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生命状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优化教学情境、手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优化反馈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
  【关键词】教学过程 生命状态
  【中图分类号】G424.21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语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的导语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契诃夫指出:"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按学生性别、学业水平、个性特征等,合理划分,编成四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师生、生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课题指导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机会,通过明确目标、竞争激励、及时引导调控等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活动的实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从而使学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三、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紧张感、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竞争的教育景象。
  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神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若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已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优化。
  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四、优化反馈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生成状态是学生在一堂课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指征,也是衡量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无法预料到的,因为它或是学生的突发奇想,灵感闪现的一瞬,思维火花迸溅的刹那,抑或是水到渠成、心领神会的结果。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均有可能促进学生生成状态的形成。评价生成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力投入学习,并从中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也可以看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教师作为反馈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应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评价方式上,将口头与笔头、知识与技能、操作与实验、竞赛与活动、问题情境与社会实践灵活地运用到评价中,创造性地"寓考于乐",淡化考试竞争、淡化分数意识;评价方法上可使用档案袋和活动法,充分发挥考评对学生发展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对教学的改革功能,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要有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且有学生人格形成、能力与水平、身心发展、品德养成等方面的评价。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更是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存在的价值的体现。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与凸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才能真正凸显生命关怀。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因此,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握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学生状况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课堂状况,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努力追求真实的生命体验,我们将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存在与力量,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我们才能形成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情感体验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自我生命的主体。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组管理、合作意识、小组分工、创新、量化制度  摘要:实行班级多个小组化管理,是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较多的有效尝试管理方法。这样有利于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便于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开展合作式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  面对班级状况,我开始思考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否适合现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何在来年新学期改变班级面貌?结合任课老师了我们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介入指导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本文通过阐述自主学习和教师介入的内涵,分析了教师在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介入中角色定位,探讨了教师在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中介入作用的具体体现,希望对广大业内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师介入  中图分类号:G623.31  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逐渐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学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