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掌合并多指掌面深度烧伤23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0703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热压伤、电击伤等致手掌及手指掌侧深度烧伤,以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ubcutaneous vasc-ular network flap,SVNF)修复的报道较少.笔者自1996年以来利用SVNF修复手掌合并多指掌面深度烧伤患者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5例、女 8例.年龄10~45岁.烧伤总面积1%~2% TBSA,均为Ⅲ度.烧伤原因:热压伤18例,电击伤5例.创面分布:全手掌(包括 5指掌面)2例,部分掌面合并多指掌面21例,均伤及肌腱.

其他文献
笔者单位1999年3月收治21例煤尘燃爆性烧伤复合伤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42岁.烧伤总面积7%~88%TBSA.其中特重度烧伤4例、重度10例、中度7例.复合伤30例次,其中颅脑损伤2例次,四肢骨折脱位10例次,软组织伤5例次,胸腹内脏损伤5例次,爆震性耳聋5例次,其他伤3例次.合并症发生情况见表1.
患者男,45岁,因于化粪池旁吸烟被沼气烧伤,伤后1 h入院.查体:体温36.8 ℃, 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面部、胸背、双上肢、双大腿及臀部表皮部分脱落,创面红白相间.部分皮肤苍白、质韧、无水疱、感觉迟钝、温度低.诊断:沼气烧伤,总面积75%,其中浅Ⅱ度15%、深Ⅱ度40%、Ⅲ度20%TBSA.入院后立
烧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严重者创面愈合后常常并发畸形,致残率为各类损伤之最.烧伤后自救措施正确与否,对预后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对单位就诊患者烧伤后自救方式的调查,以期了解人们的常识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创面愈合的调控一直是烧伤治疗的研究重点,目前有关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笔者采用不同给药途径观察NGF对创面愈合时间的调控作用,寻求其最佳给药方式,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资料:1997年7月~2000年11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溴素烧伤患者42例,其中男39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1岁.烧伤面积1%~10%TBSA者36例,11%~36%TBSA者6例,均为Ⅱ度, 合并吸入性损伤8例.烧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其中深Ⅱ度烧伤19例,3例创面分布于上肢,16例分布于下肢.伤后患者均在现场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0.5~1.0 h , 伤后1~2 h入院.
小鼠皮肤移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移植模型,应用较为广泛[1,2],以往制取小鼠皮片采用修剪制皮法,易剪破皮肤,且皮片厚薄不一、制取时间长.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有效地制取小鼠待移植皮片的方法,以期为进行与皮肤移植相关的医学实验提供帮助.
1997年1月~2002年12,笔者监测了本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患者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并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及处理:以笔者单位BICU患者(烧伤面积》30%TBSA)的创面分泌物及静脉导管尖端为观察对象.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创面分泌物后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及麦康凯平板上,并计数,静脉导管尖端置心脑浸液增菌肉汤中培养.
严重烧伤后早期,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外渗,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导致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诱导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蛋白酶的过度产生和激活,启动全身炎症反应,引起早期脏器损害.
组织工程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方法是将种子细胞种植到支架材料上组成有活性的复合体,最终建立组织学及功能、特性最近似于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替代物.目前的组织工程皮肤在临床应用受限、移植成功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血管结构,移植早期不能及时建立血运[1].因此,要成功构建复杂的组织工程化组织和器官,血管化是必需的.目前关于血管化的研究主要以组织工程皮肤为对象.本文对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的研究
严重烧伤后可继发休克和远隔器官损害.笔者采用彗星检测法(comet assay)[1]检测烧伤大鼠胸腺细胞DNA的损伤,以初步探讨烧伤对大鼠胸腺的致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