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手术的特点及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行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2 7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5例
【机 构】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中心,江苏南京21000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中心,北京100191;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手术的特点及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行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2 7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5例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L4/5节段18例,L5/S1节段15例,L4~S1节段2例,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再次手术时机、初次手术节段及手术方式.应用VAS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翻修术的临床效果.[结果]35例再手术患者中,同节段再突出27例,包括同节段同侧26例,同节段对侧1例;邻近节段再突出1例;血肿形成1例;椎间盘囊肿形成1例;继发腰椎狭窄或不稳5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17例,椎间盘镜3例,融合手术15例.再次手术间隔9 d~36个月,平均(9.92±1.74)个月.35例患者均顺利再次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再次术后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9.24±3.62)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定临床效果,优3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29%.[结论]再突出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因素;血肿形成、椎间盘囊肿及腰椎继发性狭窄症或腰椎不稳症是次要因素.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再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其他文献
探讨中国首例Silara?-Valve(原Direct Flow)瓣膜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情况.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16日阜外医院首次开展的1例经导管Silara?-Valve主动脉瓣置换术的
目的:了解甘肃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夏河、碌曲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耶尔森菌感染状况,为探索该疫源地鼠疫流行状态提供依据。方法:2014 - 2018年,现场采集20世纪50 - 60年代鼠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是指遭受严重创伤等重大疾病打击的患者,经积极液体复苏及器官功能支持后免于早期死亡,进入慢性危重症阶段,发展为以持续性炎症、免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 88,TMEM88)对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将36只SPF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
目的通过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1,ASK-1)抑制剂NQDI-1治疗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大
[目的]比较三种入路术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单纯前路病灶清除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