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件件产品从现代化工厂的车间里流水化制造完成时,带给人类的是一种喜悦,因为这表明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是,在医院里,当一个个未婚先孕的准妈妈,从“堕胎流水线”上走下来时,除了能表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达之外,包含更多的却是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无情漠视。
在当前社会,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现象趋于普遍,这就使未婚先孕的“少女妈妈”不断增多,堕胎也开始成为年轻人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流水化”堕胎实录
2006年10月19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医院挂号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李思雨几乎排在了队伍的最后。
来医院的前一天,她已经买了早孕试纸,在自己所住集体宿舍的厕所里做了尿检,结果,试纸条慢慢变成了红色,早孕试纸的说明书上写着“红色表示怀孕”。
“我害怕极了,心怦怦直跳,一直躲在厕所里想该怎么办,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李思雨的表情显得很坚决,“我已经和那个男的分手一个多星期了,不想再去找他,只好一个人过来。”
她说自己就在附近住着,一晚上几乎都没有合眼,早上起床后,急急忙忙去取了点钱就来了。
挂上号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是更为繁杂的过程。首先就是人流药流门诊,这里有专门的医生会诊,人同样很多,也得排队。门诊室的玻璃门上写着“男宾止步”,门口的椅子上坐满了来医院陪护的男同志,一个个面色凝重,一言不发。
一位身着“李宁”运动服、脚穿运动鞋的小伙子,搓动着手里卷成筒的报纸,不停地朝门诊室的门口张望。过了大约3分钟,从门诊室出来一个女孩儿,他匆忙站起身迎上去问:“医生怎么说?”“得做手术,医生让先去做检查。”女孩儿说着递给小伙子一张单子。
排了半个多小时队,李思雨终于挂到了号,走到“人流药流门诊室”门口,她犹豫了一下,走了进去,又过了约半个小时她才出来。这期间共有6位手拿会诊单的年轻女子从里面走出。
李思雨告诉记者,会诊医生问清她做早孕试纸的结果,告诉她可以免去这个环节,然后开了一张交费单,要求交完钱,再去做血常规、尿常规、白带检测和B超。
“很麻烦,没办法,现在不那么紧张了,有这么多和我一样的人排队,不算太孤单。”看到自己前边排着长长的交费队伍,她说。
她还告诉我,刚才在门诊室,有个女孩子告诉医生说,自己已经是一年中第3次怀孕了。医生说这样很危险,她说采取避孕措施了,也吃药了,可“还是中了彩”。
李思雨很快交了钱,然后到尿常规和白带检测处递上单子,医生给了她一张透明塑料卡片,要她再到厕所拿个杯子,分别取少量白带和尿样回来。从厕所回来时,她小心翼翼地用纸遮着杯子,表情有些尴尬。
血常规检测处,医生用一个细针管从她左手食指抽取血样时,她闭着眼睛把头转向了一边。在领取结果的窗口处,也挤着很多人,一位医生用喇叭喊着被检测人的名字,李思雨的名字很快也被喊到,她费了好大劲才挤进人群,一把从医生的手中“夺”过检测结果单。
也看不懂上边写的是什么意思,她拿着单子再次排队,去做了B超,又返回会诊室找医生。医生建议她马上做流产手术,再拖延时间就得住院做引产手术,到时候不但风险大,而且更痛苦。李思雨怕做药物流产的长时间疼痛,决定多花钱做人工流产。医生又开了单子,让她去交费做个心电图,如果心脏没有异常就可以做。
做完心电图,按着医生的指引,她找到了手术室。手术室外边的小屋子里靠墙坐满了等待的人群,屋子里的人一直挤到了门外的走廊里。可人虽多却并不吵闹,很安静,静静的等待和人们凝重的表情使这里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在普通人工流产和无痛人工流产中,李思雨选择了后者。医生给她拿了一粒扩宫的药丸,又给她开了个单子,让她先去交手术费。“连药品,得700多元呢!”她显得有点无奈。
手术室里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位术后患者出来,拥挤的人群就会自觉地让出一条通道。李思雨交费后再次回来时,正好有一位高个儿的年轻女子从手术室里出来,女子的脸色有些苍白,脸颊和脖子里淌着汗水,走路很小心。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她的身上,空气也更加紧张了。
手术室每出来两个人,医生就会喊外边的“候补”者跟进,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终于轮到了李思雨,她被要求换上了拖鞋。
据她后来讲述,进去后,按照医生的吩咐,她把下半身的衣服脱掉,围上了一个像帆布质地的围裙,然后躺在一张像手术台一样的床上,医生对她将要进行手术的部位进行了清洗。又等了一会儿,医生叫她躺到手术台上。可能看出了她的不自然,医生对她说,不用紧张,就疼一下。经过酒精消毒后,医生把打点滴的针头插进了她的血管。她嘴上也说没事,开始还看到医生站在旁边,渐渐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麻醉药已经发挥了作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恍惚中,她听到周围有人说话,又过了会儿,脑子就完全清醒了,她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另外一个房间里,手上还打着点滴,和自己一样,屋里还躺着另外几个人。
打完点滴,医生把她扶下床,穿裤子的时候,她看到两个医生用轮椅推着一位还在麻醉中的女子送到了她刚躺过的床位,也给该女子打上了点滴。
