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厦门举行的匹克2010至2011冬春新品订货会上,匹克的国际化战略一如既往地与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续约,并与新西兰奥委会、塞尔维亚篮协达成战略合作。这种将多个强势资源顺势“纳入囊中”的操作方式,正是匹克国际化战略一直坚持的多元化思路。
多年来,不断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匹克,就像一个在外打拼的孩子,远赴世界各地,不断地努力奋斗,尽可能地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一切都是为了回到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并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其实,每个在外奋斗的孩子都是值得肯定的,更何况匹克是载誉而归。
从18美元到310克的升级
匹克如今风光无限,第一个将中文广告牌放在NBA赛场,签约12名NBA球星,与另一高端篮球赛事资源FIBA达成战略合作。不过许志华给记者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2年许志华带着匹克去拉斯维加斯参展,这是在外经贸委的组织下,和中国展团一起去。但是匹克的一双篮球鞋是18美元,而2米外隔壁展厅内企业售价的篮球鞋却只有2.2美元,这让许志华意识到匹克的弱势。许志华表示,虽然那会儿一张单都没有签到,但是他也因展会了解到了国外的市场,开始有意识地走品牌国际化的道路。
如今匹克在众多国际一线品牌中已占据一席之地。据许志华介绍,匹克不仅重视品牌的提升,同时也注重产品品质的升级。“在和国际品牌的产品差异上,我们已经缩小距离。”许志华称,匹克新款篮球鞋重量仅310克,比耐克的最好的篮球鞋还轻,其实通过技术的研发,产品品质差距非常小,不做奢侈品,不做小众产品,做大众的消费品,中国的品牌发展才更有机会。
从NBA到奥运会的扩张
2007年8月,匹克在北京宣布与伊拉克奥运队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时就已经透露出,匹克有意在篮球之外的领域,与国际品牌进行多品类的直接竞争。而本次订货会上匹克与新西兰奥委会的合作也是进军奥运会的战略性举措。据悉,匹克将为新西兰代表团提供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2010年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8月在新加坡举行)及2010年的英联邦运动会(10月3日-1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各种专业装备。新西兰国家奥委会市场营销部部长特里·戴利(Terry·Daly)代表新西兰国家奥委会主席,在签约现场表达了对于匹克的肯定和双方合作的美好展望。
来自新西兰的罗斯·戈登(Ross Gordon)在接受《中国市场》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新西兰扮演代理商和战略顾问的角色,这次合作,是将匹克和新西兰的体育事业相结合。而他也看好匹克在新西兰的前景:“匹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品牌,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以及不一样的设计、市场和更多潜在客户。而匹克20多年来的成就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品牌。”
从国外到国内的回归
2005年匹克启动国际化战略,与休斯顿火箭队合作,真正开始了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许志华说,有一次他在美国NBA赛场碰到了一位老华侨。当得知许总来自匹克后,老华侨激动地说,匹克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十分自豪。
打造国外的美誉度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中国市场服务。许志华表示,虽然匹克现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但是最终目的还是回归到中国这个大的市场。他认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深度已经和纽约、香港、东京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虽然进军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许志华乐观地表示匹克将通过在二、三级城市的铺垫进而打入一级城市,完成匹克的回归。许总透露:今年匹克将新增1000个专卖店,以做深、做实为策略,立足二、三级城市。同时在渠道上作进一步细化,为更好地回归中国市场打下基础。(编辑/俞晓兰)
多年来,不断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匹克,就像一个在外打拼的孩子,远赴世界各地,不断地努力奋斗,尽可能地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一切都是为了回到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并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其实,每个在外奋斗的孩子都是值得肯定的,更何况匹克是载誉而归。
从18美元到310克的升级
匹克如今风光无限,第一个将中文广告牌放在NBA赛场,签约12名NBA球星,与另一高端篮球赛事资源FIBA达成战略合作。不过许志华给记者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2年许志华带着匹克去拉斯维加斯参展,这是在外经贸委的组织下,和中国展团一起去。但是匹克的一双篮球鞋是18美元,而2米外隔壁展厅内企业售价的篮球鞋却只有2.2美元,这让许志华意识到匹克的弱势。许志华表示,虽然那会儿一张单都没有签到,但是他也因展会了解到了国外的市场,开始有意识地走品牌国际化的道路。
如今匹克在众多国际一线品牌中已占据一席之地。据许志华介绍,匹克不仅重视品牌的提升,同时也注重产品品质的升级。“在和国际品牌的产品差异上,我们已经缩小距离。”许志华称,匹克新款篮球鞋重量仅310克,比耐克的最好的篮球鞋还轻,其实通过技术的研发,产品品质差距非常小,不做奢侈品,不做小众产品,做大众的消费品,中国的品牌发展才更有机会。
从NBA到奥运会的扩张
2007年8月,匹克在北京宣布与伊拉克奥运队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时就已经透露出,匹克有意在篮球之外的领域,与国际品牌进行多品类的直接竞争。而本次订货会上匹克与新西兰奥委会的合作也是进军奥运会的战略性举措。据悉,匹克将为新西兰代表团提供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2010年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8月在新加坡举行)及2010年的英联邦运动会(10月3日-1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各种专业装备。新西兰国家奥委会市场营销部部长特里·戴利(Terry·Daly)代表新西兰国家奥委会主席,在签约现场表达了对于匹克的肯定和双方合作的美好展望。
来自新西兰的罗斯·戈登(Ross Gordon)在接受《中国市场》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新西兰扮演代理商和战略顾问的角色,这次合作,是将匹克和新西兰的体育事业相结合。而他也看好匹克在新西兰的前景:“匹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品牌,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以及不一样的设计、市场和更多潜在客户。而匹克20多年来的成就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品牌。”
从国外到国内的回归
2005年匹克启动国际化战略,与休斯顿火箭队合作,真正开始了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许志华说,有一次他在美国NBA赛场碰到了一位老华侨。当得知许总来自匹克后,老华侨激动地说,匹克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十分自豪。
打造国外的美誉度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中国市场服务。许志华表示,虽然匹克现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但是最终目的还是回归到中国这个大的市场。他认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深度已经和纽约、香港、东京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虽然进军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许志华乐观地表示匹克将通过在二、三级城市的铺垫进而打入一级城市,完成匹克的回归。许总透露:今年匹克将新增1000个专卖店,以做深、做实为策略,立足二、三级城市。同时在渠道上作进一步细化,为更好地回归中国市场打下基础。(编辑/俞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