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中 地素符号“城市”的涵义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托马斯·艾略特的《荒原》是一部城市诗歌,“城市”这一地素符号有着不同的含义,大写城市可以特指伦敦,也可泛指西方各大城市;小写城市可以指伦敦内城,也可指伦敦周边的城镇,伦敦、周边城镇以及各大城市都呈现出宗教、伦理、道德的丧失,让城市成为了不真实的城市,进而凸显了荒原这一中心主题。
  【关键词】《荒原》;城市;地素符号
  【作者简介】李银波(1980-),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英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1948 年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艾略特,是一个影响诗歌潮流的人,也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中心人物,曾被评论家认为是二十世纪英语世界中最富天赋和最具影响力的批评家。其代表作《荒原》的出版是英美现代派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被誉为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它引经据典,引用的作品达到50余部,而且使用“蒙太奇”手法将各种对话、独白、场景和典故等连接起来。《荒原》以城市为背景,展示了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和文化状态,尤其是战后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文学界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之一。
  一、理论基础
  符号学是兴起于20 世纪西方语言学界的一门科学,俄罗斯学者尤里·洛特曼把文学研究和符号学相结合,提出了结构文艺符号学研究视角,对诗歌文本进行重复性结构和文本意义时空聚合的研究,为《荒原》中“城市”一词的分析也提供了新的视角。
  赵毅衡教授指出,“所谓‘地素’,指叙述文本中涉及的空间范畴,如果用经验系统中的地名加以命名,就形成一种定名性修辞手段。因此可以看到,大部分叙述作品中采用真实的或貌似真实的地名,这样使虚构的空间因素产生真实感”。(赵毅衡128)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的住址就是很好的一例,作品的真实性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量是相关的,《荒原》中的符号“城市”正是这一理论的又一表现。
  二、大写“城市”两字的涵义
  艾略特是一个城市诗人,他的很多诗歌属于城市诗歌。其代表著《荒原》就是一部城市诗歌,它的中心意象就是城市,他在此诗歌中一共至少影射了大约二十个具体的城市,这包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耶路撒冷、亚历山大、雅典、维也纳、罗马,也包括现代大都市巴黎、伦敦、慕尼黑、等西方主要的文化历史名城。《荒原》中“city(城市)”一词在诗歌原文中有大写和小写两种形式,尽管中文都翻译成“城市”,但是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语汇的不同形式暗示着不同的含义,其含义是不相同的。文中出现的“unreal City(不真实的城市)”中“City”一词在所有的版本中都是大写的。 艾略特写《荒原》引用的作品达到50余部,跨度广泛,我们认为大写的“城市”一词可能是泛指,也可能是特指,是具有典型复义特征的语汇。
  首先,大写的“不真实的城市”这一符号的指的应该是当时的伦敦内城或金融区。内城是伦敦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从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开始,伦敦内城已经成为了金融区和文化艺术聚集区,莎士比亚等作家都在此创作了作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也迅速发展,伦敦房价不断高涨,伦敦内城的居民开始搬到了郊区,这时的伦敦内城逐渐变成了只有古老冷清的教堂、银行和办公大楼的金融区。《荒原》中描绘的众多大伦敦居民通过伦敦桥,像地狱的游魂般涌入伦敦内城的情景,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当时伦敦内城逐渐变成不真实、无生机的世界。《荒原》提及到了内城的地名:泰晤士大街伦敦桥、泰晤士河、克洛福德大街、凯能大街、康黑尔大街等,这些地名都是艾略特耳熟能详的地名,那时他康黑尔大街17 号的劳埃德银行上班,与薇薇安一直住在克洛福德大街,都是伦敦内城真实的地名。
  其次,大写的“不真实的城市”也泛指人类历史上与伦敦的地位相似的大都市,主要包括伦敦,耶路撒冷、罗马、雅典、亚历山大、维也纳、巴黎等,在《荒原》第五小节中,艾略特列举了耶路撒冷、亚历山大、雅典、维也纳和伦敦,并且明确地指出这些城市都是“不真实的”。在《荒原》中,他描写了20世纪初以伦敦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在宗教、道德、文化等方面不断堕落,背离了西方文明,因而他说这些都市都是“不真实的”。
  三、小写“城市”的涵义
  首先,在《荒原》第56页中出现的小写“城市”,小写的“城市”在紫色暮色笼罩下坐落在山的那一边。这个山指的可能是伦敦内城最高的山——康黑尔,从这里向外可以看到伦敦的塔山和伦敦塔,塔山那里曾经关押和处死了一批激进运动人士。这里的“城市”既可以暗指临近黄昏时间的伦敦内城,还可以指苏格兰格拉斯哥和红色克拉德赛德时期,一战后,丧失了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英国,国内矛盾在日益激化,导致战后思想的混乱、彷徨和郁闷。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荒原》,正好映射了当时文化思想。
  其次,“城市”與乡村相对,小写的“城市”一词也可暗示大伦敦地区的城镇,例如《荒原》中提到的海勃里、马该沙滩、里其蒙和摩尔该等,这些地名正好是伦敦附近的地名,马该沙滩是一个海滨,距离伦敦东南七十英里,摩尔该则是伦敦东部的贫民区,自然环境优美,但是呈现出了一副堕落、虚无的景象:“‘电车和堆满灰尘的树。海勃里生了我。里其蒙和邱’毁了我。”在工业发展的严重污染下,宗教和伦理道德堕落、情欲泛滥、秩序崩溃的时代是大都市生活的延展。女星相家算命的场面,下层妇女庸俗的谈话,现代青年有欲无情的苟合,泰晤士河上的月司桩等,这些都凸显出现代城市的衰落的全貌。丑陋、枯萎、破碎、凌乱、衰败、空虚、恐惧、孤独、怪诞、死亡等意义的“荒原意象群”,更加生动呈现出了城市的荒芜,一个真正的物质和精神的荒原。
  综上所述 , 艾略特用地素符号“城市”一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用其不同的大小写形式来所指不同。大写城市可以特指伦敦,也可泛指西方各大城市;小写城市可以指伦敦内城,也可以指伦敦周边的城镇,都体现了宗教、伦理、道德和文化的丧失,给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一座座不真实的城市,更加凸显了荒原的这一中心主题。
  参考文献:
  [1]Eliot,T.S.The Letters of T.S.Eliot:Ed.Valerie Eliot and Hugh Haughton[J].New Haven:Yale UP,2011(Vol.1,1898-1922).
