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点评:
北京是一个特大都市。北京的地上高楼大厦摩肩接踵,鳞次栉比;北京的地下管网设施叠层架屋,密如蛛网。城市的地下管线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管线为城市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提供了可能和便捷:管线又很娇气和脆弱,一旦受到碰撞和伤害,又会“翻脸”大怒,动辄或断电停气,或交通阻绝,或污水横流,弄得城市人手忙脚乱,苦不堪言。
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无疑是让地下管线温顺脾气、造福人民的重要措施。依赖数据库,在城市施工动土前,人们可以搞清地上地下的真面貌,以免伤及无辜,酿成灾祸;依赖数据库,人们可以在城市市政事故突降时,耳聪目明,事半功倍。
但是,数据库的数据从何而来?面对纵横交错、密密匝匝的管线,耗时靡费,事后补救?躬身猫腰,描摹测绘?本刊本期所刊登的媒体消息已暴露出此方面的尴尬。看来,从地下管线规划、设计、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齐全、完整、准确才是治本之策。
媒体故事:
本报讯(记者刘宇鑫 刘冕 王东亮)汇集北京燃气、供热、供水、雨水、污水、电力、输油、照明、通信等12大类地下管网情况的北京地下管网数据库的信息收集已基本完成,记者昨天从市市政管委了解到,北京地下管网数据库目前已容纳了近3万公里各种管线,它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运行效率。
地下管线出问题可快速定位
想要了解地下管网数据库,首先要弄清楚地下管网的种类。根据2005年3月施行的《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地下管线指燃气、供热、供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输油、照明、通信信息、广播电视、公安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管线,一共12大类。不过每一类管线却未必只有一种,比如通信管线就有电信、移动、联通等六个运营商“主人”。
市市政管委市政工程处处长吴战鹰介绍,近20年来,城市地下管线长度增加近10倍。本市地下管网数据库建设始于2005年,目前已有近3万公里的管线信息被输入系统。今年将要完成管道数据的补绘补测等收尾工作。
吴战鹰还透露,地下管网数据库建成后将主要担负两大职责,包括城市地下管线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如果地下管线出了问题,地下管网数据库可以快速现场定位,不但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及时察看管线,甚至能够通过接入视频等方式,远程监控现场。”
14個权属单位实时自主录入
地下管线的“多头管理”一度让负责搭建平台的市市政管委挠头。吴战鹰表示,地下管线的数据涉及到排水、热力、电力等14个权属单位。目前各单位都成立了信息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市市政管委有意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各权属单位将可以把自己的管网数据实时更新录入。
在10多种地下管线中论资排辈,解放后便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城市排水管网无疑是“老资格”。目前全市的排水管网总长已达3800公里,其中污水管线约1700公里.雨水管线约1400公里,雨污合流管线700多公里。北京排水集团管网设施部负责人表示,本市地下排水管网的信息采集已经细化到走向、埋深、类型、完好程度等,并建有图像和数据电子档案,已初步建立全市排水设施的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GIS)。
高科技设备测量管线深度
“地下管线的位置容易确定,但如何确定深度却成了最大难题。”吴战鹰坦言,“地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地下管网并非在一个平面上扩展开来。
纵横交错的各种管线究竟距地面多远?“在距地面30厘米左右的地方可能已经有了地下管线的踪迹。”管网专家介绍,路灯照明线路和绿化带灌溉管线的埋深通常距地表一米以内;热力、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一般在地下2米到5米的范围内;中关村西区的地下综合管廊平均深度为12米,最深处为14米;而人防工事则可达到地下15米深。
正因为管网埋在地下的深度很难测量,因此在使用传统的打孔后插入标尺方法的同时,还按照专家的建议,使用了探地雷达——一种工作时紧贴地面、专门监测管线深度和完好程度的仪器。
按照要求,北京要争取在2008年之前建成地下管网基础数据库;2010年之前建成数字化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以进行有效的地下管网规划,对北京地下管网实时监测、修复、更新,形成对地下事故隐患的及时预警,消除地下安全隐患。
媒体文章来源:
刘宇鑫、刘冕、王东亮:3万公里地下管线收进数据库,《北京日报》2007年2月28日。
