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油气藏及潜山界面卡取方法探讨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潜山油气藏开发已经成为油气开发的一个新领域,但是潜山界面在现场卡取时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较高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了提高潜山界面卡取的准确率和及时性,本文将对潜山界面的卡取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希望这些方法可以给予今后的潜山界面卡取以一定的经验借鉴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潜山油气藏 界面卡取 钻前预测 研究总结
  现代勘探技术的发展,为潜山油气藏的发现提供了有利条件。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地球物理资料的计算机处理,可提供各种专门用途的特殊剖面,比较准确地判断潜山位置、形态、内幕结构等,使潜山的隐蔽性不再成为勘探的障碍;深井钻探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处于地层深部的潜山油气藏不再成为钻探的禁区。
  一、潜山油藏的分类
  1.块状潜山油藏
  一般被岩性单一、缝洞发育所控制,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有统一的压力系统。由于块状油藏是一个统一的连通体,缝洞往往又发育,所以渗透性往往很高。一般来说块状油藏含油高度也比较大,分布面积广,水力联系的区域广大,其油层压力接近静水柱压力。为了保护油层、我们钻探块状潜山油藏时往往把上覆地层用技术套管封住,然后换用优质低密度钻井液打开潜山油藏。
  2.层状潜山油气藏
  层状潜山油气藏大多受到潜山内幕圈闭所控制,储集层有层状的碳酸盐岩和砂岩等,上、下有不渗透层相隔。层状油藏在小幅度的潜山圈闭中也能很好的形成。层状潜山油藏与块状潜山油藏的储油特征相比有较大差别,其特征与层状砂岩油藏相似。
  3.不规则潜山油气藏
  受潜山孤立溶缝、溶洞控制。储层连通性差,油、气、水分异不清,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区域水动力联系差,原始地层压力高,投产后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迅速。关井压力恢复慢。其油藏特征与砂岩透镜体储层相似。
  二、一般潜山的结构及形成条件
  1. 潜山的结构。潜山在地质历史中,前新生界地层由于断块活动和褶皱运动的抬升隆起形成若干古山头,这些古山头后来又长期遭受风化溶蚀而成为若干高低起伏的残山。之后工区整体下沉并形成凹陷,这些地区接受新生界沉积,大多数残山被埋藏在地下深处,我们就称之为古潜山。
  2.潜山的形成条件。一般而论,潜山的构成有三个基本地质条件:第一是经过侵蚀的;第二是相对于周围有局部隆起;第三是被新沉积物所掩埋。
  三、卡取潜山界面的方法探讨
  1.潜山界面卡取的重要性
  由于古风化壳长期出露地表遭受风化、溶蚀等影响,形成了孔隙、洞穴和裂缝发育带,且较上覆地层压力低,易发生井漏、井喷或地层坍塌等井下事故,所以卡准潜山界面下入技术套管,是勘探开发潜山油藏成败的关键之一。
  2.钻前预测及技术措施的制定
  地质监督组织工程、地质及相关人员讨论并制定卡潜山界面的技术措施,研究地质构造图及过井剖面,了解潜山的构造轮廓、正钻井所处构造位置。
  2.1吃透设计,对工区地震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熟悉区域地质资料及邻井剖面(包括岩屑、岩心实物),对潜山上覆地层层序及潜山出露层位做到心中有数。预测潜山界面深度和进入潜山前地层的岩性特征。
  2.2地层对比和随钻分析
  在潜山井进行钻探过程中,应在熟悉区域风化壳特征的基础上对该井所钻的剖面进行细致的地层对比,搞好随钻分析,卡好进入潜山前的各种标志层。
  3.进入界面的征兆
  3.1钻时明显变化。一般说来,以碳酸盐岩为主要成分的砾岩层钻速中等,而进入潜山(如灰岩地层)则钻速加快,当潜山有硅质变质岩存在时,则钻速反而变慢,进入潜山以后钻速又变为均匀。相对来讲,上第三系覆盖的潜山钻时一般变慢,下第三系及以下地层覆盖的潜山钻时一般变快。但钻速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应结合其它有关参数综合考虑。
  3.2岩屑特点:一是岩屑新成分单一,颜色单调,碳酸盐岩含量百分比高(逐渐增多),并常含有较多的自形晶方解石;二是岩屑形状多为片状,个体小,棱角分明,断口新鲜等;再者由于风化影响,岩屑多具有风化特征。
  3.3在钻井工艺条件相同时,常有钻具放空、泥浆漏失、蹩钻、跳钻现象,录井时加强观察大钩负荷、钻压、立压、进出口密度、钻时、出口流量、总体积等工程参数的变化。
  3.4气测录井:若潜山界面是油气聚集的场所,则钻遇时气测值明显增大。
  4.进入潜山后
  4.1进入潜山后,一般不超过2~3米,立即停钻观察,捞取砂样,进行鉴定和分析。若肉眼鉴定(包括使用放大镜、双目镜)有困难,则立即送化验室鉴定。
  4.2初步确认进入潜山后,即下钻取心。一般取心为一筒,心长不少于1米,以判断是否为砾石。(特别注意区分砾石和碎裂岩,前者不是原地的,后者是原地的)
  4.3确认进入潜山后,即进行电测、井壁取心等,取完一切应取的资料。
  4.4决定技术套管下深,一般技术套管鞋应下至界面以下1—2米。
  四、卡取界面时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 界面卡取时出现的问题