  [2]Selected Poems of T.S.Eliot,Zhao Luorui.The Waste Land.Trans[M].Beijing:Beijing Yanshan Publishing House,2006.
  [3]Eliot,T.S.The Letters of T.S.Eliot:Vol.1,1898-1922.Ed.Valerie Eliot and Hugh Haughton[J].New Haven:Yale UP,2011.
  [4]韩金鹏.不真实的城市与真实的欲望[J].国外文学,2013(01).
  [5]蒋洪新.走向四个四重奏,一`工S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6]赵晶.《荒原》中地素的符号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6(01).
  [7]赵毅衡.文学符号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课堂是基于对学生的关注,是源于对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注。教师做为课改运动的主力军,精心的备课设计是实现高效性英语阅读课堂的法宝。本文以仁爱英语阅读教材为例,探讨了在高效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备课策略中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高效课堂;英语阅读;教师;备课要素  【作者简介】廖海萍,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中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形势的发展,英语阅读在应试教育考试中的比分在不断加大
【摘要】通过结合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试图了解学生对英语“背诵输入”学习法的态度和运用情况,分析学生在背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改进英语“背诵输入”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背诵输入;英语写作;语块  【作者简介】李晓茹(1977-),女,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一、引言  语言学家Krashen(1987:2
如果把中国的电竞俱乐部和欧洲的电竞俱乐部做一个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现在欧洲的很多俱乐部都能称得上“老牌”俱乐部,而中国能称得上老牌的似乎只有WE和EHOME俱乐部两家。经过电竞十年的全球发展,中欧俱乐部似乎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对于这样一种现状,杂志一直想探究一下原因。而本期杂志,在欧洲豪门Fnatic赞助商赛睿的帮助下,我们在杂志编辑部对Fnati的SocialMedia a
【摘要】本文以黄西美国记者招待会演讲的部分文本为语料,从动态顺应的角度,从语言结构因素和语境关系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幽默, 指出语言顺应论有助于人们理解幽默语言。  【关键词】动态顺应;语言结构;语境;幽默  【作者简介】胡菲(1987.12-),女,汉族,河南南阳人,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引言  幽默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英国语言学家Na
本文首先带来的是lx在WGT上和netleon选手的两场比赛。Netleon是一位名气不大但很有实力的人族选手,跟笔者曾多次交手。他的tvp节奏快,攻防转换干净利落,然而和lx比,却差了一个档次。在正式比赛中,如果遇到自己肯定打不过的选手,肯定会准备赌博式的战术。而如果遇到肯定能赢得对手,则必定求稳。在比赛以前双方的心理状态,决定了比赛的走向。作为中国现在最强的选手之一,lX在今年上半年的状态并不
北京时间9月4日到5日,EDG、iG、QG和Snake四支队伍在深圳争夺中国区最后两张门票。  虽然只有四支队伍,但是激烈程度堪比去年的韩国区,因为四支队伍强弱分明并不明显,尤其EDG之前的状态堪忧。  经过两天、五场比赛,最终EDG和iG突出重围,拿到了S5世界总决赛的入场券。   Xiaoxiao动情鼓励iG  在S5中国区预选赛开始之前,主办方精心的选择了四名退役选手担当了四支预选赛队伍的代
【摘要】本文以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述评为契机,分析国内母语迁移研究发展与现状,通过与国外语言迁移研究的对比分析,以企为国内母语迁移研究提供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借鉴,并就国内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研究发展趋势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母语迁移;发展趋势;现状;不足  【作者简介】吕长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一、前言  迁移(transfer)本是一心理学名词,它被定义为:假设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
【摘要】追求發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中推行“语言和思维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和能力的同时,逐步提升其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思维品质;审辩性思维  【作者简介】杨祥恒,成都树德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堂阅读教学课,教学内容为《新概念英语》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以其时长短小精悍、内容重点突出、形式生动有趣的特征,为语法的情景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现在完成时为例,分析了微课的设计原则及其辅助下的语法课堂教学的原则,以及微课辅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创造教学情景以促进一个稳定且高效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展。  【关键词】英语语法;情景教学;微课  【作者简介】罗婷,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纯理功能思想,对《红楼梦》卷首诗的四个英译本进行经验功能分析和比较研究,对比原诗与各个译文的经验功能对等程度,并提出经验功能视角下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可以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和翻译评估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另一方面也会对中国古诗英译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经验功能;《红楼梦》卷首诗;古诗英译  【作者简介】孙薇薇(1996-),女,汉族,河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