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全面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安阳市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结果以及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现代粮食产业发展要求,对创新土壤肥料服务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提出了建立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实施农田培肥工程,对加快安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创新 土肥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 探讨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13-01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肥沃的土壤和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安阳是农业大市,是国家规划的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优势区域。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粮食产量作物一般亩增产5%-10%,生产成本降低,作物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1 安阳市土壤肥力现状
我们在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95年安阳市土壤调查的基础上,2001年,针对土壤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在全市建立148个土壤耕地肥力长期定位监测。通过耕地肥力长期定位监测,我们基本掌握了全市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及变化动态。化验结果显示,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15g/kg,全氮含量0.96g/kg,速效磷含量22.7mg/kg,速效钾含量111mg/kg。近几年全市土壤化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土壤全氮含量逐渐上升,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土壤肥力逐步提高,但仍处于中等水平,局部县区的土壤肥力水平还偏低。据我市148个地力监测点数据测算:氮素有盈余,磷素基本持平,钾素亏缺,监测点平均氮素盈余1.73公斤/亩,磷素略亏缺0.30公斤/亩,钾素亏缺8.04公斤/亩。
从施肥结构分析,N、P、K三元素比例总体平稳,具体到一种土壤、一个区域就不尽相同。特别是在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稳氮、增磷、补钾的施肥原则,增大了磷、钾肥的投入量。但在粮棉油高产区,每年收获的作物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而补给的肥料结构不同,肥料利用率较低,没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地区,仍存在盲目增加施肥量,特别是尿素等速效氮肥单一肥种施入量过大,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耕层微观结构破坏以及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功经验
2005-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实施以来,中央累计下拨资金2385万元,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773.2万亩次,配方肥施用面积1784.5万亩次。据项目区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调查统计:粮食平均亩增产6-10%,亩节肥1.7-1.9公斤(折纯),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十年来,共增产粮食35.72万吨,节约化肥(折纯)2.62万吨,总节本增效40956.6万元。
2.1 免费测土化验,分类指导施肥
2015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单位共免费为农民化验土壤样品15693个。依据土壤养分配试结果,结合小麦生产同状和施肥现状等,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制定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施肥建议卡形式发放到户,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2 科学调控肥水,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2015年我市遭受低温灾害,我们及时依据苗情进行肥水调控,“以肥调水”、“以水促肥”、“肥水协调”,提高小麦成穗,防止病虫害发生;小麦生长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硼、锌等微量元素,提高小麦结实率和千粒重。
2.3 配方肥到田,确保农民科学用肥需求
根据化验结果,2015年全市制定小麦配方15个、玉米配方8个、其他作物配方6个,企业联合肥料经营公司、肥料经销大户建立配送网点,初步建立了基层供肥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配方肥料。
3 创新安阳市土肥服务体系的探讨
3.1 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实施农田培肥工程
紧紧围绕农田培肥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与公益性,通过有机肥、配方肥、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搭配施肥结构,减少因肥料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立农田肥力动态监测网络与耕地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安阳市耕地肥力质量的动态管理,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3.2 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为目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转化。一是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进行区域划分,充分利用项目县的成果,提出区域性地力评价和配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是组织技术力量,针对近年发生的干旱、低温、洪涝等逆境灾害性天气,加快制定农业抗灾减灾技术措施和技术规程,遇灾害性天气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3.3 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建立土肥专家服务系统
一是成立全市土肥技术专家指导组,通过研究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指导群众科学施肥。二是建立专家施肥技术指导系统和土壤养分资源智能库。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的“配、产、供、施”服务上。三是形成安阳市区域配方图,并下发至乡村两级,指导基层科学用肥;四是加强试验示范,建立市级试验田,增强技术储备,加强前瞻性研究与示范。
3.4 以耕地环境预警系统为平台,实施耕地环境质量防污治污工程。
