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其文,学其人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om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堪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篇章。就这些大家的文章而言,往往都具有开创意义。知其人,论其世,品其文。也就是说要想了解或研究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就需要去了解一下作者和他所处的年代。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品其文,知其人。当然,这样做的最终目标就是“学其人”。因为这些大家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可见的,而且有不可见的,也就是他们的精神。
  唐宋八大家,多属于不得志之人。官做得最大的当属王安石了,但仍然是抑郁隐居以终余生。对于柳宗元、苏轼,虽名闻当时,但仕途坎坷,一贬再贬,再被贬,几乎丢掉性命。韩愈、欧阳修,都是少而孤,一个三岁丧父,一个四岁丧父。但无论这些人身世有多可怜,仕途有多坎坷,都留下了足以让我们一生享受的精神财富。
  韩愈铮铮铁骨,敢于直谏,虽贬潮州亦不悔;欧阳修年少而孤,孜孜不倦,开宋一代含蓄委婉之文风;苏轼胸怀坦荡,笑对人生,虽屡遭贬谪,亦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矛盾的一生,儒家与道家、佛家思想的冲突一直纠缠着他。儒家说:“士志于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说:“出世就等于入世,有就是无”。佛家说:“六根清净,四大皆空”。这些本应很难调和的。但苏轼就是在这矛盾之中调和着自己,使自己始终有一种超然的心态来对待荣辱。
  苏轼被贬黄州是在经历九死一生之后。一个人在人生巅峰之时,忽然跌入谷底。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最最承受不了的。有些人为此一夜白头,有些人不堪受辱了却残生。而苏轼也痛苦过,也流露出不满,如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也希望和友人回归自然,隐居盘谷。但他依然走出来了,虽然他也学名士风流时代的那些人寄情山水,如他在《赤壁赋》中借朋友的口吻说:“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不是始终抱怨社会之种种不公,相反是以一种旷达的处世态度来对待这一切,苦中求乐。如其号“东坡”之由来:在黄州城东租一块地,种上庄稼,盖上草堂,画上雪景,名其为“雪堂”,又因在东坡,故又号为“东坡”。
  他临死之前两个月所写的《题金山寺自画像》中评价自己一生时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最不得意之时,却创造了自己最大的功业。不强求,不放弃正是他能够旷达面对一切的本源,也是他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所在。这些不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么?他的为人,他的处世态度。
  留下《永州八记》的柳宗元更是在艰苦中铸造了自己的文学辉煌。孙昌武教授评价柳宗元说:“他的品德、意志、人格,他的才华、感情、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与良知,具有极大的魅力,成为不朽的榜样。特别是他后半生,身为流囚,仍奋斗不息,在极其艰难困顿条件下,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人格的一大转变:由政治斗争中怨抑退屈的牺牲者、失败者拼搏而成为思想战线、文学领域的创造者、胜利者,从一个供奉朝廷的官吏,成长为代表一代思想学术和文学创作成就的伟人。”他追求理想,坚韧不拔;他被政治所抛弃,仍关注政治。这也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何谓人格?人格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种非凡的精神力量。品德是人格之本,人格的魅力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它。柳宗元被誉为一代宗师,是我国古代具有人格魅力者的杰出代表。
  学这些散文,不仅要品其文,更要学其人。学其人格,学其思想,学其在困境中依然追逐梦想的精神。
其他文献
信息共享是提高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效能的核心,也是目前电子政务应用推广的瓶颈和难题。文章以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简称金宏工程)中建设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实例,研究共享数据的组织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立着作者,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那么,如何引导
检查点机制在现代并行分布式计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inux的检查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它对系统容错、进程迁移和动态负载平衡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阐述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挖掘过程及方法,以地名匹配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验证,为数据挖掘与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找到一种解决方法。
根据服务性经营单位的业务活动特点,对其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详细地调查取证,为其设计了一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并提出了完善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的具体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