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忧郁的英雄主义:汉语的纪念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距离波德莱尔逝世已经150周年,《恶之花》发表已经160周年,这个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和这部被誉为法国“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的作品,打破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美”与“丑”的认知,更是无疑在其所处的那个时代将文学与思想带入了一个新的维度。自此,象征主义兴起、现代派文学正式出现,西方文学与思想进入了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
  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否定性人生体验”所描绘的正是当时众人包括自己心灵的阴暗与病态。波德莱尔把社会的病态诉诸笔端,在他诗歌中用忧郁、无聊、悔恨、烦恼、痛苦堆积成的现实,正是众生溃疡的心灵,而这种描述在当时的时代体现出一种大胆的反叛精神。反观当下的东方,我们正处于一个汉语文学与思想最暗昧的时代,然苟不深思其故,其夜将无尽头。那么,波德莱尔对于当下的汉语文学与思想又有何深意?
  我承认对波德莱尔《论现代生活的英雄》有点偏爱……
  但“英雄”一词,易生误解。1848年“二月革命”期间,有人看见“英雄”的波德莱尔在巴黎街头,肩背火枪,手上散发着硝烟的气息……但这并非“英雄主义”:他“枪毙欧比克将军”以捍卫共和的豪言表明,这不过是对继父(欧比克)的仇恨,而夺回母亲的爱情所意味着的东西(回到原来的家庭、重新作孩子),比“男子气概”也还要少些。

  “憂郁”则更是滥调。首先,我们面对着无数个波德莱尔:一个二流的、后期浪漫主义的波德莱尔,一个性喜自我妖魔化与廉价惊悚效果的、后现代的波德莱尔,一个渎神的——或反过来,自甘为宗教工具的、神秘主义的波德莱尔(要知道,J. D. Maistre[麦斯特]、E Swedenborg[史威登伯格]也已终于来到了汉语)……每一个波德莱尔都宣称有其美学,有其“忧郁”。而且,如果忧郁只是某种个人感觉,而不包含着超越感官限度的企图,不包含着对灵魂功能的吁请——也即是说不包含着崇高(这是波德莱尔一再提及的),那就不过是某种疾病(抑郁症),或某种更为一般的情绪(忧愁、悲伤、哀悼)罢了。无论同情与否,它们都只与“忧郁”连带相关。
  而“忧郁的英雄主义”,试图说出,波德莱尔所指的“现代生活”与此前时代的区别,以及由此形成的境况和遭遇的、特殊的不幸之处。从波德莱尔的角度看去,这一特殊不幸的实质无疑在于:必须依靠自我进行拯救的前提,以及一切都只具有瞬间真实与意义的现实——而仅此一点,就对其后的“英雄主义”给出了限制:它只是一种个人限度内的英雄主义,并须拒绝此前任何以普遍、永恒之名存在的英雄主义——否则就连那瞬间的价值,也要不保。

  1857年《恶之花》出版以来,波德莱尔的“读者(和兄弟)”们都知道,他曾援引弥尔顿的权威,把撒旦作为男人气概的楷模。但与其把永不沉沦、绝不自绥的抗争,说成是对恶魔的赞美,毋宁更应看成对自我作为个人所能获得的最高救赎(一个绝望的“恶魔”)的警醒。按T.S.艾略特的说法,这不仅不同于锄尽善、恶边界的自我放纵,反而具有在绝望中寻求拯救的“原始基督教的意义”(《论波德莱尔》)。
  实际上,也正是在《论现代生活的英雄》中,波德莱尔才说出了他对一切业已消失的、普遍的英雄主义(“伟大的古代传统”)的看法:“这伟大的传统是什么?无非是古代生活的使人感到习以为常的理想化。那是一种坚强而好战的生活,人人都处于自卫状态,因而产生了严峻的行动的习惯,养成了庄严或暴烈的举止。此外再加上反映在个人生活中的公共生活的排场。古代生活代表着许多东西,它首先是为了悦目而存在的,这种日常的异教作风对艺术大为有利……”(郭宏安译)尽管,我们几乎就要看到,异教英雄对古代生活的赞美,正是波德莱尔用以肯定现代生活的理由(并非“先例”),他却立即宣誓了他对现代的真正骄傲:
  “在一切以生理欲念为目的异教生活中,我们见不到让·雅克那样的精神自杀”!
