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感教育对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生断文识字的层面上,而是要注重将汉语当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更高程度的道德熏陶和美学感化,所以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们要格外注重对学生们的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将在阐述情感教育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情感教育对提升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及应用途径。
  【关键词】情感教育;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方法;效果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54-02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课堂当中,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中的情感认知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情感教育与唯理性主义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因为唯理性主义教育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但是情感教育的中心思想则与之恰恰相反,它强调的是尊重、理解、人本主义以及对道德、美感的传递。
  目前,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增大,“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教学理念。现如今,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对学生情感道德、伦理人文的教育和培养。
  二、情感教育对提升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认知的发展
  情感教育是与理性认知教育相辅相成的两种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理性认知能力的发展。当教师以情感性、道德性、人为性的授课方式将学生们带进语文的殿堂时,学生们会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该门学科的学习当中,从而以更高的专注度和认真度去学习学科内的理性认知性知识,最终实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体察到作者内心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同时使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五四之后中国百话散文的文体特征以及作者的遣词造句特色,教师们应当以情感教育和理性认知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所创造出的两个世界,即一个现实的世界和一个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
  (二)情感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就是“美育”。情感教育中的美育要求教师能够将事物的美感展现给学生;将丑恶的事物剥离、提炼出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给学生欣赏。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要专注于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这对于提升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课堂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讲解《中国园林的风格》这一课时,语文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字、词、句的学习上,而是要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分析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和美感,并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建筑的美,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美。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到中国园林建筑当中“简以救俗,深以补淡,笔简意浓,画少气壮,艳而不俗,淡而有味”的建造原则。这种融合在情感教育中的美学教育应当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在美好、愉悦的氛围当中享受语文课堂带给自己的充实性和快乐。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感化是情感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这要求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相关知识时应当强化对社会主义荣辱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传达,将学生培养成三观正直、道德健全的优秀人才。
  例如在讲授《奇妙的克隆》时,教师在讲授基本的说明文写作、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应当对“克隆”这一科学技术予以客观的评价。一方面,教师可以肯定克隆的神奇性和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说明克隆技术在使用上的一些伦理局限性;最后,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引用国内外事例来告知学生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創造动机和使用方式恰当合理,那么则会造福人类。但是如果动机不纯或者使用方法错误,则会危机人类的生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三、结束语
  情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原则,而现代素质教育的深厚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情感教育具有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这种教学方式对提升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够促进学生理性认知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教育与理性认知教育之间的结合,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芙,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张钰萌,卢静.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探寻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02).
  [3]朱爱华.试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5).
  [4]姜梨花.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5]叶家红.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6(43).
其他文献
随着GIS的发展,各种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空间数据集,其数据之间在格式、结构上存在不一致问题,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形成,阻碍了空间数据的共享与集成,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几何模型
【摘要】中职教育自扩展招生以來,学生素质普遍降落。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从“厌学”转变为“要学”,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笔者针对建筑工程专业中《建筑力学与构造》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一点变革倡议。  《建筑力学与构造》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主要中心课程,它包含力学和结构两大模块,主要论述静力学根本学问与力系的均衡条件、各种建筑构造构件的内力剖析、承载力计算和设计计算的办法。本课程主要培养学
城市河湖水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资源,是支撑整个城市生命体系的基础。城市河湖生态系统不仅是维持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还具有维持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和城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在农村地区中,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扩大语文课程资源的来源,加强对家庭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和课外语文课程资源的使用,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素材,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
【摘要】生物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时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其理念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实践活动种类繁多,选取涵盖初中生物知识并且能快速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内容,更能直接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生活;实践活动;生物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数学思想是人类精神思想文化中的重要智慧结晶,凝结了古人的智慧。是数学的精髓和核心。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良好的数学思想。分析小学数学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我们可以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只要做好”明确要求,作好操作准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表象”、”動口表述,加深对知识及操作的理解”、“动脑思考,形成认知结构”这四个步骤,使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摘要: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操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根据课堂的问题情境与教室提供的定向指导,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单独或组内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復已有的认识过程,又不等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慨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 做好学具操作这个环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