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家风的价值意蕴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家风问题发表了系列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的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了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百年构建的红色家风蕴含了党在各个历史阶段成功化解风险挑战、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的精神密码.梳理其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分析其内在逻辑和独特创造、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提升家庭文明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党风和政风建设、发扬红色传统和传承红色基因、升华开启新征程和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其他文献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能否用学术的话语、科学的逻辑、有效的方式做好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政治稳定,党的未来后继有人。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性和信服力;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和引领力;始终坚持以路径创新为重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让青少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新型研发机构逐渐变成管理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工作、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对于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研发机構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以高成长性中
新形势下,伴随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以及网络技术和传播秩序的深刻变革,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愈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不容忽视的内生问题、更加多元的风险变量。应对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风险和新挑战,必须巩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构建完善网络风险防控机制、筑牢守稳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做到主动发现风险、系统防范风险、有效化解风险。
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技术的扩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加速着网上空间与网下场域的深度融合。网络社会的来临,重构着人类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样态。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线上与线下两种类别,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核与要义并不因为场域的转变而产生裂变。分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共享的质的规定性,解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共享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追问并探索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与进路,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要让城市更向往。美丽乡村就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逆城市化打开栖息田园的门窗,更为乡村振兴指明发展路径。近年来,兴化市昌荣镇大力弘扬严昌荣烈士革命精神,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先后被表彰为泰州市文明镇、园林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和江苏省卫生镇,初步走出了一条既简便易行、长期管用,又可推广、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昌荣模式”。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目前,劳动教育还存在着各学段学生劳动意识状况与时代新人发展要求的不一致性、劳动激励与教育评价体系的非耦合性、劳动实践空间与资源配置的非协调性等现实困境。以一体化思维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可以从明确适龄化教学目标、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统筹专业化师资建设、优化教育评价标准,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营造劳动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