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是在重视教师素养的前提下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1.1 教师要在教材内容和人文思想的有机渗透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初中的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在对文本的研读上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语文课本中朱自清深沉的父爱,鲁迅的铮铮铁骨,李白的自信、乐观等等精彩的人文思想往往会给学生的人生带来重要影响,语文课有可能就是他们放飞梦想的人生起点,成为他们奋斗的动力。在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把能力训练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爱我们的语文课呢?
  1.2 教师要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
  要想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出效果,初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这种个性的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的魅力。如果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富有张力,让学生感觉着这节语文课好,何愁学生不喜欢语文?
  
  2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学生如何能得到这种乐趣呢?
  2.1 通过课前演讲激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演讲内容新颖,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2.2 通过创设情境引兴趣
  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苏州园林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苏州园林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参与、情感交融、优化教学,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3 要丰富教师教学的手段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了。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4 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总之,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在重视教师素养的前提下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这样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一定会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其他文献
从污染强度、物质减量、行业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角度,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制造业清洁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制造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清洁化水平作了内部对比分析和评价
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3个大、小麦品种、基本苗、氮肥、磷肥四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棱大麦S500较小麦临麦10号增产31.7%,较六棱大麦94DM3增47.4%,品种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和堆存量最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介绍了在煤矸石多种利用途径中,以利用煤矸石制造烧结煤矸石砖的途径最为经济合理;提出了烧结煤矿石多孔砖生产过程污染
双语教学模式的引入是高等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趋势。笔者在近三年的《生物技术原理》课程中使用了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本文分别从教学模式的确立,教材
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源——罗茨鼓风机噪声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噪声综合治理措施,并结合治理实例说明治理效果。
建立覆盖辽宁省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面临着很多问题,提出引入Citrix技术的设想并初步设计Citrix解决方案,来解决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的难题,为实现全省范围内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开拓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