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22-0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作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推进教育创新的中坚力量,所以,要实现适应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的教育创新,首先要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一、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新课改实施步履艰难。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但是,许多教师在新课改的大潮中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对他们来说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好看不实在,好看不中用,有的教师甚至对新课改产生抵触、厌恶的情绪,所以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贯彻新课改的教师身上:教师观念难跟上,教师素质难跟上。
2、教师面对新现象束手无策。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如果教师继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那么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就极易与时代脱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元化,教师再也不是无所不知的“神”,有的知识学生完全可能在老师之前获知,甚至知道一些老师并不知晓的知识,面对“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时代,有的教师感到很失落、焦虑,束手无策。
3、教育中的各种改革都落实在教师身上。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所以,教师无可替代地成为了创新型教育的主体,肩负教育中的各项改革使命。
第一,创新教育的具体工作都是由教师承担完成的。从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到课程、教学创新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创新型教师的积极参与。
第二,实践证明,许多创新的思想观念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而创新型教师总是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是创新思想、观念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第三,教师,尤其是创新型教师,是社会关系的中介,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获得教师支持并努力实现的创新教育,易于通过教师的作用,获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创新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所以,创新教育发动者十分重视征询教师的意见,赢得教师的支持,并注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以使其胜任创新教育工作。
二、创新型教师与创新型教师团队的特征
1、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具备较强主观能动性、善于合作、勤于学习和不断反思的教师就是创新型教师。我们把创新型教师比作“鹰”,它志向高远,卓尔不群;它眼光锐利、速度惊人;它锐意进取、勇往直前;它意志顽强、坚忍不拔。
2、我们认为善于学习、民主和谐、团结合作、层面多样的教师团队就是创新型教师团队:学习型;民主型;合作型;多样型。
创新型教师围绕学校的共同愿景,形成更高层次的共识,产生自觉行为,不断超越自己,围绕共同目标,整体性发挥最大作用。
三、正确处理创新型教师和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关系
1、“引领”与“自主”的关系。即创新型教师团队中的专业引领与普通教师自主发展的关系。的确,我校教师中有一大批教师是本学科中出类拔萃的名师,在他们的引领下,一些教师成长很快。
2、“包容”与“自律”的关系。我校创新型教师中有的个性比较鲜明,有时会有些失误或犯点错误。我们校方的态度是在不违背大的原则下进行善意的提醒,不追究。但平时也加强教育,引导他们加强自律。
3、“宽松”与“自觉”的关系。我校深谙其道,给教师们创造了较宽松的工作氛围,创新型教师可以在这种氛围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如果个别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也违背了学校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团队和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应对方式,即采取值日行政抽查,办公室负责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激励”与“自励”的关系:即团队中的多种激励措施与创新型教师个体自我勉励的关系。在我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中,我校制定了体现创新型教师自身价值的多项奖励机制。学校设立了先进教师奖、先进班主任奖、先进班级奖、先进教科研个人奖、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奖、优秀师徒结对奖、教学成果奖、教科研成果奖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激励教师。但我校名师众多,不可能每次都能拿到奖项。我校及时引导教师加强“自励”,坚持团体“激励”与个人“自励”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和融”与“争鸣”的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融和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和各成员之间进行学术争鸣、各抒己见的关系。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融和的。但是各成员实现共同愿景的方式、途径不同以及在学术上的不同的观点会有争鸣。但这些不影响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
四、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的策略
1、优化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学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基石
在学校组织结构中,中层领导是要件。要想把我校师生建设成一支创新型的教师团队,学校的管理团队应该是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楷模和基石。我们看重从五种意识和一个口号来锤炼管理团队。五个意识是指:奉献意识、忧患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一个口号是指:向我看,跟我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在东外,最辛苦的是行政领导。正是他们的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教师。
2、培养各学科领军人物——学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
从情感智慧来说.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的为人处事与他的学术水平一样重要。他要具有五湖四海的胸襟,宽容大度,善于团结团队成员、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名利面前要淡然些,在学术上民主些,成员会感到你能服众,你的学识、与他们的期望值或者说与他们的心理契约相符,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成员才能心甘情愿地在团队中发展,为团队的目标而发挥智。
3、小组合作、主题合作——构建创新型教师之间合作新机制
根据教师合作的界定,教师合作我校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备课组和教研组等。小组成员间有异质性,小组每个成员各有所长,这些是展开合作的先天因素。小组合作通过教师小范围内的交流探讨,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指导实践,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小组合作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书面报告、指导实践。
4、竞争激励制——建立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
建立科学管理的激励竞争机制是优化师资队伍,建立起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只有运用激励竞争的运行机制,发挥共导向、激励、完善等功能。目前我校的激励竞争的运用机制有:
(1)专家引领制。每学期聘请知名专家来我校为教师开展讲座,教师与专家零距离,促使每名教师由“教书匠”想“教育家”转变。
(2)激励竞争的上岗机制。我校实行双向聘任制,公开公平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对个别不适应我校发展的教师实行淘汰。
(3)自我完善的评估机制。每学期期末由教师自己评价自己的工作,然后由教研组互评,行政班子复评,施行教师谈心制,考核结果见面制。
