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婴儿图式的中国国家形象熊猫的分析研究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婴儿图式理论,文章从受众心理认知层面深入分析了熊猫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合理性与意义.在熊猫外交、民间对外交流和海外商业应用中,熊猫符号能跨越语言文化差异,与海内外受众建立起积极的情感联系.熊猫形象被广泛运用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国对外文化推广和对外商贸活动中,凭借其婴孩特性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益.幼萌可爱的熊猫形象迎合了后现代大众的情感需求,能最大限度地唤起海内外受众的认同感,这也是熊猫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必要条件和优势所在.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20年代芭蕾传入中国,如何将这门西方艺术融入中华文化就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命题.文章以“沂蒙”系列舞剧为主线,总结阐述了芭蕾中国化的探索与发展历程,并以革命芭蕾舞剧《沂蒙》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芭蕾艺术中国化的可行性,及其对于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与重要性.
幼儿园的课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但具体到课程内容指南并没有明确课程标准.实践层面的幼儿园语言课程,因园所不同,课程内容差别较大,课程问题较为突出.幼儿园的语言领域课程,除了发挥口头、书面等工具性的价值,也要体现其母语性的价值.母语课程是一个国家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更是关系到国民的人格养成、国家和民族认同、精神建构以及文化承传等.到底如何开展幼儿园段尤其是幼小衔接关键时期大班段的语言课程?如何进行语言课程的选择与筛选?对于这些问题,统编语文教科书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