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而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获得知识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摸索中,我总结了“倾听、质疑、想象、思考”几步,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倾听习惯是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的开始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讲解
苏霍姆林说过:“儿童运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 可以这样说儿童倾听习惯能否尽早养成,关键在老师。全彩版的新教材已经深深吸引孩子的眼球。如果老师进一步加以演绎: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的语言,现代教学媒体活灵活现的演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陪伴左右,故事化的课堂,游戏的课堂……听讲肯定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认真倾听成为享受!在教学《春到梅花山》和《小池塘》时,我就通过多媒体演示梅花山和小池塘美丽的画面,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听讲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这群“小麻雀”来说,有话却要憋着简直太难了,小组合作往往是热热闹闹、你争我抢但谁也没听见什么,收效甚微!于是我先采取了二人组: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倾听的收获,逐渐学会倾听。进而发展为四人组:交流时由组长指挥,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同时,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将组间竞争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二、质疑习惯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但不容置疑的现实却是,天性好问的孩子到了老师面前总是怯怯的。“怕老师”成了每个孩子的共性。因而,首先我创设“爱”的气氛,教师的微笑是学生的春天。课堂上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然后努力创设“问题情景”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题的学生学习,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例如:在每讲一篇课文前,我都会让学生对课题质疑:读完课题,你想要知道哪些问题?请提出来。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想知道课文内容的欲望,接下来,他们就能够认真的读书。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并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
三、想象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源泉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四、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非常感人,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艰难,我让学生想象一年四季在狱中他是怎么做的,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五、思考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100条建议》中指出:“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渐渐地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会使人堕入歧途,使他们形成一种对待生活的轻浮态度。”由此可见,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猜想、联想、观察、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加上“如果是你,你会说些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學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炼。但我相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会惠及学生一生。在课改的路上,一路有孩子做伴,我要以“爱”为基石,以新的学生观为指导,会不断有惊喜出现的。
一、倾听习惯是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的开始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讲解
苏霍姆林说过:“儿童运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 可以这样说儿童倾听习惯能否尽早养成,关键在老师。全彩版的新教材已经深深吸引孩子的眼球。如果老师进一步加以演绎: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的语言,现代教学媒体活灵活现的演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陪伴左右,故事化的课堂,游戏的课堂……听讲肯定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认真倾听成为享受!在教学《春到梅花山》和《小池塘》时,我就通过多媒体演示梅花山和小池塘美丽的画面,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听讲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这群“小麻雀”来说,有话却要憋着简直太难了,小组合作往往是热热闹闹、你争我抢但谁也没听见什么,收效甚微!于是我先采取了二人组: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倾听的收获,逐渐学会倾听。进而发展为四人组:交流时由组长指挥,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同时,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将组间竞争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二、质疑习惯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但不容置疑的现实却是,天性好问的孩子到了老师面前总是怯怯的。“怕老师”成了每个孩子的共性。因而,首先我创设“爱”的气氛,教师的微笑是学生的春天。课堂上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然后努力创设“问题情景”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题的学生学习,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例如:在每讲一篇课文前,我都会让学生对课题质疑:读完课题,你想要知道哪些问题?请提出来。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想知道课文内容的欲望,接下来,他们就能够认真的读书。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并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
三、想象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源泉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四、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非常感人,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艰难,我让学生想象一年四季在狱中他是怎么做的,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五、思考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100条建议》中指出:“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渐渐地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会使人堕入歧途,使他们形成一种对待生活的轻浮态度。”由此可见,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猜想、联想、观察、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加上“如果是你,你会说些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學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炼。但我相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会惠及学生一生。在课改的路上,一路有孩子做伴,我要以“爱”为基石,以新的学生观为指导,会不断有惊喜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