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柔道项目是依靠技术和力量的结合来赢得比赛的。除了技术层面以外,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度等。本文对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如何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建议,目的是为柔道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随着现代柔道项目的高速发展、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节奏越来越快,身体接触的对抗性也越来越强,过程日趋激烈,这无疑对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高对抗和高强度的比赛中发挥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如果运动员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无论其有再好的技术水平,发挥也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说柔道技术依赖于身体素质能力。
一、身体素质的概念
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的控制下,肌肉以不同的活动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大小、速度快慢、关节活动范围的幅度等,这些机体工作的能力称之为身体素质[1]。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度等。
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1、力量素质
力量是柔道项目的基础,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力量作为保障也无法战胜对手取得胜利。因此柔道项目非常重视对于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按照肌肉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肌肉长度未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量,这类肌肉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之间保持一定的位置,取得相对的平衡;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肌肉长度和身体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力量,它可使人体或器械产生明显的位移。柔道项目需要运动员在对抗当中,肌肉快速收缩,因而柔道运动员的训练除了最大力量外还需要快速力量。柔道的力量训练包括锻炼上肢力量的卧推和俯卧撑,锻炼腰部力量的两头起和仰卧起坐,锻炼下肢力量的负重深蹲起[2]。
2、速度素质
柔道项目按照其专项特点对速度的要求也较高,运动员要在瞬间快速做出动作反应,另外速度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带动其他身体素质,它们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应答能力;动作速是人体或人体某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位移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3]。速度素质训练包括冲刺跑、折返跑、变向跑。
3、耐力素质
耐力也是柔道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加强耐力素质的训炼,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的提高也是未来运动员成长的重要内容。教练员应该抓住儿童青少年这一体质发展的重要时期,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这个素质能力,打好耐力基础[4]。耐力训练包括长距离慢跑和12分钟跑等。
4、柔韧素质
柔韧能力在柔道项目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伤病。柔道比赛中有许多折、固、摔技,这对运动员的柔韧性要求极高,如果运动员的柔韧性不好的话,则非常容易受伤。柔韧性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牵拉,赛前和赛后的牵拉都十分重要[5]。
5、灵敏素质
柔道项目在有限的场地内对灵敏度也有所要求,运动员要快速的完成攻防转换中的换位、躲闪,因而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也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灵敏度的训练手段主要有快速跑动中根据信号做变向跑或转身跑等。
三、身体素质训练的原则
任何训练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身体素质训练也不例外,不论是个人训练还是整体训练都要符合运动学原理[6]。在训练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观能动性原则
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是成就运动成绩的基础和保证。在柔道身体素质训练中,需要运动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积极性,投入到训练当中,这样训练才能有效果。具备了主观能动性的运动员目的性更加明确、态度更为端正,同时也会积极拓展思维更加开动脑筋,思考提高训练水平的方法。因此,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运动员投身训练的思想上的保障[7]。
2、因人而异原则
所谓因人而异就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身体素质训练。教练员方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训练方式,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体质来安排训练方法、训练强度负荷以及制定训练目标。运动员方面切勿急躁,急于赶超其他身体素质相对较强的运动员,盲目增加强度和增加量。要明白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得不偿失[8]。
3、全面发展原则
柔道项目需要综合全面的身体素质,在这些身体素质中,柔道对于力量、耐力、柔韧的要求相对较高。机体是一个由各器官和各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机体的能力和这些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9]。单一的提高某一项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能力作用有限。在训练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对自身比较薄弱的素质环节,要格外加强训练,以期达到各素质之间的平衡。
4、科学训练原则
身体训练中对于运动负荷的安排十分重要,运动负荷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机体能力。运动负荷过大,会给运动员造成较大的生理负担,甚至会超出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导致伤病的发生。运动负荷过小,又达不到训练要求,无法体现训练效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自己的先天身体素质基础来进行,结合训练的任务和目的以及柔道专项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训练负荷既能有效的刺激机体,又能使机体适应不至于出现超负荷的现象,进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10]。
四、总结
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训练中应该结合人体发展规律,从柔道运动专项特点出发,同时要根据运动员年龄特点选择训练手段和内容,改革和创新训练方法,转变训练理念,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11]。另外也要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素质的认识,让运动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和教育他们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要求运动员在做任何训练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节奏应由慢至快,训练幅度应由小至大,训练后要注意放松,防止出现伤病。
参考文献:
[1]王传仕.略谈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训练[J].工会论坛,2009,(11).
[2]余智勇.突出专项特点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首要选择[J].教学长廊,2011,(3).
[3]宋兆年,等.柔道/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
[4]庞玉梅.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1).
[5]田俊宁.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
[6]高阳.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10,(2).
[7]李安琪,徐国威.业余体校少年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1,(1).
[8]赵敏.浅谈跆拳道身体素质训练的原则和要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9]孙光鹏,曹庆华.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4).
[10]钟毅,齐云霞,肖世文,许小玲.浅谈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11]赵丰超.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探讨[J].科技信息,2010,(9).
