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林扶唐据贼与武术无关”的质疑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关 键 词:体育史;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1-0108-06
  
  A Query about the view that “Shaolin monks helping the Tang dynasty by
  catching thieves is irrelative to Wushu”
  ——Also a discussio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Tang assisting event
  JIA Feng-wei,QU Guo-f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authors examined such a view of some scholars as “the historical fact of Shaolin monks helping the Tang dynasty by catching thieves is irrelative to Wushu”, 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Shaolin monks helping the Tang dynasty by catching thieves” was only one of many military actions of Shaolin monks; the atmosphere of Wushu practicing of Shaolin monks originated as early as the Beiwei period, and quite a few monks engaged in Wushu practicing at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therefore the monks described in “Shaolin monks helping the Tang dynasty by catching thieves” should be skillful Wushu practicers, while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about this event by later generations were their admirations for the fact that Shaolin monks were good at Wushu; it should be further verified that whether the number of monks participating in this event was the thirteen monks indicated so far; the story of “thirteen Shaolin monks saving the king of Tang” was formed only after th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was roughly as follows: “Thirteen Shaolin monks” was in-terpreted into “Thirteen Shaolin stick monks” from the mid-lat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n the story of “thirteen stick monks saving the king of Tang” was form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nd interpreted into different versions in the mid-late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Key words: sport history;Shaolin;thirteen stick monks;saving the king of Tang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千百年来,伴随着不同朝代的兴替,少林寺也经历了数次兴衰。唐朝武德年间,少林寺曾要被废除,后来因为少林僧人扶唐据贼有功,连年上书求赦,才免于祸患。这段史实在1 39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只不过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名为“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经过口口相传,还有现代媒体的推波助澜,扶唐据贼的历史事件被披上了本不属于它的一层“面纱”,以至于每当我们提起这件事时,多数人还是相信有“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一事情的。由此可见,“口口相传”的方式容易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前期,学术界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将“少林十三僧人扶唐据贼”这一历史事实从流言蜚语中澄清,给世人一个比较合乎历史事实的讲述。但是少林僧人扶唐据贼是何时演变成“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这“十三僧人”究竟是不是确定的数,少林寺在隋末唐初僧人习武状况是怎么样的,扶唐据贼这一历史事件究竟与少林习武有没有关系,这些问题还都没有弄清,而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这些武术史学后生们细细研究的问题。
  