从手术室出来,换完鞋,李思雨哭了。她说,这辈子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她感到肚子仍然疼得厉害。
手术依然在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着,手术室门口的人群没有减少的迹象,这边一位一位进去,那边一位一位出来。贴在墙上的一张告示上写着:门诊手术室除春节初一、初二、初三外,其余时间正常出诊;无痛手术原则上不限时间。
记者经过连续3天非节假日的大致统计,在北京海淀妇幼保健医院里,不含药物流产,仅是做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每天也在80人以上。据调查,北京妇产医院每个工作日大约做40例人流,大概每个月会做1000例。
在上海科学院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做的一次对上海市未婚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中,有将近半数的女性未婚流动人口坦言自己怀过孕,其中九成的结局是流产。
堕胎产生的医疗后果
B超引导下的电动负压吸宫术,将一个个正在形成中的生命从母体的子宫中强行分离出来的同时,也将潜在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不同程度地“植入”了母体内。
上海解放军411医院的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做过人流之后,65%的少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卑等不良心理表现。
一位多年从事妇科临床医学研究的医师说,在人流手术中,可能出现很多并发症,最危及生命的就是心脑综合征,另外还有出血、损伤、宫颈黏连、盆腔炎等。
反复多次人流的危害最大。首先,会使女性早衰。从怀孕到生育,体内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而人为地中止妊娠,对人体是一个潜在的隐性打击。如果反复多次人工流产,机体所遭受的双重打击会逐渐使各方面的功能慢慢减退,出现早衰。
反复多次人流也会使发生子宫损伤的几率增大,而人流对子宫内膜的损伤也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育能力。另外,并发的炎症还可能导致不孕或宫外孕。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欣燕说,人流后应至少休息两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做过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发现,休息两周且认真服药的妇女,无论在术后出血时间、出血量和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率上,都比不休息的女性少。
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青少年堕胎由于受周围环境和现实状况的影响,在手术后并不能得到合理的休息。曾经做过人工流产的小韩说:“我做过两次手术,都没有休息,我不能因为做这种手术向单位申请休假!”
李思雨也坦言,不会让自己周围的朋友和家人知道自己做了人流手术,就更不用说还要因此“大张旗鼓”地休息两周了。
相关广告的恶性误导
位于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附近、北京××医院的广告牌上写着:意外怀孕怎么办?超导可视无痛流产,轻轻松松睡一觉,平平安安解烦恼,无需休息,随做随走,不影响工作和再孕。
“早孕者的福音——运用最新药物,只需服药9片,即可中止妊娠。安全、高效、无需手术、无痛,不影响生育。”这是刊登在某报的一则药物流产广告。
而现在的一些公交车上也刷着醒目的广告语:梦幻人流,让女人健康一生。
显然,这些广告是极具诱导性和迷惑性的。做过无痛人流的一个未婚女孩说,手术前看过相关的广告,以为做人流手术很简单,对身体没有伤害,而做完之后才知道并不像广告中说的那样。这位女孩在手术之后身体虚弱了大半年,瘦得皮包骨头。
目前,北京市部分人大代表已经建议废除公交车上出现的人流、性病等医学性广告。有专家建议,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医院在发布相关堕胎广告时,必须强调堕胎对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女性的危害性。
如何减少对堕胎者的医学伤害
中国妇女研究所专家肖扬指出,要减少青少年堕胎对其身体及心理的伤害,根本措施是加强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我国性教育起步相对落后,20世纪90年代,人们仍然对“性”一词讳莫如深,许多家长面对孩子有关“性”的问题总是躲躲闪闪或大发雷霆。而事实证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学会保护自己。
而近年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增多,性犯罪、性变态等行为的出现,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对孩子进行性生理教育已经远远不够。国际上通行的看法是:“完整的性教育内容必须是一种建立在性知识基础上的性道德教育,而且性道德教育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有调查结果证明,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告诉他们,两情相悦是怎么回事,如何区别爱情、友谊和性的关系,如何把握同异性交往的尺度,婚前性行为有何弊端等等。这说明对青少年进行性生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性心理教育、性道德的培养,使他们确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文中李思雨为化名)