北京是一个特大都市。北京的地上高楼大厦摩肩接踵,鳞次栉比;北京的地下管网设施叠层架屋,密如蛛网。城市的地下管线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管线为城市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提供了可能和便捷:管线又很娇气和脆弱,一旦受到碰撞和伤害,又会“翻脸”大怒,动辄或断电停气,或交通阻绝,或污水横流,弄得城市人手忙脚乱,苦不堪言。
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无疑是让地下管线温顺脾气、造福人民的重要措施。依赖数据库,在城市施工动土前,人们可以搞清地上地下的真面貌,以免伤及无辜,酿成灾祸;依赖数据库,人们可以在城市市政事故突降时,耳聪目明,事半功倍。
但是,数据库的数据从何而来?面对纵横交错、密密匝匝的管线,耗时靡费,事后补救?躬身猫腰,描摹测绘?本刊本期所刊登的媒体消息已暴露出此方面的尴尬。看来,从地下管线规划、设计、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齐全、完整、准确才是治本之策。
媒体故事:
本报讯(记者刘宇鑫 刘冕 王东亮)汇集北京燃气、供热、供水、雨水、污水、电力、输油、照明、通信等12大类地下管网情况的北京地下管网数据库的信息收集已基本完成,记者昨天从市市政管委了解到,北京地下管网数据库目前已容纳了近3万公里各种管线,它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运行效率。
地下管线出问题可快速定位
想要了解地下管网数据库,首先要弄清楚地下管网的种类。根据2005年3月施行的《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地下管线指燃气、供热、供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输油、照明、通信信息、广播电视、公安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管线,一共12大类。不过每一类管线却未必只有一种,比如通信管线就有电信、移动、联通等六个运营商“主人”。
市市政管委市政工程处处长吴战鹰介绍,近20年来,城市地下管线长度增加近10倍。本市地下管网数据库建设始于2005年,目前已有近3万公里的管线信息被输入系统。今年将要完成管道数据的补绘补测等收尾工作。
吴战鹰还透露,地下管网数据库建成后将主要担负两大职责,包括城市地下管线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如果地下管线出了问题,地下管网数据库可以快速现场定位,不但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及时察看管线,甚至能够通过接入视频等方式,远程监控现场。”
14個权属单位实时自主录入
地下管线的“多头管理”一度让负责搭建平台的市市政管委挠头。吴战鹰表示,地下管线的数据涉及到排水、热力、电力等14个权属单位。目前各单位都成立了信息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市市政管委有意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各权属单位将可以把自己的管网数据实时更新录入。
在10多种地下管线中论资排辈,解放后便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城市排水管网无疑是“老资格”。目前全市的排水管网总长已达3800公里,其中污水管线约1700公里.雨水管线约1400公里,雨污合流管线700多公里。北京排水集团管网设施部负责人表示,本市地下排水管网的信息采集已经细化到走向、埋深、类型、完好程度等,并建有图像和数据电子档案,已初步建立全市排水设施的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GIS)。
高科技设备测量管线深度
“地下管线的位置容易确定,但如何确定深度却成了最大难题。”吴战鹰坦言,“地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地下管网并非在一个平面上扩展开来。
纵横交错的各种管线究竟距地面多远?“在距地面30厘米左右的地方可能已经有了地下管线的踪迹。”管网专家介绍,路灯照明线路和绿化带灌溉管线的埋深通常距地表一米以内;热力、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一般在地下2米到5米的范围内;中关村西区的地下综合管廊平均深度为12米,最深处为14米;而人防工事则可达到地下15米深。
正因为管网埋在地下的深度很难测量,因此在使用传统的打孔后插入标尺方法的同时,还按照专家的建议,使用了探地雷达——一种工作时紧贴地面、专门监测管线深度和完好程度的仪器。
按照要求,北京要争取在2008年之前建成地下管网基础数据库;2010年之前建成数字化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以进行有效的地下管网规划,对北京地下管网实时监测、修复、更新,形成对地下事故隐患的及时预警,消除地下安全隐患。
媒体文章来源:
刘宇鑫、刘冕、王东亮:3万公里地下管线收进数据库,《北京日报》2007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