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ov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是一项多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团活动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丰富以及意志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写作 社团 影响
  在传统语文教育教学中,大多教师更关注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如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记忆力,而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不够。就写作而言,是一项多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要靠记忆力应用所学知识,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思作文,也需要学生对写作有良好的动机,于作文中表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发现,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将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实践情况,就其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丰富、意志的培养等影响作用作简要分析。
  一、社团活动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丰富作文素材
  写作兴趣和动机的激发是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若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那写作也就自然成为了被动的完成任务,这和写作活动本身自主性时相违背的。结合以往高中写作教学来看,多以“师讲生写”方式进行,学生在写作中较为被动,加之作文素材匮乏,学生所写作文较为空洞,甚至有抄袭的痕迹。在作文教学中把写作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可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体验,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要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对学生作文兴趣的作用,一是要摒弃“纯课内作文”的形式,让学生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如在“写景要抓住特征”的教学中,以地方文化研究社团为契机,引导学生对当地的名胜古迹进行调查、观察,课堂中以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对所调查的景物特点进行讨论,讨论后再写作,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景物的特点。同时,在调查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写出的作文更能打动人。
  二是要借助社团的力量,让学生从活动逐渐向写作过渡。如学生参加了书法社的活动,那么,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有了什么样的经历,是否有收获和成长,这些都可采用作文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注重变“一周一文”的方式为“一事一文”,让学生以文字方式来记录生活,表现自己。如参与足球、篮球社团的学生,当参加完一场比赛后,以作文方式来记录赛事,抒发情感。
  二、社团活动利于丰富学生情感,充实作文内容
  “文以载道,文以言情”,文无“道”不足为文,文无情难动人。作文,本质上是主体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尚不成熟,若只把其关在书本的象牙塔里,那又如何培养其人文素养,如何让其知道生活的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社团活动,积极参与,这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也可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充实作文内容而奠定基础。
  以“美的发现”写作教学为例,所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写作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辩论社活动,以“何为美”而展开主题讨论;参与足球、篮球活动的同学则结合体育运动而谈美,手工社活动的则以手工之美而生发感受。在活动中,学生更好地感受了美,在和同伴的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和沟通,学会了表达美。在社团活动基础上再过渡到写作,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情感得到了丰富,作文中更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观高中学生的作文,内容单薄、思想狭隘,这和学生参与活动较少不无关系,故而在作文中应多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为其作文内容的丰富,情感的培养而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如借助文学社而组织学生展开小说创作讨论,以话剧社而组织学生展开话剧表演,这些活动在无形中都为学生的生活而增添了色彩,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社团活动利于培养学生意志,提升作文内涵
  高中阶段的作文多以夹叙夹议为主,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以文字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师(读者或考官)则要借助学生的作文来反观学生的世界观。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不同于语言直观式的课堂讲解,它以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活动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这些活动无疑为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培养提供了动力。
  以运动类的社团活动为例,如田径类,学生在参与此类活动中,不仅要发展速度、力量等基本素质,还要发展耐力、团队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参与,而是主动地去完成,在完成训练任务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克服自己思想的懒惰、薄弱的意志,在成功的那一刻,获得的是来自内心的满足感。此时再以作文方式引导学生去记叙过程,描述变化,抒发体验,以写作方式将活动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更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不断提升。
  要以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意志力,一是要鼓励学生坚持,要多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以文字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经历和变化。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学生学习,并不是要把学生禁锢于单纯的课堂之内,相反,应借助社团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实践和探究,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就写作教学而言,借助社团活动的影响作用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其情感、培养其意志力,这样学生所写作文才会更加真实,能反映生活,体现自己的成长,富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付革. 非智力因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6)
  【2】王丽萍. 论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教育探索,2002(02)
  【3】李如密,王平.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01(06)
其他文献
【摘 要】  导学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导学案,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导学案的应用要合理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初中语文导学案的应用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导学案的应用优势,然后提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导学案的策略,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關键词】  初中 语文 导学案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初中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
白晓军教授简介白晓军,回族,1959年出生,广西桂林市人,著名山水国画家。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现任广西师范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观察的重要,观察类习作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观察类习作的教学呢?有什么策略? 
【摘 要】  阅读训练的核心应该是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善于从教材文本中开掘思维因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让阅读教学沿着思维的方向展开教学。本文提出要敢于质疑,训练思维关注的深度;灵活思维,训练思维关注的效度;拓展联想,扩大思维关注的范畴,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奠基。  【关键词】  敢于质疑 灵活探究 拓展联想 思维飞扬  著名语言学家皮亚杰说:“语言是思
把陈白尘讽刺喜剧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他那独特的艺术追求、创作特色和历史贡献等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史上,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自觉
素质教育背景下,晨读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清晨时间组织语文晨读可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唤醒学习思维,丰富学习体验。当前小学语文晨读仍存在效率较低、内容形式不够多样,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晨读教学,把握好“晨读”这一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抓手。  一、丰富晨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晨读效率提高的关键在于晨读内容的丰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晨读内容,而不是仅
期刊
以浙南泰顺地区的某座木拱廊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建模仿真,对典型木拱廊桥进行静力特性分析和地震时程分析,探讨了静力荷载下拱架受力最大位置和动力荷载下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