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贫困的制度性原因:农村土地制度效率视角

来源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效率是农业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下,国家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缺乏明晰的产权划分;农民及农民组织没有将土地“农转非”的权利,农民分享土地非农用(资本化)增值收益的权利基本丧失,这是中国农村经济贫困的制度性原因。规范明晰的土地使用权,并允许农民自由选择土地的经营方式,应是改变农村经济贫困的正确途径。
其他文献
民主联合政府政治主张是抗战时期中共政权建设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主张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共民主革命政治战略目标发展的必然结果;抗战后期
开发区、城区、县城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城乡一体发展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城市优先发展”的思维定势,没有把城市与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看成是统一的现代经济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将这一要求具体实施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时,还需要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提出一系列细化的、带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以便参照执行。这些带有可操作
人类社会沿着两条轨道前进。第一.由劳动者和经营者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包含交换和经营),推动生产力发展,形成了发展轨道。第二.生产发展的结果会扩大不平等,劳动者通过革命造反和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