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超越自我

来源 :小雪花·成长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ma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体育运动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获得金牌?是赢得荣誉?还是我们常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些都不是,体育运动的终极意义就是为了探索和挑战人类自身的极限。是我们人类进行自我认知的一种活动,也是人类作为高智慧生物,探究生命的意义的一种无止境的哲学思考。这才是体育运动诞生至今,并发展成为全世界都认知的共性活动的重要原因。
  在人类探索自己极限的过程中,有着几个不同的方面。力量、速度、灵活性都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逐步增强的。举一个例子,在比拼绝对速度的男子100米跑中,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美国选手伯克以11秒8的成绩,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而11秒8这个成绩,如果放在今天的奥运会中,连决赛都进不去。这就是人类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挑战极限的结果。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大部分都属于黄皮肤黑眼睛的亚洲人种。身体构造和肌肉类型上在比拼绝对的力量和速度时,爆发力不如中北美灰黑色人种那么有利。相反,黄种人在智力水平和身体灵活性上则要更高一筹。从世界上各个短跑比赛和世界记录就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短距离田径比赛都被黑人选手垄(lǒng)断冠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运动员应该怎么办?不在这些项目上投入精力,直接放弃吗?不,绝对不可以。正像开头说到的那样,体育的意义就是为了不断向人类自身的极限挑战,而这种挑战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最近,就有一位中国短跑名将实现了整个中国人,乃至整个亚洲的进步,这个人就是苏炳添。
  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初中时期,苏炳添与短跑结缘,上初二时,他为了逃避留校补课而参加学校的田径队。2004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自发参加比赛,结果他在100米的比赛上以11秒72的成绩(秒表计时)拿到第一名。就这样,苏炳添开启了黄种人向百米极限速度的挑战之旅。
  不知道小读者们是否还记得,前几期的“给力竞技场”曾经介绍过我国的另一位短跑选手,张培萌。当时张蓓萌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成绩达到了10秒整。但是自从1998年日本选手伊东浩司跑出10秒整的亚洲最快成绩后,就再也没有亚洲人突破过这个记录。连张蓓萌也不过是刚刚平了这一成绩而已,而且还是在十几年之后。难道黄种人的百米成绩就不能跑进10秒以内吗?苏炳添告诉我们,人类的自身挑战是没有极限的。2015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秒99的出色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这个成绩不但打破了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的全国纪录,并且也在正常风速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可以说,苏炳添的这一纪录,一个是让自己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跑得最快的人,另一方面,他打破了黄种人从未跑进过10秒以内的历史。为亚洲人树立了榜样,又一次诠释了体育的终极含义,那就是不断超越自我。
  小读者们,希望你们能从苏炳添身上领悟挑战的含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视为向自己挑战的极限,然后一个个去超越。
其他文献
采用实验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元认知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元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的青少
利用高斯光束传输理论与晶体偏振光学理论设计了1053nm波长光环行器,并应用先进的金属化焊接封装工艺制作了该器件。该器件的插入损耗小于1.8dB,隔离度大于30dB,达到了预先设计的
传统单脉冲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器(DOFRTS)脉冲宽度的增加能够提高信噪比、温度分辨率,但同时会降低空间分辨率。使用互补码光脉冲作为DOFRTS的探测脉冲,联合相关技术和数字平均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大幅提高DOFRTS的性能。在不降低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提高温度分辨率,减少测量所需时间。
准备  篮球或排球、足球若干个。  规则  (1)滚球人必须在地上滚球,不得掷高球。  (2)躲球人只能跳起躲球,不得左右、前后跑动。  做法  按人数分成两组,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两人间隔一臂左右,另一组在圈外捡球,圈内放球若干个,1~2人在圈内作滚球人。游戏开始,滚球人取一球向圈上任何一人脚下抛滚,圈上人在球滚至脚前时,跳起躲过球,捡球人将球送至圈内,重复进行。球触及圈上人的任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