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学习方法之“理解性学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在如何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获得学习初中生物学的方法——“理解性学习”及如何才能做到“理解性学习”等方面做一些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学习方法 理解 记忆 遗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9-02
  笔者从教二十多年中,绝大部分时间跨年级任教。近十多年来,一直任教初一初二的生物学,对初一初二学生的心智发育与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关系,有点感触。一般而言,不特别比较所谓的学习内容、考试难易(其实也很难跨年级比较),初二学生的考试分数(平均分)总是要高于初一学生的考试分数(平均分)。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二学生的心智发育和学习能力高于初一学生。
  一、理解性学习的含义
  所谓“理解”即“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也可以说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学习的关键是记忆。所谓“记忆”即“代表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对学生而言,应是“将自己思维之信息内容的储备与使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二个过程:记——储备信息内容的过程、忆——使用信息资料的过程。
  二、如何做到“理解性学习”
  (一)首先要做到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理解知识,以下几点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做到。
  1.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们总是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因此,课上认真听讲,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正确的新的知识,从而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理解。
  现代新教育理论中有很多组织学生课堂活动的要求,如“以学定教”、“生生互教”、“小组合作”等。这样,在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的思维、活动、表达、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亲生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就会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做到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某一比较深的深度。笔者学校是新教育理论的实验学校,适时提出了“四让”理念,即“让时间、让空间、让机会、让精彩”,做到“限时授课、小组合作、踊跃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对课文中图、表的理解
  初中生物学课标中,列出了各章节的“重要概念”,给学的人和教的人指明了重点和方向。在具体的考试或考核时,卷面上极少出现某一具体的概念填空等形式,往往还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用的程度。课文中的图、表,是实现理解“重要概念”和其它知识点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苏科版七上生物学中“消化酶的作用”的图、八上生物学中“尿液形成”中“各液体成分表”等。漫画式的生动图例、直观的表达形式、数据的准确呈现,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新的知识。因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要多花时间,看图识图、读表知表,教师更要反复强调图、表在新知识学习和复习巩固中的重要作用。
  3.多做实验,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生物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是一门动手操作的学科、是一门实验的学科,有关生物学实验的真知灼见有很多,作为基层的生物学教师,能做的、要做的就是多花点时间、精力,克服各种困难,提前做好实验中涉及到的各种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手脑协调,通过亲眼所见的实验现象,加大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二)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记忆”
  记忆的效果因人而异。因为在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物质”。但在“记”和“忆”的过程中(尤其是“记”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相同的方法。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是36%,一周后只剩下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是98%,一周后保持86%。遗忘是必定要产生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因此,虽然记忆的效果因人而异,记忆的过程可以有共同的方法——复习,并且要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当笔者把这个学习的“法宝”送给学生时,很多学生表现为好奇过后的失望,“这个我小学里就知道了”、“不过如此啊”等等。其实,要做到复习不难、要做到及时复习也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及时复习、反复复习。这也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除了智力这个内因外的一个很大的外因了。
  三、“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在整个学习新的知识、复习旧的知识、迎接考试,并将对知识的掌握、呈现、运用等等的能力以分数的形式表达出来,其过程何其复杂。“理解”“记忆”谁先谁后、谁主谁副、谁重要谁次要统统不重要。“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应该是辩证关系,即“理解时及时记忆、记忆中要有理解”,这样才能克敌制胜、事半功倍,这样才是巧学、善学,学得轻松、学出成果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鲁忠义,杜建政.《记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型高效除草剂烟嘧磺隆为例,结合文献及作者研究,从化学制药工艺学案例教学角度,提出了该药工艺路线设计及选择思路,并对其工艺原理及过程进行了解释,同时绘制了工艺
【摘要】平抛运动是高一物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这节知识在高中力学中作用独特,是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极佳教材,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思维的培养、扩展和加深,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平抛运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66-01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一章抛体运
【摘要】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组成环节。将高中生物生活化不单是生物教学的出发点,同时还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在我国学校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物不仅是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还是理科高考中的重要考试内容[1]。因此实施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针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4-02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卷,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自主命题卷,都采用了大量的区域图,如最近三年全国新课标文综Ι卷平均采用了10幅图表,福建文综卷平均也采用了10幅图表,可见地理高考试卷是无图不成题,即使是无图也要考图。所以,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日益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多媒体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8-01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
【摘要】林业微生物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微生物与林业生态系统关系的学科,是面向林学和森保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本文从课堂理论教学方面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旨在为林业微生物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微生物学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6-02  林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着重研究微生物与土壤环境、森林病害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