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表演在阅读教学中出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表演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文本语言为剧本,以学生的亲身参与、模仿实践为创造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采取课堂表演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发展思维,获得知识,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哪吒闹海》也可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边读边演,活化词语理解;边演边说,激发想象;创新表演,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表演 说话 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5
  《哪吒闹海》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东海龙王称霸一方,在海上兴风作浪,哪吒为了使百姓过上好日子,决定为民除害,大闹东海的事情,赞扬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全文语言生动形象,很适合学生课堂表演。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能把表演引入课堂,以演促说,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边读边演,活化词语理解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在语文教学中,对某些词语的理解,教师如能引领学生走出机械学词、就词解词的误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直接表示其意义,就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的教学目的,同时使词语教学形神兼备,充满魅力。
  如《哪吒闹海》一文第三段中有许多跟动词有关的句子,如“夜叉从水底钻出来”“举起斧头就砍”“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等。这些动词特点鲜明,用词准确,为课文增添了色彩。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表演来体会“钻、举、闪、躲、扔”这些动词的用法。再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哪吒大战三太子时,在学习“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立刻喷出”“牢牢裹住”这些地方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采取边读边演的方式学习“刺、纵、抖、裹”等词语。这样教学,既避免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与此同时,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内化了语言,而且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二、边演边说,激发想象
  《哪吒闹海》这篇课文,除了用词准确、生动以外,人物形象特点鲜明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对这样的文章,真正体验角色,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进行表演,无疑是学生走进文本、亲近语言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多向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边演边说,在想象中表演,在表演中丰富文本内容,使学生在表演中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如课文第四段有这样的描写:“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连忙叫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这句话用概述性的语言对龙王听到消息以后的反应进行了描写,中间给读者留下了大量可以想象的空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就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创作性表演。在课堂表演时,有学生表演虾兵蟹将,有学生表演龙王。“虾兵蟹将”慌慌张张地报告:“不好啦!禀告龙王,咱家夜叉被哪吒那小子打……打死啦!”“龙王”气得嗷嗷直叫。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龙王听到这些话以后的语言、动作、神情。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学生编了以下故事:“龙王正在宫殿里饮酒作乐,听了小虾兵的报告以后,突然掀翻桌子,龙袍一甩,大喝一声:‘岂有此理,快随我来!’虾兵蟹将听后马上高呼:‘得令!’于是,它们浩浩荡荡地走出了龙宫……”在学生的想象说话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思维活跃,积极发言,课堂教学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创新表演,提升综合能力
  在课堂表演的过程中,对本课来说,在语言训练上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学会复述课文。怎样才能避免干巴巴的复述,让复述教学显得有滋有味,精彩起来呢?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说边演,以演促说,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如《哪吒闹海》的开头描写了东海,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渲染的办法让学生的复述和课堂表演同时进行,相得益彰。随着音乐,学生复述:“东海龙王父子……为老百姓出一口气。”随着学生复述的展开,表演哪吒和夜叉的学生纷纷上场,并且随着复述或钻,或举,或闪,或躲,尽情表演。最后,在学生的复述中,“三太子”上场了,有学生复述着,有学生表演着,又有音乐的烘托,俨然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这个课本剧的表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复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达到了读、说、演和情景合一的理想境界,既有气氛,又有旁白,更有演员,他们之间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演绎出了课堂教学的无限精彩。
  总之,对《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来说,由于学生从小就在电视上或者相关书籍中有所认识和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掌握知识点,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如此运用:引导学生自学,做好课前准备;进行辩论交流,养成合作习惯;模拟课堂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先学后教 小学语文 实践 扁鹊治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74  小
[摘 要]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需要我们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适宜的图片资料,为学生搭建起发展阅读感受力的“脚手架”。 生活经验会激活学生心中类似的情感经验,适宜的图片,会让他们的文字感受力攀登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阅读感受力;朗读;想象;感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73-01  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摘 要]碎片化阅读指的是利用零碎时间,借助电子终端接收工具进行数字媒介的阅读。语文课堂可以关注碎片化阅读这个新生事物,以“碎”激趣、以“碎”扩展、以“碎”切入,让学生把握好空余时间,通过碎片化阅读方式开拓信息时代的阅读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方式 碎片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44  碎片化阅读指的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工具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基的重要任务。而最好的语文学习材料就是语文教材。因此,如何利用教材(文本)上好阅读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成了众多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摸索的问题。  一、潜心咀嚼,张扬阅读个性  每篇教学文本的遣词造句都倾注着作者精心地推敲和打磨。解读文本,就要学会从关键词句入手,学会咬文嚼字,从而感受作品中的形象,领会作品中的意境。如著名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寻隐者不遇》等古诗时,引导学生在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处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意蕴深远,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下面,我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例,谈谈通过补白训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方法。 
[摘 要]单元课文是一个整体。教师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时,要有统整意识、要素意识和实践意识,引导学生用上前面教读课文所学的方法继续实践,不断练习预测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根据两篇课文的特点,抓住导读和课后练习,让学生实践运用预测方法,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预测方法;自读课文;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遴选出契合学生认知需要的语用价值点,引领学生从中掌握语用知识。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教师紧扣其中的方位顺序、象征手法、场面描写等,引领学生体验、运用、内化,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文本解读;依托教材;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4-01  在《天安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就是空洞。教师只在习作技巧上下功夫,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只是枯燥的几句骨架子,写的都是假话、空话和套话,根本没有细致入微的感人的内容。一篇文章有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这样的文章读者印象更深刻,可读性更强。文章因细节而精彩!以《糊涂的爷爷》习作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依据新课程理念,“以学定教”是一种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策略。下面以《爱之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一、为阅读教学构建出发的“码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
[摘 要]当下阅读教学高耗低效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阅读教学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些本源性问题认识不清。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要、教学环节简化,这样才符合语文教学的本真规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 真语文 简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26  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