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荡起智慧的涟漪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困惑疑虑——迷失评价方向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发现,我们的课堂口头评价运用与课改要求、与学生学习成长需要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甚至步入误区。纵观当前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口头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量多、低效的重复式评价
  有的语文老师上课容易“话多”。这跟教师轻率重复学生或自己的话有关。当然,有的时候重复是必要的。但是,很多时候,教师的口头重复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如对学生一般性回答作评价的重复等。这样的口头评价挤占了许多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导致课堂拖沓,枯燥乏味,效率不高。
  2.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教师习惯于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课堂上采取一言堂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
  3.不加甄别的老好人式评价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了帮助、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便试图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唯恐一句否定便使课堂出现冷场。我们教师的评价语是:“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你的想法有创意!”“你真聪明!”一味的激励,简单的肯定,很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这样的评价语言随意,缺乏准确性、生动性、幽默性和独创性。评价流于表面的热闹,只能是“雾里看花”。
  
  有效交流——把握价值取向
  
  语文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因人而化、因人而异的教学智慧。
  1.宽容的语言,使交流更显人文关怀
  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和宽容;教师要用一颗爱心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创设有趣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探究、表达和合作交流,勇敢地展现自我,才有我们面向每个学生进行评价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应深知学生需要的是鼓励、肯定,评价学生时应避免出现否定的语言,尽量把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教师在否定时应讲究语言的艺术,应更多地给予学生以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地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及态度上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如果听到这样委婉的提醒,都会愿意接受并朝好的方向努力。这样的评价,少了讥讽和抑制,多了鼓励和关爱,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价值导向,使交流不失偏颇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当学生抱怨大海妈妈时,教师既要发现学生思维的与众不同,更应通过评价“照亮”其认识上的误区——遇到困难就只有抱怨。教师可如此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是我们想一想,大海妈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吗?她是故意把小鱼丢弃在浅水洼里吗?大海妈妈是多么希望小鱼能回到自己的怀抱中啊!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引导他重新思考其体验,促使他在再度审视自己的思路时,主动建构正确的认识。这样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生长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高质量的评价。
  3.灵活创新,使交流尽显灵动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独特、有创意。作为教师要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有位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该怎么读了。
  4.师生互动,使交流平等、融洽
  传统教学中老师的地位高高在上,即使老师错了,学生也不敢出声。新课改首先要求师生平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没有距离,只有平等,只有心灵的沟通。课堂上,我经常读一篇课文或阐述一个问题后,问学生:“你觉得老师读(讲)得怎样?”这时候孩子们会说出许多我想不到的话。
  生1:老师,你读得太美了,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谢谢你的夸奖,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美。
  生2:老师,我觉得你还要大点声,我有几个地方没听清楚。
  师:对不起,老师以后一定注意,现在再听老师大声读一遍,好吗?
  生3:(学生也不怕得罪我,尖锐地指出)老师,我觉得刚才这个问题,你讲得不是很全面,我想补充一下……
  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经常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助于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教师应普遍成为研究者。”“教师教育家从研究中走来”是本校的文化特色之一。为了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使研究成果更具应用价值,学校多年来一直在做多种尝试,采取多种举措打造教学与科研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健康关系。其中设立专项资金,与高校学者之间建立多种合作关系是其中举措之一。  一、教师与高校学者的主要合作形式  目前本校与高校学者的合作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与高校
拥有手机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短信“喜阅乐发”,热情高涨,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语文教师,在短信潮涌来之际,需要思考并着力寻找对策的是:短信会对中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应如何开展短信教学。    一、短信会对中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内容积极健康的短信,从题材看大多蕴涵了美好的情感、充满了智慧,从体裁看大多是简约而颇具冲击力的诗、词、警句、熟语、小幽默、笑话、民谣、顺口溜。这些都会
一、梳理课程让“果果”真实落地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办学三十年来一直聚焦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实现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学校的教师团队有着“笃智笃行”的工作作风,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在开发实施课程前都有追问“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习惯。因此,为了顺利推进“果果和朋友——小学生情绪健康促进”项目,学校课程发展中心从课程融合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前期准备。  1.课程比
使用部首检字法在辞书中查检生字是学习汉字的重要途径,能否够熟练使用部首检字法主动学习生字,是衡量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重要指标。  统编本语文教材将部首检字法的学习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偏旁,学习分析汉字结构,形成初步的字形分析能力。二年级开始系统安排部首检字法的内容,覆盖了学习部首检字法的所有难点:第一阶段,了解部首的概念,熟悉常见的、易析出的部首,学习部首检字法的流程;第二阶段,进
诵读不仅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方法,其在写作教学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经典诵读”的逐年升温,传统诵读教学也开始扭转近代以来的颓势,受到语文界乃至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遗憾的是,人们只看到诵读对于理解、品味经典诗文的作用,而对其促进书面表达的文章学价值缺乏应有认识,其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写作能力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传统诵读法进行重新审视,认识其文章学价值及其在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  2、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3、能正确迅速地读准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4、能发现身边带着an en in音节的事物、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以旧引新,做好铺垫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几个老朋友,还认识他们吗?  抽读拼音卡片a o e i u ü。
《中国教师》:科学探究是科学、科学学习的基本属性之一,2001年版与2011年版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也都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课程目标与内容。请问郭教授,初中物理学科经历了10多年的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目前大家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何?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式教学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玉英:科学探究确实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在理念层面上,中学物理教师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师都很认同,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
不久前,我在机场无意中听到一对父女的对话。他们站在安全门旁,互相拥抱道别。  父亲说:“我爱你,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  女儿回答:“爸爸,我们一起共度的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你对我的疼爱就是我所希望的一切。我也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  道别过后,女儿离开了机场。  那位父亲走到窗边,这正是我所坐的地方。我看到他站在那里,离别带来的悲伤让他忍不住要流泪。我无意侵犯他的隐私,但他主动和我交谈起来。  “
《神史》是云南昭通青年作家孙世祥的遗作,长达一百万字,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十年前,年仅32岁的孙世祥因病逝世,他的家人在2006年自费出版《神史》,但未引起太多关注。今年语文出版社重新出版此书,并补全初版时删去的十万字,完整展现这一农村纪实巨著的全貌。对于《神史》,一直存在不同的评价,或赞或弹,各有理由,但它对当代中国农村现实的细致描写与真实反映则是不可否认的成就。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神史》的
当下,整本书阅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教育部都出台了学科纲领性指导文件。教育界专家们的各种理论分析,名师们的各种公开课,一线教师到处寻师问道,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整本书阅读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但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2018年9月,笔者参加了全国“整本书阅读”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会上,一位老师执教《水浒传》专题复习之一——《水浒英雄传奇》。课堂紧紧围绕两个问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