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民营经济一蹶不振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g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4日由央行和全国工商联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探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结果民营企业代表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的发言引起了民营企业圈层和舆论的共鸣:“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银行给市场和企业提供流动性是必要的,但也要你情我愿,绝不是行政命令来解决。目前市场流动性全面收紧,其实就是一些金融机构响应了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急速“去杠杆”造成的,尤其民营企业在宏观调控和金融全面收紧的背景下,一定是受害者,需要政策关怀和适当的救助,但绝不是让银行全面出手接管这些陷于危难的企业,银行只能根据企业的重要性进行适度的贷款展期,很难解决目前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债务负担,毕竟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融资爆仓、定增兜底、可交债兜底、项目投资的固定收益回购、循环担保、高利拆借等隐性问题是银行根本难以覆盖掉的,仅靠央行和商业银行很难化解,尤其那些去杠杆后显露出的隐性债务问题,不是银行能力所能解决的,这其中有企业家对宏观形势的误判和过度杠杆化经营有关,也与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和监管政策不当有关。因此,需要各个部门来组合介入,来化解这场全社会的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
  股市的持续低迷是诸多问题雪上加霜的根源之一,再加上质押新规等信贷约束,让民营上市公司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大量上市公司大股东快速爆仓,上市公司大股东一旦爆仓,其他隐性的债务也就加速浮出了水面。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无股不押”造成的,去杠杆让股权质押风险凸现,。其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并无不妥,在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下,要想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拿到相对低成本的资金,他们必然要求用流动性较好的资产作为抵押品,于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就成了融资难融资贵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因此不能指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是罪魁祸首,只是有些大股东将质押获得的资金用于他途,将一年期的股权质押融资投向了周期较长的实体项目,从而出现了期限错配。但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出现了严重危机,由于股价的持续低迷和下跌,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出现了爆仓和接近了平仓線,补仓和按季还息的压力让很多大股东走入了高利贷拆借的死循环。当然,谁也不愿意借高利贷,主要为了避免信用违约和不牵连上市公司,短期拆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工具。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去年的质押融资到期后,又面临质押新规,此前的6折质押突然被收缩到3折,借新还旧的循环质押模式玩不转了,而此前高折扣质押获得的资金已被用作上市公司相关的其他投资,尤其在实体经济不景气和资金链收紧的情况下,资金回流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民间高利贷再次盛行,如此高昂的高利息只会让全社会资金链和信用链崩溃。
  如果对这轮民营企业的债务危机不高度重视,则很多民营上市公司可能会被国资国企控股,从而让积极、活跃的民营经济也陷入国有企业怪圈,缺乏激励机制和创新活力会让很多上市公司再次失去活力,表面上国有企业是以“白衣骑士”在金融“去杠杆”中捡了便宜,但如果经营管理机制不改革的话,国有资本控制的越多,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活力会越弱。
  (本文作者系CCTV财经评论员,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其他文献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拥堵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对人类移动行为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流动性的内在规律,也可以协助交通管理者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个体移动行为的预测也有很多关键应用,比如车流量预测,站点客流预测和城市发展规划等。本文建立了个体马尔可夫出行预测模型,来预测用户的出行状态,同时建立了长短时记忆网络和起讫点时空图卷积
当今社会,环保问题成为时代的主题,低碳经济的概念进入大众视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保护环境不但是时代的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企业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种种环
轰轰烈烈上港股,凄凄惨惨破发。小米、美团、海底捞们的辉煌,不过一个早晨。继美团点评之后,顶着全球“最贵火锅”的光环,海底捞火锅于9月26日正式在香港“麻辣”上市,成为香港十
中国从1978年开始启动了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这40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奇迹,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裕、小康、开放和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
随着城市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无限扩张,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加快大数据的资源共享和开发与应用,使大数据在城乡时代规划中的作用和发展价值得以体现。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一种新的解决之道,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如何将景观与能源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而不只是单纯的在能源场地进行附属的设计,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