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佛教四大高僧慈悲思想的社会实践

来源 :五台山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dy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慈善活动则是佛教徒基于这一思想的社会实践。明末四大高僧基于这一基本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既包括宣扬慈悲思想、参加社会救济、从事公益活动,也包括参与政治、批判弊政、平息动乱、为民争利等。这些实践活动,既有利于拯救民众,也有利于晚明佛教的复兴,更是佛教积极入世思想的一种体现。
其他文献
对于古代教育的研究,人们多以孔子、苏格拉底乃至后世教育家为研究对象,而对佛陀的教育特色则有所忽视。事实上,佛陀所开创的教育模式有其鲜明的特征,其精进不止的终生教育宗旨、
测定了生长于3种光强下(100%、42%和14%自然光强)热带雨林演替早期(思茅蒲桃Syzygium latilimbum)、中期(乌墨S.cumini)和后期(阔叶蒲桃S.szemaoense)出现的蒲桃属(Syzygium)3个树
为了解我县山区回族儿童对麻疹疫苗的初免成功率,于2005年6月份采用ELISA间接法,对我县监测点的177名儿童进行麻疹血清抗体水平调查。结果: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74.6%,几何平均滴度(GM
采用传统的限水、限钠、保肝、利尿等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收效缓慢,经常反复.我院自2001年8月-2003年8月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42例,疗效显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