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与分离方法影响海兔口腔神经节蛋白质组的分离效果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丙酮沉淀法和直接裂解法分别提取离蓝斑背肛海兔(Notarcus leachii cinvsus Stimpson,NLCS)口腔神经节(Buccal Ganglion,BG)全蛋白质,发现采用直接裂解法所获得BG蛋白质种类多于丙酮沉淀法.在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IEF)中,分别选用pH为3.0—9.0,4.0~6.0和5.0~8.0的载体两性电解质,发现载体两性电解质pH范围为5.0—8.0时分离效果最好.使用Melanie 4 Trial软件统计BG蛋白质斑点数目约为290点,适于开展BG蛋白质组学研
其他文献
采用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观察了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脑神经节的组织形态结构.研究发现中国鲎的脑神经节分为前脑和后脑.前脑由视神经系统、蕈形体以及蕈形体周围的
常压空气辉光放电(APGD)等离子体应用广泛,但对其参数的描述及定量控制尚无可行的方法.为此,设计了常压下空气辉光放电装置,在电极板平面上产生了一薄层等离子体;根据等离子
利用发光细菌毒性检测技术(Microtox)研究了Microtox技术对印染废水毒性检测的条件,活性染料及降解中间产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反应,并对柠檬酸杆菌降解活性染料降解过程进行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