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的全球比较与共同富裕的中国路径

来源 :财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从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出发,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共享发展评价方法,手工收集162个国家或地区1990年至2020年可比较数据,分析各国共享发展的决定因素,讨论影响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政策工具.在实证分析全球共享发展措施的基础上,讨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析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的制度着力点,明确未来政策重点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以SSCI和SCI数据库(1959—2020年)中"金融时报"和"战略管理学报"期刊认定的63种经管类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资源基础理论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历程及热点演变,探究资源基础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资源基础理论先后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新发展四个研究阶段;各研究阶段热点主题不断演变,首先由产业组织观演变为资源基础观,关注同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差异,其次由静态资源观演变为动态资源观,能力与资源分离、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机制,最后由组织资源观演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战略大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财政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科学认识和处理若干重大关系,以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在完善国家治理和制度体系层面,要处理好财政与党的领导、国家治理,财政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关系;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层面,要处理好财政与改革、发展,财政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层面,要处理好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地方债与防风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选择战略路径,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是否存在准入门槛以及其旅游路径的差异性如何呢?本文采用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组态分析模型,并结合1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准入门槛及关键因素之间的耦合构成,探讨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生成逻辑,并进行其旅游路径差异化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并不构成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准入的必要条件,乡村步入旅游发展之路
基于政策传导视角,本文系统考察了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投资-政策不确定性敏感度.实证结果显示,当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抑制作用被显著弱化;且该效应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和融资约束轻的企业中更为凸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作用效果还会因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当党组织参与公司董事会治理或管理层治理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抑制作用被显著弱化;而当党组织参与公司监事会治理时,该效应并不存在.作用机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