作者简介:陈明,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教练,本科学历。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随着现代柔道项目的高速发展、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节奏越来越快,身体接触的对抗性也越来越强,过程日趋激烈,这无疑对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高对抗和高强度的比赛中发挥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如果运动员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无论其有再好的技术水平,发挥也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说柔道技术依赖于身体素质能力。
一、身体素质的概念
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的控制下,肌肉以不同的活动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大小、速度快慢、关节活动范围的幅度等,这些机体工作的能力称之为身体素质[1]。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度等。
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1、力量素质
力量是柔道项目的基础,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力量作为保障也无法战胜对手取得胜利。因此柔道项目非常重视对于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按照肌肉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肌肉长度未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量,这类肌肉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之间保持一定的位置,取得相对的平衡;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肌肉长度和身体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力量,它可使人体或器械产生明显的位移。柔道项目需要运动员在对抗当中,肌肉快速收缩,因而柔道运动员的训练除了最大力量外还需要快速力量。柔道的力量训练包括锻炼上肢力量的卧推和俯卧撑,锻炼腰部力量的两头起和仰卧起坐,锻炼下肢力量的负重深蹲起[2]。
2、速度素质
柔道项目按照其专项特点对速度的要求也较高,运动员要在瞬间快速做出动作反应,另外速度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带动其他身体素质,它们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应答能力;动作速是人体或人体某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位移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3]。速度素质训练包括冲刺跑、折返跑、变向跑。
3、耐力素质
耐力也是柔道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加强耐力素质的训炼,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的提高也是未来运动员成长的重要内容。教练员应该抓住儿童青少年这一体质发展的重要时期,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这个素质能力,打好耐力基础[4]。耐力训练包括长距离慢跑和12分钟跑等。
4、柔韧素质
柔韧能力在柔道项目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伤病。柔道比赛中有许多折、固、摔技,这对运动员的柔韧性要求极高,如果运动员的柔韧性不好的话,则非常容易受伤。柔韧性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牵拉,赛前和赛后的牵拉都十分重要[5]。
5、灵敏素质
柔道项目在有限的场地内对灵敏度也有所要求,运动员要快速的完成攻防转换中的换位、躲闪,因而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也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灵敏度的训练手段主要有快速跑动中根据信号做变向跑或转身跑等。
三、身体素质训练的原则
任何训练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身体素质训练也不例外,不论是个人训练还是整体训练都要符合运动学原理[6]。在训练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观能动性原则
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是成就运动成绩的基础和保证。在柔道身体素质训练中,需要运动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积极性,投入到训练当中,这样训练才能有效果。具备了主观能动性的运动员目的性更加明确、态度更为端正,同时也会积极拓展思维更加开动脑筋,思考提高训练水平的方法。因此,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运动员投身训练的思想上的保障[7]。
2、因人而异原则
所谓因人而异就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身体素质训练。教练员方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训练方式,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体质来安排训练方法、训练强度负荷以及制定训练目标。运动员方面切勿急躁,急于赶超其他身体素质相对较强的运动员,盲目增加强度和增加量。要明白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得不偿失[8]。
3、全面发展原则
柔道项目需要综合全面的身体素质,在这些身体素质中,柔道对于力量、耐力、柔韧的要求相对较高。机体是一个由各器官和各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机体的能力和这些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9]。单一的提高某一项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能力作用有限。在训练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对自身比较薄弱的素质环节,要格外加强训练,以期达到各素质之间的平衡。
4、科学训练原则
身体训练中对于运动负荷的安排十分重要,运动负荷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机体能力。运动负荷过大,会给运动员造成较大的生理负担,甚至会超出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导致伤病的发生。运动负荷过小,又达不到训练要求,无法体现训练效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自己的先天身体素质基础来进行,结合训练的任务和目的以及柔道专项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训练负荷既能有效的刺激机体,又能使机体适应不至于出现超负荷的现象,进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10]。
四、总结
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训练中应该结合人体发展规律,从柔道运动专项特点出发,同时要根据运动员年龄特点选择训练手段和内容,改革和创新训练方法,转变训练理念,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11]。另外也要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素质的认识,让运动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和教育他们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要求运动员在做任何训练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节奏应由慢至快,训练幅度应由小至大,训练后要注意放松,防止出现伤病。
参考文献:
[1]王传仕.略谈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训练[J].工会论坛,2009,(11).
[2]余智勇.突出专项特点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首要选择[J].教学长廊,2011,(3).
[3]宋兆年,等.柔道/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
[4]庞玉梅.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1).
[5]田俊宁.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
[6]高阳.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10,(2).
[7]李安琪,徐国威.业余体校少年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1,(1).
[8]赵敏.浅谈跆拳道身体素质训练的原则和要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9]孙光鹏,曹庆华.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4).
[10]钟毅,齐云霞,肖世文,许小玲.浅谈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11]赵丰超.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探讨[J].科技信息,2010,(9).
作者简介:陈明,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教练,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