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赣北红壤侵蚀坡地土壤养分效应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植被重建模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合理改良与利用红壤侵蚀坡地,本文分析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土壤养分效应差异显著,以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好,然后依次是果树+草本模式(全区覆盖优于带状覆盖)、果+草+农作物模式、果树+纵坡套种农作物,草本、果树模式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差。赣北侵蚀坡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恢复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
其他文献
历史上赤山湖作为秦淮河流域的重要水利枢纽,它不仅承担着湖区周边及秦淮河下游的灌溉防洪功能,还在长期用水管理过程中,形成以“五尺水则”为代表的有效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
在现代化社会当中,要想保证草原治理质量与实际成效,应该做好治蝗灭鼠工作。保证此工作正常展开的可靠性与高效性,提高草原治理质量与实际效果,这对加强青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管理平台是承载全国范围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采集、审核、汇集、监测、预警和信息管理服务等重要任务的专业信息处理平台。本文结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管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