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的至美人情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情真意切,质朴简约。本文对文章的内在意蕴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探索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并分析了作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在作者与人物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至美人情。
  【关键词】杨绛 《老王》 人情
  
   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读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不仅仅是因为那质朴简约的语言,更是为流淌在散文中的至美人情。一直以来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这篇散文,为什么每次读它都能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为什么每次都沉浸在这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的文字中不能自拔,直到年近不惑,重读先生的《我们仨》、《干校六记》、《走到人生边上》,终于找到了散文中“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得愧怍”的原因:那是一个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亲在享受天伦之乐时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愧怍”二字折射出的是一颗令人高山仰止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心。老王的善让人赞美,老王的苦令人同情,而散文中先生的至美人情让人自惭形秽的同时,却又让我感到阵阵温馨,愿意徜徉其中。
  一、作者的幸运
  本文写于1983年3月,这一段时间是先生夫妇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之后,在遭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之后,第一次真正的回归到安静祥和的生活之中,心灵在经历了长期的痛苦跋涉之后终于找到了栖息之地。
  1977年,在胡乔木的帮助之下,先生夫妇结束了在北师大外语系小红楼的借居生活,搬进了三里河寓所,拥有了意料之外的宽敞的房子,有了固定的家,有了自己的书房,可以自由而不受干扰地创作研究。女儿女婿也和他们一同居住,共享天伦之乐。无论是作为学者、作为妻子、还是作为母亲,作者在这一时期都是幸福的,此种磨难后的幸福怎能不是幸运呢?先生本就不是一个追求物质的人。
  1978年到1979年,钱瑗去英国留学,使得作者饱受思念之苦。1979年钱瑗从英国回来后说,她今后再也不出国,再也不离开家了。之后的几年他们一直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这也许是先生晚年最幸福的几年。
  1980年,钱钟书辞掉文联职务,挂职赋闲在家,创作他的著作《管锥篇》,而作者也致力于她的代表作《堂吉诃德》的翻译。生活不仅和乐而且自由宁静,一向知足常乐的作者忽然间得以享受如此之生活,怎能不感谢上苍,说自己是幸运的呢?
  二、老王的不幸
  三轮车夫老王是个单干户,没有组织,这在那个混乱的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无组织意味着无政治方向,无政治方向就有反革命的嫌疑。这是老实的老王在社会政治上的不幸。
  老王饱受肉体的摧残,他几乎是半个瞎子,一只是“田螺眼”,而另一只眼也患有夜盲症不太看得清楚,因此他生意惨淡,这是老王身上最明确的不幸。而关于此不幸的成因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说老王年轻时不老实,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其二是说老王从小营养不良导致。因此老王的这种肉体的不幸是大家的共识。而作者却认为后者的不幸比前者更为不幸,为什么呢?作者不是一个崇尚物质的人,在此为什么把物质抬得如此之高呢?仔细想想前者的答案中显示老王年轻时可能有过爱的追求,有过爱的体会,而后者却不能表现这一点。为爱而受伤害远胜不知爱为何物。
  老王无亲无友,孤苦伶仃,可他内心深处却又潜藏着对亲情的强烈渴盼,正因如此当作者问他的家时,他的回答却是“住那多年了”。“多年”说明老王在此地居住的时间长了,这也许是他一生居住的地方,也是他父母留给他的藏身之所,可此地在老王心里却不是家。“家”和“住处”的区别是什么?“住处”是客观的、物质的地点、房屋,而“家”却是有温暖、有爱的场所。老王不答“家”而是答“住处”不正反映了老王对家、对亲情的渴盼吗?一个生活都难以保障的人,在精神上又有不切实际的渴求,这是不幸中的大不幸。
  三、愧怍
  愧怍即惭愧的意思。而散文原来的句子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从“多吃多占”到“幸运”反映了作者从生活到灵魂的反思。“多吃多占”仅是指作者对吃了老王的鸡蛋而感到惭愧,“幸运”所指的却包含着精神的成分。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物质上作者给了老王很多的帮助根本谈不上多吃多占,但精神上它忽视了老王精神的追求而老王却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情感。
  老王没有家却有对家的渴盼,这一点作者她在与老王的对话中是知道的,“家”和“住处”的区别作者是明了的。在钱瑗和钱钟书相继离开后,作者在《我们仨》里这样写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没有爱就没有家,作者却无视了老王对家的渴盼,回忆起来感惭愧。
  老王为“我们”家送冰“主动”要求车费减半,而我却“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而我却“一定”要给,老王担心我们没钱看病,我却对此一笑了之;老王生病,我虽然给钱却不知他得的是什么病,吃的是什么药;老王扶病串门,托人捎话我们也是不置可否;老王送来鸡蛋和香油,而我没有让他进门喝茶;老王死了,我们竟然不知情,不知他是回族人,不知道他葬在哪,也没有过问此事。回顾这些,对于作者这样坦荡、淡泊的学者怎能不觉的惭愧呢?回归人性的本质,尊重先生的人格,遵循先生的情操,这份愧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内心真挚的歉意,是作者灵魂的忏悔,更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对自己人格的锤炼。