  “让·雅克(·卢梭)的精神自杀”!在这里,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或非宗教的古代生活,是否只“以生理欲念为目的”已非关键,关键的是让·雅克·卢梭的精神自杀(这也是他因为听信误传)!波德莱尔真正引以为傲的英雄主义,仅仅是精神!仅仅精神的自由抉择!在这精神的照耀下,一切当下的偶然、瞬间,甚至包括缺陷、丑恶——用他接下来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创造的说法:“现代性”!——它们无不显露出一种“新的、特殊的美”。在其映射之下,即使荷马史诗中的完美英雄,也无非侏儒。
  但这一辉煌的精神主义,并非尼采“强力意志”的某个早期版本(波德莱尔反对异教、不信超人);他与启蒙主义的关系,与他庶出的浪漫主义的关系,尤需新的维度才能理解。瓦雷里在《波德莱尔的位置》之中提出,把浪漫主义作为前提(!)的古典主义原则,及其极简派的定义,都令人击节:“古典主义者是自身包含着一个批评家,并将其与自己的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家。”(段映虹译)而其效果,则绝不仅仅摧破了使思想/文学蒙尘的风格化定式,且从根本上一举揭示了1857年波德莱尔精神的秘密:

  那是一种旨在超越的自我沉思与自我审视的倾向,倾向于对一切“自然”的产品进行修正和纯化,并慎思明辨其中的善/恶、真/假、优/缺,制定秩序,确立结构、转化直觉、廓清混沌……由此,我们将更自然地感受波德莱尔作品的黑大理石雕般的质地、更清晰地发现其自我分析与自我完善的特征、更自信地肯定其结构的完整……总之,肯定其古典信念“与对人和艺术的一种清晰和理性概念,是相符的。”这与时下对本雅明“浪荡子”或伯曼的“大街上的现代主义”的学舌,几乎有云泥之别。   然而,波德莱尔的古典主义,也许真就是让人“想到古典主义”而已(仍来自瓦雷里:《波德莱尔的位置》)。置身于复辟时代伪古典主义的乌烟瘴气之中,复活真正的古典有作为双重敌人的风险(另一个敌人,是浪漫主义。)因而必须放弃考虑激活已死的古典的徒劳,轉而寻思:离其死尸而去的古典的灵魂,与一切真正的创造的原初情景之间的同一性关系。这一同一性关系,也作为钥匙,指向对诸如上帝救世计划之秘密(堕落)、祝福的来临(诅咒)、至美的现身(作恶)……的解释。
  因而,即使早在《恶之花》的开卷诗中,波德莱尔就指出了这一辉煌的现代精神的名字:“厌倦”!但这一“吸着水烟袋,梦想断头台”、只流过“无意的泪水”的“妖怪”(《致读者》),却可能正是那“目光平静而高傲/睥睨断头台旁围观的群小”(《献给撒旦的祷文》)的刚强英雄。在料定必败的抗争终局来临之际,虽仍不免玩世不恭打个哈欠。但,这何尝是什么“怪性情、坏脾气、纨绔子、放荡风、病态、焦躁、忧郁”……?这是以身殉道,而绝不殉于人者的怅惘、惶然、栖栖遑遑——
  “送葬的长列,无鼓声也无音乐,/在我的灵魂里缓缓行。希望/被打败,在哭泣,而暴虐的焦灼/在我低垂的头顶,把黑旗插上。”(《忧郁》之四)这含泪的、爱当下胜过一切的真心英雄,他也正如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大忧患者,爱着所有时代。
  然而,一切的大忧大患,都倾向于“不正言”的:“大人之所难言者三:大忧不正言,大患不正言,大恨不正言。”(龚定庵《心书》),它甚至倾向于无言。
  而当我写至此处,似乎刚刚触及“汉语的纪念”的锁钥,却不得不开始了“正言、重言、卮言”的犹豫。
  “忧郁的英雄主义”,本也是企图回到汉语来纪念波德莱尔的尝试。
  然而,这并非那种“波德莱尔与中国(……)”的文献汇编与简述。在几乎人人羞言未曾读过波德莱尔的时代(这是否是“虚伪的读者”的另一意义?),却几乎无法找到足以呈现波德莱尔分量的文本和作家,反而陷入对一些积非成是的成见的恼怒、羞愧和叹息,这不能不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但我要坦言,上述对波德莱尔的误读的弹正,并不限于中国;而那些从根底处掀起的分别、梳判,却唯因中国而起。这是我在似乎尚未谈及中国,却不删掉“汉语的纪念”,并随时准备收笔的原因。放不下,却实在只为有一个鲁迅。

  世间谈鲁迅的,大体喜谈尼采,谈波德莱尔的我读过而记得的不多。李欧梵先生在《上海摩登》中实证、精析,令人信服,但结论是“还未成功”,我却感觉这正如龚定庵所说“不正言”,应有他特别的用心。也许,鲁迅关注的,只是从中国的整体上获取足资与波德莱尔的“忧郁的英雄主义”相匹配的精神原则:在传统僵死、民性麻痹、下愚上诈、社会瓦解、家庭扭曲……文明普遍堕落之绝望趋势下,个体抗争的“虚妄”的希望。而如果颠倒过来,把包括城市背景、现代震惊之类的背景与修辞,视为原则(我也并不认为这就是枝节),这先就否定了鲁迅作为一个作家的可能。
  尽管,这可能是最难把握的鲁迅,但这一依靠对他自己时代的忠诚,从而忠诚于所有时代的困境的鲁迅,也将如1857年的波德莱尔忧郁的英雄主义,使自己永获鲜活的生命。
其他文献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90年前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新一页。人民军队的诞生,让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自己绝对领导之下、忠实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同自己血肉相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中华民族从此有了实现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  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