在全面了解安阳市土壤养分监测基础上,建立耕地环境变化均势跟踪监测机制和预警系统,抓好耕地环境质量防污治污工程。定期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监测化验,及时切断污染源,确保清洁耕地不污染、潜在污染耕地不恶化、已污染耕地不扩大;对已污染耕地,采取综合措施治理修复;对清洁耕地特别是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要加大补贴,充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环境和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积极性。
[关键词] 创新 土肥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 探讨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13-01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肥沃的土壤和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安阳是农业大市,是国家规划的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优势区域。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粮食产量作物一般亩增产5%-10%,生产成本降低,作物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1 安阳市土壤肥力现状
我们在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95年安阳市土壤调查的基础上,2001年,针对土壤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在全市建立148个土壤耕地肥力长期定位监测。通过耕地肥力长期定位监测,我们基本掌握了全市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及变化动态。化验结果显示,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15g/kg,全氮含量0.96g/kg,速效磷含量22.7mg/kg,速效钾含量111mg/kg。近几年全市土壤化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土壤全氮含量逐渐上升,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土壤肥力逐步提高,但仍处于中等水平,局部县区的土壤肥力水平还偏低。据我市148个地力监测点数据测算:氮素有盈余,磷素基本持平,钾素亏缺,监测点平均氮素盈余1.73公斤/亩,磷素略亏缺0.30公斤/亩,钾素亏缺8.04公斤/亩。
从施肥结构分析,N、P、K三元素比例总体平稳,具体到一种土壤、一个区域就不尽相同。特别是在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稳氮、增磷、补钾的施肥原则,增大了磷、钾肥的投入量。但在粮棉油高产区,每年收获的作物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而补给的肥料结构不同,肥料利用率较低,没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地区,仍存在盲目增加施肥量,特别是尿素等速效氮肥单一肥种施入量过大,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耕层微观结构破坏以及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功经验
2005-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实施以来,中央累计下拨资金2385万元,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773.2万亩次,配方肥施用面积1784.5万亩次。据项目区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调查统计:粮食平均亩增产6-10%,亩节肥1.7-1.9公斤(折纯),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十年来,共增产粮食35.72万吨,节约化肥(折纯)2.62万吨,总节本增效40956.6万元。
2.1 免费测土化验,分类指导施肥
2015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单位共免费为农民化验土壤样品15693个。依据土壤养分配试结果,结合小麦生产同状和施肥现状等,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制定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施肥建议卡形式发放到户,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2 科学调控肥水,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2015年我市遭受低温灾害,我们及时依据苗情进行肥水调控,“以肥调水”、“以水促肥”、“肥水协调”,提高小麦成穗,防止病虫害发生;小麦生长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硼、锌等微量元素,提高小麦结实率和千粒重。
2.3 配方肥到田,确保农民科学用肥需求
根据化验结果,2015年全市制定小麦配方15个、玉米配方8个、其他作物配方6个,企业联合肥料经营公司、肥料经销大户建立配送网点,初步建立了基层供肥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配方肥料。
3 创新安阳市土肥服务体系的探讨
3.1 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实施农田培肥工程
紧紧围绕农田培肥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与公益性,通过有机肥、配方肥、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搭配施肥结构,减少因肥料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立农田肥力动态监测网络与耕地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安阳市耕地肥力质量的动态管理,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3.2 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为目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转化。一是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进行区域划分,充分利用项目县的成果,提出区域性地力评价和配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是组织技术力量,针对近年发生的干旱、低温、洪涝等逆境灾害性天气,加快制定农业抗灾减灾技术措施和技术规程,遇灾害性天气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3.3 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建立土肥专家服务系统
一是成立全市土肥技术专家指导组,通过研究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指导群众科学施肥。二是建立专家施肥技术指导系统和土壤养分资源智能库。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的“配、产、供、施”服务上。三是形成安阳市区域配方图,并下发至乡村两级,指导基层科学用肥;四是加强试验示范,建立市级试验田,增强技术储备,加强前瞻性研究与示范。
3.4 以耕地环境预警系统为平台,实施耕地环境质量防污治污工程。
在全面了解安阳市土壤养分监测基础上,建立耕地环境变化均势跟踪监测机制和预警系统,抓好耕地环境质量防污治污工程。定期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监测化验,及时切断污染源,确保清洁耕地不污染、潜在污染耕地不恶化、已污染耕地不扩大;对已污染耕地,采取综合措施治理修复;对清洁耕地特别是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要加大补贴,充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环境和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