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闻作品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和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新闻作品作为实用类文本的一部分,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新闻作品的实际教学中,存在这诸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高中语文新闻作品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力求追根溯源,找出新闻作品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
  关健词:高中语文 新闻教学 现状调查
  一.高中语文新闻作品教学现状调查实施
  为了了解当前高中生对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新闻作品的学习情况以及语文教师对新闻作品的教学现状,本文以河北省邢台市某高中的高一学生和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100名高中生和13名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学生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95%。教师问卷共发放13份,回收13份,其中有效问卷13份,有效率100%。
  二.高中语文新闻作品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设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生的新闻阅读现状、对教材选文的评价、对学习目标的认知以及对教师教学评价。现将涉及到各部分的问卷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如下:
  1.学生的新闻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关注新闻也不读新闻作品的学生占到了74%,能够在5分钟左右完成一篇新闻阅读的学生占33%,还有3%的学生需要15分钟以上才能完成一篇新闻作品的阅读。新闻作品最适宜的阅读方法是快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引导。另外,认为在学习新闻作品中最困难的是信息提取的学生占17%,认为在学习新闻作品中最困难的是寫作方式的学生占36%,认为在学习新闻作品中最困难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判断的学生占47%。
  2.学生对教材选文的评价。调查发现,认为教材中新闻作品选文的数量合适的学生占52%,认为教材中新闻作品选文的数量太多的学生占8%,认为教材中新闻作品选文的数量太少的学生占40%。此外,有61%的学生认为教材中新闻作品难易程度是比较恰当的。
  3.对学习目标的认知。调查发现,认为阅读新闻作品对提升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帮助的学生占84%,认为学习新闻作品对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有帮助的学生占76%。另外,在阅读新闻作品时你感受到对自身最有影响的是新闻中传达的信息的占37%,认为是新闻的客观严谨表现方式的占13%,认为是新闻同社会时事的关联的占41%,认为是新闻的写作技巧的占9%。此外,有57%的学生希望在新闻阅读中了解社会。
  4.对新闻教学的评价。调查发现,对于新闻作品的学习方式来说,喜欢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习新闻作品的学生占44%,喜欢通过向教师提出问题来学习新闻作品的学生占10%,喜欢通过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学习新闻作品的学生占15%,喜欢通过网络或动手操作自己来学习新闻作品的学生占31%。另外,希望在新闻作品的学习中加入课外知识、课外阅读文章的学生占到了87%。还有51%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开设新闻写作课。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的问卷主要调查教师对新闻作品的教学情况,其中包括新闻作品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对新闻作品教学价值的判断、对教材选文的评价、对自身媒介素养的判断以及对新闻作品与高考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等。
  1.新闻作品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在对新闻作品的教学中,被调查的语文老师常用的授课方式都是班级授课制,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有53.85%的教师常用讲授法,15.38%的教师常用练习法。另外,84.62%认为在教学中新闻的阅读和实践都重要。足见教师们能够意识到新闻作品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锻炼新闻实践的能力。
  2.教师对新闻作品教学价值的判断。调查发现,100%的教师都认为阅读新闻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提取能力,然而,在新闻作品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区分观点和事实的训练的教师占46.15%,没有训练过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教师占到了53.85%。
  3.对教材选文的评价。调查发现,100%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新闻作品的选文数量是合适的。84.62%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新闻作品的难易程度比较恰当,15.38%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新闻作品有些篇目过深。
  4.对自身媒介素养的判断。调查发现,53.85%的教师认为自身的素养足够胜任对新闻作品的教学,46.15%的教师认为自身的素养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高中语文新闻作品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媒介素养有限。在对学生的新闻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学会运用快速阅读法来读新闻,还有47%的学生认为在新闻中最困难的是对作者观点和价值观的判断。这不仅显示出学生对新闻作品阅读能力的欠缺,还映射出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缺乏辨别能力,这也使得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变得刻不容缓。
  2.对新闻缺乏兴趣。调查中还发现,74%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注意新闻,学生们普遍认为平时课业压力很重,很少有时间看新闻或看报纸。加之,在日常的学校教学中文学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市中市教学重点,作为实用类文本的新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学生对新闻作品缺乏阅读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3.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关于学生对新闻作品学习目标的调查中发现,尚有一些同学对于新闻作品的学习目标没有任何想法,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新闻作品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们学习时自主性的严重缺乏。对学习目标的明确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明确这一点,才能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新闻作品的学习目标,力求能够保证新闻作品的教学效果。