(4)体现自身价值的奖励机制。学校设立了先进教师奖、先进班主任奖、先进班级奖、先进教科研个人奖、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奖、优秀师徒结对奖、教学成果奖、教科研成果奖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激励教师,教学比武争先、教育科研论文争优,解决教学领域问题有创造性,带出班级最佳。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作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推进教育创新的中坚力量,所以,要实现适应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的教育创新,首先要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一、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新课改实施步履艰难。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但是,许多教师在新课改的大潮中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对他们来说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好看不实在,好看不中用,有的教师甚至对新课改产生抵触、厌恶的情绪,所以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贯彻新课改的教师身上:教师观念难跟上,教师素质难跟上。
2、教师面对新现象束手无策。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如果教师继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那么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就极易与时代脱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元化,教师再也不是无所不知的“神”,有的知识学生完全可能在老师之前获知,甚至知道一些老师并不知晓的知识,面对“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时代,有的教师感到很失落、焦虑,束手无策。
3、教育中的各种改革都落实在教师身上。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所以,教师无可替代地成为了创新型教育的主体,肩负教育中的各项改革使命。
第一,创新教育的具体工作都是由教师承担完成的。从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到课程、教学创新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创新型教师的积极参与。
第二,实践证明,许多创新的思想观念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而创新型教师总是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是创新思想、观念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第三,教师,尤其是创新型教师,是社会关系的中介,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获得教师支持并努力实现的创新教育,易于通过教师的作用,获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创新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所以,创新教育发动者十分重视征询教师的意见,赢得教师的支持,并注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以使其胜任创新教育工作。
二、创新型教师与创新型教师团队的特征
1、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具备较强主观能动性、善于合作、勤于学习和不断反思的教师就是创新型教师。我们把创新型教师比作“鹰”,它志向高远,卓尔不群;它眼光锐利、速度惊人;它锐意进取、勇往直前;它意志顽强、坚忍不拔。
2、我们认为善于学习、民主和谐、团结合作、层面多样的教师团队就是创新型教师团队:学习型;民主型;合作型;多样型。
创新型教师围绕学校的共同愿景,形成更高层次的共识,产生自觉行为,不断超越自己,围绕共同目标,整体性发挥最大作用。
三、正确处理创新型教师和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关系
1、“引领”与“自主”的关系。即创新型教师团队中的专业引领与普通教师自主发展的关系。的确,我校教师中有一大批教师是本学科中出类拔萃的名师,在他们的引领下,一些教师成长很快。
2、“包容”与“自律”的关系。我校创新型教师中有的个性比较鲜明,有时会有些失误或犯点错误。我们校方的态度是在不违背大的原则下进行善意的提醒,不追究。但平时也加强教育,引导他们加强自律。
3、“宽松”与“自觉”的关系。我校深谙其道,给教师们创造了较宽松的工作氛围,创新型教师可以在这种氛围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如果个别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也违背了学校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团队和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应对方式,即采取值日行政抽查,办公室负责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激励”与“自励”的关系:即团队中的多种激励措施与创新型教师个体自我勉励的关系。在我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中,我校制定了体现创新型教师自身价值的多项奖励机制。学校设立了先进教师奖、先进班主任奖、先进班级奖、先进教科研个人奖、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奖、优秀师徒结对奖、教学成果奖、教科研成果奖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激励教师。但我校名师众多,不可能每次都能拿到奖项。我校及时引导教师加强“自励”,坚持团体“激励”与个人“自励”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和融”与“争鸣”的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融和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和各成员之间进行学术争鸣、各抒己见的关系。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融和的。但是各成员实现共同愿景的方式、途径不同以及在学术上的不同的观点会有争鸣。但这些不影响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
四、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的策略
1、优化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学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基石
在学校组织结构中,中层领导是要件。要想把我校师生建设成一支创新型的教师团队,学校的管理团队应该是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楷模和基石。我们看重从五种意识和一个口号来锤炼管理团队。五个意识是指:奉献意识、忧患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一个口号是指:向我看,跟我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在东外,最辛苦的是行政领导。正是他们的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教师。
2、培养各学科领军人物——学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
从情感智慧来说.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的为人处事与他的学术水平一样重要。他要具有五湖四海的胸襟,宽容大度,善于团结团队成员、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名利面前要淡然些,在学术上民主些,成员会感到你能服众,你的学识、与他们的期望值或者说与他们的心理契约相符,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成员才能心甘情愿地在团队中发展,为团队的目标而发挥智。
3、小组合作、主题合作——构建创新型教师之间合作新机制
根据教师合作的界定,教师合作我校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备课组和教研组等。小组成员间有异质性,小组每个成员各有所长,这些是展开合作的先天因素。小组合作通过教师小范围内的交流探讨,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指导实践,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小组合作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书面报告、指导实践。
4、竞争激励制——建立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
建立科学管理的激励竞争机制是优化师资队伍,建立起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只有运用激励竞争的运行机制,发挥共导向、激励、完善等功能。目前我校的激励竞争的运用机制有:
(1)专家引领制。每学期聘请知名专家来我校为教师开展讲座,教师与专家零距离,促使每名教师由“教书匠”想“教育家”转变。
(2)激励竞争的上岗机制。我校实行双向聘任制,公开公平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对个别不适应我校发展的教师实行淘汰。
(3)自我完善的评估机制。每学期期末由教师自己评价自己的工作,然后由教研组互评,行政班子复评,施行教师谈心制,考核结果见面制。
(4)体现自身价值的奖励机制。学校设立了先进教师奖、先进班主任奖、先进班级奖、先进教科研个人奖、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奖、优秀师徒结对奖、教学成果奖、教科研成果奖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激励教师,教学比武争先、教育科研论文争优,解决教学领域问题有创造性,带出班级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