  1 古今学者观点的差异
   近段时间,不断有学者对“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进行考证,相关研究结果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以下几个结论上:“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1]46;少林寺僧人并不是因为武术的关系才参加了帮助李世民打败王世充的战斗,他们只不过是参加了一场人人都被卷入的政治大革命和大规模战争[1]48。唐武德三年僧人昙宗等曾因率众活捉了王世充之侄王仁则,被秦王李世民封为大将军一事与武术无关,只不过是一件武事[1]50;碑铭全文为楷书,惟有“世民”二字是行草,据说是李世民亲笔,仿佛签名性质。从两幅图的“世民”二字的比较中,无论从笔划的角度、还是笔势的雄健清劲上,也都看不出是李世民的亲笔;僧志操、惠、昙宗等是这次事件的参与者,但没有记载他们是“武僧”、“棍僧”、“会武术”等,此碑也没有记载“救唐王”的事迹;从《少林寺牒》中我们也找不到十三和尚是“武僧”、“棍僧”、“会武术”等的记录,此碑也没有记载“救唐王”的事迹[2]。很明显,学术界对于十三武僧救唐王事件的考证结论可以集中到这么几个词上:无武术、无武僧、无棍法。
  但是明清及民国早期的学者在提及“扶唐据贼”一事时,多把它归结为与少林僧人习武有关,更确切地说此事开少林习武之先河,大有追根溯源之意。例如,明朝万历进士的傅梅[3]在《过少林》一诗中写道: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功。另外,礼部尚书徐学谟[4]有少林杂诗4首,其中一首写到,“名香古殿自氤氲,舞剑挥戈送落曛。怪得僧徒偏好武,昙宗曾拜大将军。”唐豪[5]在其著作《行健斋随笔》中也提到,唐代少林武僧著称者:善护、志操、汤瑒、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等十三人,与寺众翻轘州城执王世充侄仁则归唐,昙宗爵大将军,其事迹见开元十一年《少林寺田牒》,及开元十六年《裴漼少林寺碑》。
  从上面的几则摘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民国的学者们把“扶唐据贼”这一事件归结为后世少林寺大规模尚武习武的重要起源,而且还把昙宗等僧人作为少林武僧的楷模、榜样。而现代学者的观点是:因为有关文献中并未出现“武术”、“武僧”等字眼,所以,扶唐据贼事件与少林武术并没有直接关系。
  这两种观点上的明显差异很值得我们思考。明末清初史学家黄梨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开门见山写到“少林以拳勇明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6]41,“茅元仪曰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6]62可以看出,明末清初的时候少林武术已经自成一种风格,名扬天下了,明朝的文人墨客,肯定也会对少林武术有所耳闻,有诗为证:“高峰六六抱幽奇,云瞑山深钟磬迟。风雨数朝槐与柏,苔藓百道碣连碑。僧闲古殿仍谈武,鸟立空阶似答诗。处处楼台皆随喜,何缘觅得贝多枝。”[6]66文翔凤《嵩高游记》云:“……归观六十僧之以掌博者、剑者、鞭者、戟者,遂以舆西。”[6]66他们在游览少林寺的时候,或是听闻,或是亲见僧人习武及有关“昙宗曾拜大将军”碑刻内容,又根据当时少林僧人对武术崇尚的情景,推断僧人习武是自昙宗拜为大将军以来的延续。由于这些文人没有直接的历史文献作为相关证据,所以,这种推断显得主观。现代学者对“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考证,是从20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热播,随之掀起的“少林热”以后开始的。学者们对有关碑文中内容经过仔细考察,发现并没有与“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或者与少林武术有关的关键词,因此推断少林僧人扶唐据贼只是一次军事行动,与武术没有关系。归结为与武术没有直接关系看起来似乎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这种推断似乎又显得很武断。
  
  2 唐之前僧人尚武之风对后世僧人影响深远
  2.1 僧人习武由来已久,“扶唐据贼”的僧人会武术有其依据
  从隋唐之前的北魏时期,就出现了关于稠禅师习武的记载,到隋唐时期僧人尚武之风绵延不断,“邺下佛寺中的出家人,经常在闲暇之余练习拳捷腾跳,搏击为戏,有不少僧侣武艺惊人,当时的邺下寺院僧众习武活动以练习传统角力活动为主,隋唐时期云门寺武僧活动仍然十分活跃,如著名高僧慧休(北齐与唐初高僧)从云门寺挑选精壮僧徒二十余人,助唐卫战,抗击当时攻打相州(今河南安阳)起义军,反映出邺下云门寺僧众中不乏武功过人之辈”[7]。在信奉佛教的统治阶级那里,当武术作为贵族和出家人健身休闲,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时,武术与佛教思想是不矛盾的,而且僧人中不乏有勇力过人者。“宫中常设日百僧斋王及夫人手自行食斋后消食习诸武艺”[8];李之仪[9]的《书长干僧房二首》中有这样的描述:“赤手能搏虎,青毡不与偷。真知外物重,未放此縁休。平地见山岳,排空回斗牛。何须待尘刼,才许证前秋。”所以,僧人中有不少体格强健而且善武艺者,下面的例子也能佐证这个观点,“太和三年,京兆杜公之治蜀也,酷易军政,南蛮蒙嵯巅以兵掠城下,士人多溃散。邢州有善角觝者,多力无对,窘迫刺发衣衲坐于佛寺庑下,会有蛮三人驰入伪呼曰:王有急,时续遣兵七十万继至。坐僧曰:牓可看否?二人曰:有何不可。遂展之,前僧乃悉拽之,拉其头摔于井中,余一乃走。”[10]正是不断有这样的“能人异士”的存在,僧人中才有一种“江山代有才人出”式的习武延续性,所习武艺也有了传承的影子。
