏常态化、专业化的处罚机制,对网红行为的约束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因此,建立网络监管处罚机制势在必行,其关键是加强对网红发布及传播的信息的监管,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处罚措施。(2).制定行业标准。任何行业都应该有其行业标准,对于网红行业也是一样。基于近些年我国对于网络管理的经验并结合现阶段行业管理办法,在深入了解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以后,针对其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政府可以制定整套的“网红”管理行业标准,改变什么都能做、谁都可以做的行业乱象。
四、“网红经济”的前景
综上所述,“网红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正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和能量,虽然发展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但随着“网红经济”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由此将构建出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链条并成为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参考文献:
[1]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粉丝经济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5-11.
[2]曹晓芳.粉丝经济下网红的商业模式发展[J].商,2016,(23):147.
[3]翟帼旗.互联网群体传播下的“网红经济”分析[J].商,2016,(21):222.
[4]胡泳.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J].中国图书评论,2015,(1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