在当前社会,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现象趋于普遍,这就使未婚先孕的“少女妈妈”不断增多,堕胎也开始成为年轻人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流水化”堕胎实录
2006年10月19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医院挂号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李思雨几乎排在了队伍的最后。
来医院的前一天,她已经买了早孕试纸,在自己所住集体宿舍的厕所里做了尿检,结果,试纸条慢慢变成了红色,早孕试纸的说明书上写着“红色表示怀孕”。
“我害怕极了,心怦怦直跳,一直躲在厕所里想该怎么办,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李思雨的表情显得很坚决,“我已经和那个男的分手一个多星期了,不想再去找他,只好一个人过来。”
她说自己就在附近住着,一晚上几乎都没有合眼,早上起床后,急急忙忙去取了点钱就来了。
挂上号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是更为繁杂的过程。首先就是人流药流门诊,这里有专门的医生会诊,人同样很多,也得排队。门诊室的玻璃门上写着“男宾止步”,门口的椅子上坐满了来医院陪护的男同志,一个个面色凝重,一言不发。
一位身着“李宁”运动服、脚穿运动鞋的小伙子,搓动着手里卷成筒的报纸,不停地朝门诊室的门口张望。过了大约3分钟,从门诊室出来一个女孩儿,他匆忙站起身迎上去问:“医生怎么说?”“得做手术,医生让先去做检查。”女孩儿说着递给小伙子一张单子。
排了半个多小时队,李思雨终于挂到了号,走到“人流药流门诊室”门口,她犹豫了一下,走了进去,又过了约半个小时她才出来。这期间共有6位手拿会诊单的年轻女子从里面走出。
李思雨告诉记者,会诊医生问清她做早孕试纸的结果,告诉她可以免去这个环节,然后开了一张交费单,要求交完钱,再去做血常规、尿常规、白带检测和B超。
“很麻烦,没办法,现在不那么紧张了,有这么多和我一样的人排队,不算太孤单。”看到自己前边排着长长的交费队伍,她说。
她还告诉我,刚才在门诊室,有个女孩子告诉医生说,自己已经是一年中第3次怀孕了。医生说这样很危险,她说采取避孕措施了,也吃药了,可“还是中了彩”。
李思雨很快交了钱,然后到尿常规和白带检测处递上单子,医生给了她一张透明塑料卡片,要她再到厕所拿个杯子,分别取少量白带和尿样回来。从厕所回来时,她小心翼翼地用纸遮着杯子,表情有些尴尬。
血常规检测处,医生用一个细针管从她左手食指抽取血样时,她闭着眼睛把头转向了一边。在领取结果的窗口处,也挤着很多人,一位医生用喇叭喊着被检测人的名字,李思雨的名字很快也被喊到,她费了好大劲才挤进人群,一把从医生的手中“夺”过检测结果单。
也看不懂上边写的是什么意思,她拿着单子再次排队,去做了B超,又返回会诊室找医生。医生建议她马上做流产手术,再拖延时间就得住院做引产手术,到时候不但风险大,而且更痛苦。李思雨怕做药物流产的长时间疼痛,决定多花钱做人工流产。医生又开了单子,让她去交费做个心电图,如果心脏没有异常就可以做。
做完心电图,按着医生的指引,她找到了手术室。手术室外边的小屋子里靠墙坐满了等待的人群,屋子里的人一直挤到了门外的走廊里。可人虽多却并不吵闹,很安静,静静的等待和人们凝重的表情使这里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在普通人工流产和无痛人工流产中,李思雨选择了后者。医生给她拿了一粒扩宫的药丸,又给她开了个单子,让她先去交手术费。“连药品,得700多元呢!”她显得有点无奈。
手术室里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位术后患者出来,拥挤的人群就会自觉地让出一条通道。李思雨交费后再次回来时,正好有一位高个儿的年轻女子从手术室里出来,女子的脸色有些苍白,脸颊和脖子里淌着汗水,走路很小心。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她的身上,空气也更加紧张了。
手术室每出来两个人,医生就会喊外边的“候补”者跟进,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终于轮到了李思雨,她被要求换上了拖鞋。
据她后来讲述,进去后,按照医生的吩咐,她把下半身的衣服脱掉,围上了一个像帆布质地的围裙,然后躺在一张像手术台一样的床上,医生对她将要进行手术的部位进行了清洗。又等了一会儿,医生叫她躺到手术台上。可能看出了她的不自然,医生对她说,不用紧张,就疼一下。经过酒精消毒后,医生把打点滴的针头插进了她的血管。她嘴上也说没事,开始还看到医生站在旁边,渐渐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麻醉药已经发挥了作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恍惚中,她听到周围有人说话,又过了会儿,脑子就完全清醒了,她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另外一个房间里,手上还打着点滴,和自己一样,屋里还躺着另外几个人。
打完点滴,医生把她扶下床,穿裤子的时候,她看到两个医生用轮椅推着一位还在麻醉中的女子送到了她刚躺过的床位,也给该女子打上了点滴。
从手术室出来,换完鞋,李思雨哭了。她说,这辈子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她感到肚子仍然疼得厉害。
手术依然在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着,手术室门口的人群没有减少的迹象,这边一位一位进去,那边一位一位出来。贴在墙上的一张告示上写着:门诊手术室除春节初一、初二、初三外,其余时间正常出诊;无痛手术原则上不限时间。