  到了南宋赵括统治时期及元朝,法律明令禁止僧人、平民习武。《庆元条法事类
其他文献
康熙与茯苓饼  康熙幼年出天花,大病初愈时,身体虚弱,尤其脾胃不和,积食拉稀。太医们会诊研究,认为用药和进补皆非良策,缘于“小主子”在出天花时药吃得多了。康熙哭着不肯再服苦口的汤药,太医们一时束手无策。  康熙的奶奶孝庄皇太后爱孙心切,正要下诏责怪太医们,苏麻喇姑走到太后身边悄悄说,有位大臣说江南有一名医,在儿科方面有独到医术,何不宣来瞧瞧。太后一听,便叫苏麻喇姑传话出去宣其来京。不久,这位老医家
昨天晚上,新动力公司发生了一桩怪事。有个家伙趁贝塔先生去倒咖啡的时候,把他的办公桌弄得乱七八糟。现场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小朋友的玩具。  不過,跟汪汪的书桌比起来,这里好像也不是太乱的样子。
大家好!我是这一期侦探故事擂台的擂主张梓菡,现在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风小学三年级。闲暇时间的我喜欢读书、画画、旅游,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已有十篇文章和画作先后发表或被留用。我最大的理想是:带着画笔环游世界……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新风小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请大家回家做好准备,明天早上八点在学校大厅集合。”随着胖波校长憨厚的声音从广播中飘来,每个教室里都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布朗先生是个退休老教授,六十多岁了,孤零零地住在曼切斯特小区。  小区里还有一位叫梅森的老人,布朗先生的后窗正对着他的卧室,常常跟他隔着窗户聊天。最近梅森犯了心脏病,只能躺在床上,一日三餐和药品都由家庭护士送到床边。  梅森没力气聊天了,但布朗先生还会习惯性地走到后窗,看看老朋友卧室里的动静。每一次护士拉开窗帘时,布朗先生都能看到对面卧室墙上的一幅油画。这幅画还真特别呢……  画中女子  画上画的
周四晚上,一条电视新闻引起了约克警长的关注:  关押在丹恩兰肯监狱的抢劫惯犯比尔越狱逃走,并在公路边的指示牌上留言,要报复抓捕和指证他入狱的所有人。警方已向全国发出通缉令,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约克警长十分不安。要知道,比尔是他三年前亲手抓捕的。为防万一,约克让妻子和儿子住进酒店,并嘱咐他们注意安全。  一連三天,平安无事。  周一早上,约克正要去警局上班,突然接到电话。局长说,M大学昨夜发
【摘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相对于内部控制标准的研究,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以粮食仓储企业为例,探索企业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  【关键词】内部控制; 检查评价; 粮食仓储    引 言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由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并将于2011年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风起云涌的内部控制研究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内部控制是一个新生事
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
间谍的故事听多了,偶尔也要听一点“反间谍”吧!  什么是“反间谍”呢?打个比方吧,A国把间谍小黑安插到B国当间谍,B国机智过人,脑洞大开,运用各种方法把间谍小黑“揪出来”,让他无所遁形、无地自容……这个过程就是“反间谍”啦!  接下来就要介绍一位反间谍达人——平托!  个人档案  姓名:奥莱斯特·平托  国籍:荷兰  个人经历:早期为法国情报部门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替英国建立反间谋组织。1
导语:2011年的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向观众们展示了巴西的首都——里约热内卢的美丽、多彩与热情。小蓝金刚鹦鹉(Cyanopsitta spixii)布鲁和它的伙伴们:红冠蜡嘴鹀(Paroaria coronata)佩德罗、金丝雀(Serinus canaria)尼科、巨嘴鸟(Ramphastos toco)拉斐尔在里约的狂欢节中跳着欢快的桑巴,逃避大反派葵花凤头鹦鹉奈杰的追捕。  美丽羽毛,生命
这是一个纯白的、简单到近乎简陋的房间。南边墙上有一扇大窗户,窗户外横着一根粗粗的栏杆。北面墙上,立着一扇镶有玻璃的门。  阿吉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前。他发现,虽然从来没上过锁,但这门却严实得很,怎么也打不开。他又试了几下,门还是纹丝未动,连条缝也没有。  阿吉露出了笑容。  时光机这种稀世珍宝,只有放在这样的屋子里,他才放心嘛。  那,第一站该去哪儿呢?  回到过去  阿吉一边想,一边打量他的宝贝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