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小鼠紫外光敏感视锥系统(UV-cone)视网膜电图(ERG)的特点.方法 实验研究.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10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2组均明适应(背景白光的色温为7000 K,亮度为30 cd·m-2) 10 min后行ERG检测.实验组记录UV-cone ERG,刺激所用的紫外光波长为363 nm,刺激强度分别为0.03、0.30、1.00、3.00
【机 构】
:
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视光学院,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视光学院,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视光学院,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视光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鼠紫外光敏感视锥系统(UV-cone)视网膜电图(ERG)的特点.方法 实验研究.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10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2组均明适应(背景白光的色温为7000 K,亮度为30 cd·m-2) 10 min后行ERG检测.实验组记录UV-cone ERG,刺激所用的紫外光波长为363 nm,刺激强度分别为0.03、0.30、1.00、3.00 mW·s·m-2.对照组记录明视系列白光ERG.2组间最大反应a波、b波振幅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实验组紫外光(UV)刺激强度达到0.30 mW·s·m-2时,ERG开始出现稳定的正向b波,其振幅为(14.8±3.0)μV;随着刺激强度增大,b波上可以记录到明显的振荡电位(前3个子波振幅较大).而对照组b波上未见明显的振荡电位.实验组ERG最大反应b波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t=2.615,P<0.05),而a波振幅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3,P>0.05).结论 正常成年C57BL/6J小鼠明视UV-cone ERG与传统的白光ERG在波形和最大反应幅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他文献
患者女,62岁。于2010年8月20日上午9点行右眼胬肉切除术及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右眼开睑,2%利多卡因局麻球结膜,行切除胬肉头部,刮净角膜缘表面,清除结膜下增生组织,自上方取约4mm×5mm大小带有角膜缘干细胞之结膜瓣各缘对齐,间断缝合于胬肉切除处,敷红霉素眼药膏包扎回病房。
目的 探讨医用几丁糖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1 ml生理盐水和0.1 ml自血);实验1、2、3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5 mg/ml、10 mg/ml、20 mg/ml的医用几丁糖0.1 ml和0.1 ml自血).用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B超观察记录玻璃体视网膜的情况.于术后第28天定量检测玻璃体腔内bFG
患者女,53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周于2009年10月1日来我院首诊.否认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发热、头晕等伴随症状.既往史:高血压5~6年,高血脂:2年,均服用药物控制.最近2年来好失眠.查体:全身:BP:110/70 mmhg,血糖:6.3 mmol/l.眼部:视力:OD:0.6,矫正1.0;OS:0.8,矫正1.0.眼压:右:14.57mmhg左:17.30mmhg.眼前节:未见改变,玻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及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国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和进口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的疗效.方法 对98例(103只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后分别植入国产艾克伦晶状体和进口Canon starr晶状体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术后1d、1周、1月、3月、6月视力、前房炎症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者24只眼(23.53%),(70.59%)的
目的 研究计算机阅读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及其变化与屈光度、优势眼的关系.方法 30名受试者按不同屈光度、屈光参差状态、优势眼分组,均作连续计算机终端阅读2h,阅读前后分别查单眼调节幅度.结果 (1)连续2h计算机阅读前,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有相关性(r=0.439,P=0.003);阅读后,调节幅度的变化与屈光度无相关性(r=0.121,P=0.434).(2)计算机终端阅读前,优势眼的调节幅度大小
目的 探讨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全眼球差对焦深及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个月患者80例(140只眼).非球面IOL眼110只眼,球面IOL眼30只眼.对5 mm瞳孔下非球面IOL全眼球差进行分三组,Ⅰ组(-0.1 μm≤SA<0.05 μm) 32只眼,Ⅱ组(0.05μm
患者女,76岁.双眼视物不清20余年于2011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20年前曾在当地行双眼抗青光眼手术,术后无眼红、眼痛.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厘米指数,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5.0 mm Hg,左眼14.6 mm Hg.双眼上方球结膜可见滤过泡,角膜透明,前房浅,右眼上方虹膜缺损,左眼上方可见虹膜周切孔,双眼下方虹膜基质层劈裂、破碎、松散.游离端漂浮于前房内虹
目的 评估近视人群双眼角膜各参数的差异性,并计算差值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210例近视患者(420眼),平均年龄为(24.8±0.4)岁,右眼等效球镜度为(-4.96±0.14)D,左眼等效球镜度为(-4.94±0.14)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全景仪进行测量,记录双眼平均角膜屈光力(Km),中央角膜厚度(CCT),最薄点角膜厚度(TCT),以顶点为中心的最
患者吴×,女,45岁.26年前发现青光眼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5个月前复查时发现右眼眼压高(26mmHg),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曲伏前列素局部点眼眼压仍不能降至正常.遂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双眼视力均为0_3,眼压右28mmHg、左19mmHg.双眼结膜滤过泡扁平,原虹膜周切口通畅.晶状体轻混浊.眼底:双眼视乳头色淡边界清,右眼C/D=0.9左眼(C/D=0.7,血管屈膝状出视盘.房角检查
目的 比较分析单切口和双切口不同术式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2例(105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例.其中单切口术式的病例有37例55只眼,双切口的有有35例50只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UBM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2~30个月,平均18.6个月.结果 术后平均眼压单切口组(17.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