  从自己的灵魂深处解剖自己,对自己做错的事件敢于诚挚的表示歉意,不是一般人所能为,其高尚的品格,至美的人情让人望尘莫及,高山仰止。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们追求完美,但完美的内涵,却是残缺,因为残缺,生命才会沿着追求的轨道延伸。本文对文学作品中的“缺陷美”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完美 残缺 文学审美    除了残缺美,我相信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种美能说出它诞生的具体年代。在无数人的心目中,公元1820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的某一天,但就是在那一年的米洛斯岛上,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带着“庄严的妩媚”和震
会议特稿  编者按:2019年11月25日,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全球硅谷投资公司(GSV)、新东方、好未来联合主办,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提供学术合作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作为特邀合作伙伴参与。大会以“学无止境·教育为公”为主题,以“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教育与科技”“学校与社会”“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摘 要】为了实现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制订了新的教学要求。这就意味着中学教育也必须随之作出积极的调整:一方面,追求应试教育的世俗价值观是合情的;另一方面,讲求素质的理想教育观又是合理的。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成为了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笔者认为只有成为了一名合情合理的语文教师,才能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行应试教育的教学,让学生既能平稳地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又能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
【摘要】以《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看万世师表孔子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守正不阿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师人格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的宣言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当前要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也不妨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获得新的启示。孔子的教学思想
【摘 要】命意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常用题型,在这类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章的构思十分关键,对此笔者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在构思时一定要紧扣题意,做到文章内容与文题的契合。  【关键词】高考语文 命意作文 构思 扣题     命意材料作文是近年来讨论得比较多的一类作文命题类型,高考全国卷已经连续多年从这方面进行命题,估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还会继续进行考查。很多考生也感到写这类的作文不好把握,常
【摘 要】个性化阅读不仅是新时代要求下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需要,也是新理念下阅读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个性化阅读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个性精神 主动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不仅是
【摘要】2010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本文详细记录了自己参加比赛的过程及课堂教学的实况,并对教学过程作了全面的反思。  【关键词】语文教师 基本功 教学竞赛    2010年4月15~20日全国中语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中外语学校举办“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有幸作为广西的参赛选手参加了这次大赛,整个参赛的感悟我用宋代
[摘要]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成语仍是词语考查重点,以辨析成语使用正误为主,题型上有新变化,成语的误用类型主要集中在对象(范围、程度)失当、望文生义、褒贬误用、语义矛盾、近义混淆、不合语境等六个方面,文章结合实例作了归类分析。  [关键词]高考 成语 误用 分类    2008年高考8套语文试卷中,成语仍然是词语的考查重点。出现频率较高,除湖北卷、宁夏卷外,其余各卷均有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其中
【摘要】近年来,高考命题均选择了开放性作文的形式,从材料切入是这类作文准确审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开放性作文;切入材料;审题    开放性作文,是相对封闭性作文而言的话题作文、半话题半材料作文等。近年来,开放性作文以其命题的开放性、创新的导向性、思维的发散性、形式的灵活性、行文的自主性和话题的广延性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以2004、2005年为例,全国十六套考题的作文试题绝大多数为开放性的
据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SSG)官网2019年7月24日消息,面向设计领域的技能框架由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聲于当日上午在首届“设计论坛”(Design Conversations)中正式启动。该框架由新加坡设计理事会(Design Singapore Council)、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劳动力发展局(Workforce Singapore)共同开发,旨在促进技能掌握和终身学习,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