去年开始,一家名为wuxiaworld的网站进入大众视野,中国人一般称之为“武侠世界”。虽以武侠命名,但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美国网站。创始人叫赖静平,曾是美国驻越南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在网站上,他的网名是RWX,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任我行的姓名拼音缩写。  最近,在“武侠世界”的带动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在各种报道中,中国网文颇有走向世界的架势。中国网络文学在国外真有这么火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59年前的这篇报道让纳粹的罪恶昭然若揭。  然而,远在7000公里之外,中国最北省会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一片废墟已默默伫立70余载。这座世界保存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遗址群,有太多日本法西斯的反人类暴行却鲜为人知——  因为,没有幸存者能活着走出这个人间地狱。  可毁灭人类数次的罪孽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和遗址群没有围墙,明媚的阳光下,一面四层楼高的残破水泥墙和
从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至今,中国的航天事业已走过61年,在这期间中国的航天技术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成绩傲人。我们在为祖国走向科技强国道路而激动的同时,不禁想起一个人——钱学森,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中国导弹之父”,由于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在美20年没买一美元保险  辛亥革命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结束了,今年的股东大会也是巴菲特确认参会的最后一次股东大会。对于那些不远万里的股东们来说,巴菲特有着超过半个世纪的投资心得与商业智慧。  回顾过往的股东大会,巴菲特的很多想法被印证了对和错,在此,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过去五年来,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种种亮点。  2013答中国投资者:还真没开始在华投新兴产业  一位来自上海的投资者请教巴菲特,如果在中国投资会选择什么产业和公司?  
自那以后,再加上紧接着的“停牌事件”的加持,“华谊兄弟为什么越混越惨?”已经成了热门话题。而去年扣非后净利还亏4018.28万的窘境,以及今年一季度预亏6300万-6800万的业绩报告,似乎也在不断证明华谊兄弟江河日下。  上市八年首次出现亏损,华谊兄弟到底为什么“越混越惨”了呢?  院线陷入亏损泥潭发行渠道劣势凸显  冯小刚炮轰万达的闹剧,实则暴露了华谊在发行渠道上的劣势。对于影视公司而言,产品
“SCREENCRAFT主题对话:好故事该怎么讲”论坛近日举行,陈可辛、《银河护卫队1和2》导演詹姆斯·古恩、《哥斯拉》和《金刚·骷髅岛》等片的编剧麦克斯·鲍恩斯坦等出席。陈可辛笑说以为自己走错了会场,因为“他们都是拍大片的,而我却不是拍大场面的。”而对于如何讲好故事,陈可辛坦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对于自己为何能拍好《中国合伙人》《亲爱的》这种内地题材的电影,陈可辛表示,必须融入到当下的环境,了解生
这是全球瞩目的时刻——  5月14日上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为中国首倡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序幕。  这是创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从丝路精神中汲取力量,向世界展现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丰硕成果,擘画面向美好未来的发展愿景,亮出兑现承诺的中国行动—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从构建人类命运共
邱代伦,刚踏入五十知天命的年纪,却仍胸怀一个宏伟梦想;他把自己比作“疯子”,疯狂到要用未来40年建一座“城”。他过去花了整整十年试错,终于给他摸索出一部“十年规划”。 这位商业地产耕耘者,用理想,用情怀,用干货,给众多商业地产人分享了一堂课,他教会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实操功夫,更重要的是商业的“魂”。  他知道,要做好商业地产,就要像老中医一样学会把脉,理清楚地块的地脉、文脉、商脉与人脉。他拥有丰富的
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刚刚表达了自己对于香港的喜爱之情,但短短5天之后,便又一次传出了他要出售香港资产的消息。  5月16日香港媒体报道称,李嘉诚被指正在研究是否出售旗下固网业务和记环球电讯(HGC)在内等方案。预计售价至少达10亿美元(约合69亿元人民币)。该报道称,李嘉诚正在评估潜在买家对和记电讯的兴趣,但尚未决定是否会完成交易,最终亦有可能保留该业务。  5月16日中午,和记电讯香港发布公告,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