记者经过连续3天非节假日的大致统计,在北京海淀妇幼保健医院里,不含药物流产,仅是做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每天也在80人以上。据调查,北京妇产医院每个工作日大约做40例人流,大概每个月会做1000例。
在上海科学院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做的一次对上海市未婚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中,有将近半数的女性未婚流动人口坦言自己怀过孕,其中九成的结局是流产。
堕胎产生的医疗后果
B超引导下的电动负压吸宫术,将一个个正在形成中的生命从母体的子宫中强行分离出来的同时,也将潜在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不同程度地“植入”了母体内。
上海解放军411医院的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做过人流之后,65%的少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卑等不良心理表现。
一位多年从事妇科临床医学研究的医师说,在人流手术中,可能出现很多并发症,最危及生命的就是心脑综合征,另外还有出血、损伤、宫颈黏连、盆腔炎等。
反复多次人流的危害最大。首先,会使女性早衰。从怀孕到生育,体内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而人为地中止妊娠,对人体是一个潜在的隐性打击。如果反复多次人工流产,机体所遭受的双重打击会逐渐使各方面的功能慢慢减退,出现早衰。
反复多次人流也会使发生子宫损伤的几率增大,而人流对子宫内膜的损伤也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育能力。另外,并发的炎症还可能导致不孕或宫外孕。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欣燕说,人流后应至少休息两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做过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发现,休息两周且认真服药的妇女,无论在术后出血时间、出血量和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率上,都比不休息的女性少。
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青少年堕胎由于受周围环境和现实状况的影响,在手术后并不能得到合理的休息。曾经做过人工流产的小韩说:“我做过两次手术,都没有休息,我不能因为做这种手术向单位申请休假!”
李思雨也坦言,不会让自己周围的朋友和家人知道自己做了人流手术,就更不用说还要因此“大张旗鼓”地休息两周了。
相关广告的恶性误导
位于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附近、北京××医院的广告牌上写着:意外怀孕怎么办?超导可视无痛流产,轻轻松松睡一觉,平平安安解烦恼,无需休息,随做随走,不影响工作和再孕。
“早孕者的福音——运用最新药物,只需服药9片,即可中止妊娠。安全、高效、无需手术、无痛,不影响生育。”这是刊登在某报的一则药物流产广告。
而现在的一些公交车上也刷着醒目的广告语:梦幻人流,让女人健康一生。
显然,这些广告是极具诱导性和迷惑性的。做过无痛人流的一个未婚女孩说,手术前看过相关的广告,以为做人流手术很简单,对身体没有伤害,而做完之后才知道并不像广告中说的那样。这位女孩在手术之后身体虚弱了大半年,瘦得皮包骨头。
目前,北京市部分人大代表已经建议废除公交车上出现的人流、性病等医学性广告。有专家建议,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医院在发布相关堕胎广告时,必须强调堕胎对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女性的危害性。
如何减少对堕胎者的医学伤害
中国妇女研究所专家肖扬指出,要减少青少年堕胎对其身体及心理的伤害,根本措施是加强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我国性教育起步相对落后,20世纪90年代,人们仍然对“性”一词讳莫如深,许多家长面对孩子有关“性”的问题总是躲躲闪闪或大发雷霆。而事实证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学会保护自己。
而近年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增多,性犯罪、性变态等行为的出现,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对孩子进行性生理教育已经远远不够。国际上通行的看法是:“完整的性教育内容必须是一种建立在性知识基础上的性道德教育,而且性道德教育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有调查结果证明,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告诉他们,两情相悦是怎么回事,如何区别爱情、友谊和性的关系,如何把握同异性交往的尺度,婚前性行为有何弊端等等。这说明对青少年进行性生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性心理教育、性道德的培养,使他们确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文中李思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