  4.认为教学方式枯燥。在关于学生对新闻作品教学的评价的调查中,有将近60%的学生希望教师能采取较为生动活泼的例如新闻播报等形式来展开教学。同时,还有87%的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够在新闻作品的教学中加入一些课外阅读内容。这必然对教师的对新闻作品的教学提出来新的挑战。教师势必要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扩充课堂的丰富程度,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5.认为教材脱离实际。在关于学生对教材选文的评价调查中,有40%的学生认为教材选文数量较少,还有39%的学生认为教材选文的难易程度不合适。这样的现状足以看出学生们对于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中选取的新闻作品并不十分满意。另外,在“阅读新闻作品时你感受到对自身最有影响的是什么因素”的调查中,有41%的学生选择了“新闻同社会时事的关联”,在“你希望在新闻学习中提高哪个方面”调查中,有57%的学生选择了“同社会关联”。显而易见,学生们虽然很少关注新闻,但是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新闻学习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进行补充,使得新闻作品的教学更加符合学情,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在对新闻作品的教学中,被调查的语文老师100%常用的授课方式都是班级授课制,且无论教龄长短,均未做过其他尝试。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调查中,也主要集中在讲授法和练习法,共占84.62%。通过访谈不少教师也表示,新闻课本身同现实社会联系得紧密些,而理论知识又比较枯燥,同时学生对新闻的学习内驱力也不是很大,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十分必须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课堂时间有限。课堂时间很有限,想在课堂上既完成教材中的文本讲解以及新闻知识教授任务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实践新闻写作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多数教师选择了牺牲新闻写作实践或当做作业布置下去的方法。但是,教师也十分认同新闻是比较偏向于应用的文体,尤其是新闻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更是需要在不断地实地练习中才能够应用自如。认识到了此项教学的重要性却苦于没有时间实施,是教师们感到比较矛盾的问题。
  3.知识储备不足。调查显示,有46.15%的教师认为自身的素养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胜任新闻作品的深入教学。在备课阶段教师大都觉得新闻作品的教学是有异于其他文体:文学类文本在教学中备受重视,教师的基本功也比较扎实。而作为实用类文本的新闻作品,本就不是语文课中的主要文体,所以许多教师对新闻作品教学很难说专业。同时,不少教师也表示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新闻学并非自己所专的领域,因此,在备课阶段新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必要做好准备。此外,不少教师还表示,如果要引导学生对新闻进行进一步的思辨,教师首先应该对新闻事件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否则对学生来说很难启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寻找深入分析的角度。
  4.选修教材未充分利用。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选修教材对必修教材中新闻作品教学的指导作用是明显的。首先,选修教材的选文十分多样。比如同是通讯,选文从不同的风格和涉及领域展示了通讯的多样性。其次,选修教材在每单元的标题处就清晰明了地表明了该新闻类别的最主要特点。例如,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非常明确和直接地说明了该新闻类别的主要特点,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关注。再次,教材的设置也比较合理。每单元都由“导引、阅读、实践”三部分组成。这种逐层深入又清晰地指导十分符合教学规律。但调查显示,笔者所在的学校并未开设《新闻阅读与实践》的选修课,学校甚至没有给学生订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的选修教材,该教材的运用只是部分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作为资料补充而存在,该教材的学习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
  (作者介绍:王士超,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外形势和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五矿集团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各种影响经营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集团自身实际,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势和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战略转型,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所谓战略转型就是由原来传统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国有企业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高效的现代企业;由一个单纯依靠金属矿产品进
足球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现已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球类运动之一,受到世界各地青少年的喜爱。我国教育部门顺应这一时代发展潮流,将足球教学引入到高校教学课程中,满足
孩子发烧,父母往往很着急,希望能尽快吃药令其退烧,其实,发烧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有时候盲目退热对身体更是一种伤害。希望父母们能了解以下几点关于发烧的科普知识,避免走入退热误区。  体温37℃~38℃:不必急着退热 发热本身有消毒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偶尔出现温度又不太高的发热是不必急着退热的。盲目退热往往会引发很多不良反应,由于退热快、出汗多,易导致虚脱、循环系统问题。  体温38℃~
内容摘要:曾国藩注重养生,主张良好的生活生活规律、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特别是主张养病健身要“节嗜欲”,要注重心理养生,以“惩忿窒欲”,“胸次浩大”为养生要诀,这种以“养德”而“养生”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  关键词:曾国藩 养生思想 家训  中国是一个讲求养生的国度,身体健康是孝的一大端,曾国藩认为“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对父母来说,儿女们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便是最大的孝顺。曾国藩一生讲究养生,
当今时代,企业集团化的趋势日益深化,随之,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化管理的趋向。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中不难看出,在集中管控模式下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即已瞩目“首钢模式”,并向全球介绍和推广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经验.据记者了解,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不仅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具有悠久的历
摘 要:石油企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与生活发展,并且在各国中都将石油企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石油企业也是我国的控股中央企业,将石油企业与外国企业进行财务对标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有助于加快我国的全面发展。现笔者就石油企业财务对标问题进行总结并作出分析。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务对标;问题;分析  一、中国与外国财务对标的案例分析  (一)中国山东电力财务对
摘要: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单一、静态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其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动态课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教学形式的翻转,可以让学生在亲自实验获得相关的物理知识与经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合理应用  翻转课堂是新课改革推行后衍生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