  1.1岩屑录井:随着钻井工艺的改进,PDC+ 螺杆双驱复合钻进,造成岩屑研磨得十分细碎,代表性也更差,给我们现场岩性定名和层位划分带来一定的困难。
  1.2迟到时间大,造成循环时间长,岩屑被研磨成粉末状,不利于及时准确的区分潜山风化壳和潜山本体。
  1.3钻井液挟砂能力差,极易在井筒内形成岩屑床,造成上返到震动筛的岩屑量少而细碎。
  1.4潜山风化壳岩屑岩性复杂,如:生物灰岩、白云岩、砾石、铝土矿等。
  2.处理的方法
  2.1 .地质方面:⑴、认真研究地质设计,搜集全部的邻井资料,作好地层对比,并预计风化壳界面埋深。⑵、认真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分析可能的进山类型。⑶、熟悉钻遇不同层位风化壳标志层特征。⑷、掌握碳酸盐岩现场鉴定方法 。
  2.2 .工程方面:⑴、在我们做工程设计时,潜山界面附近设计成稳斜段、直井段,曲率小一点。⑵、在预计潜山界面附近,避免用 PDC+ 螺杆复合钻进,改用三牙轮钻头。⑶、工程参数要求,小钻压、大排量,钻井液性能必须要求携砂能力要强。⑷、预计潜山面 前50 米,工程简化钻具结构,保证岩屑的真实性。⑸、预计潜山面 前50 米,工程上作好防漏、防油气浸、防喷准备。⑹、预计潜山面 前10 米,建议对比测井。
  2.3 .潜山打开后,确认措施:首先,完钻循环时,下打捞杯把岩屑碎块捞上来,通过岩屑碎块作古生物鉴定,确定地质年代。其次,进行中途电测和井壁取心。再次,进行钻井取心(建议连同取心进入风化壳深度不超过 5 米)。
  五、结束语
  按照"钻前预测-钻中控制-钻后总结"的工作流程,首先做好钻前分析;其次,在钻进过程中,加强与邻井的地层对比,做好随钻地质预告,并根据实钻的地层做出调整;再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潜山界面卡取措施;最后,要根据鉴定结果或后续钻进情况进一步判断地层。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潜山油气藏有着广阔的开发市场,潜山界面卡取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希望潜山界面卡取能够在今后的勘探开发中有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单俊峰.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成藏条件研究[J],矿产普查勘探,2006
  [2]贺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古潜山界面识别方法[J].录井工程,2005,16
其他文献
摘 要:蒸汽驱开采稠油油藏,在蒸汽沿地面管线及井筒注入油藏的过程中,减少全程热损、保证注入油层时具有较理想蒸汽参数,是取得良好蒸汽驱效果的关键。本文将地面管线和井筒耦合分析,对原有不稳定传热模型进行改进。结合辽河油田锦45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区块数据,计算分析了各注汽参数对热损失率的影响;得到了注汽参数和热损失率在整个注入过程的沿程变化。通过将导热系数因子考虑到热传导函数中,修正原有热损失计算模型,优
摘 要:本文分析现今充满度的计算方法,结合埕岛油田新近系馆陶组油藏的特点,确定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充满度计算方法。对馆陶组圈闭充满度进行多角度的统计。最终总结了不同构造部位及不同层系,圈闭充满度分布规律。  关键词:充满度 埕岛油田 分布规律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埕岛油田新近系作为济阳坳陷的一个主要含油层系,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是油气藏在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层系的充满度差的差异性还不清
摘 要:××块是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油藏。经过三十年的蒸汽吞吐开采后,目前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边底水与断层水水侵严重,为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对区块水淹规律的研究成为目前主要的工作。  通过利用历年来新井、侧钻井的电测解释结果、高温四参数吸汽剖面、环空产液剖面测试等监测资料,结合动态分析,开展水侵规律研究,从而为区块下一步挖潜提供理论基础支持。  关键词:稠油油藏 水淹规律 蒸汽吞吐  前言  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因而对于测井仪器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通过对声波测井仪器的发展进行研究,从声波测井仪器基本参数选择、接受换能器、测试系统三个方面出发,对声波测井仪器的设计机理进行研究,并结合声波测井仪器在高温高压环境中的性能要求,提出较为完善的设计原则,以确保石油勘探过程的顺利进行。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
摘 要:现河采油厂低渗油藏探明储量1.17亿吨,动用储量9918万吨,目前局部地区已出现水淹水窜高含水情况,牛庄油田牛20地区作为低渗透高含水期的典型区块,受储层非均质性、水驱效率低,水淹水窜、油水井井况差等因素影响,目前采出程度仅有11.1%,但是含水已高达84.4%;由于早期部署的井排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不匹配,从而导致断块后期水淹水窜严重,开发效果较差;我们通过对该区块建模数模的研究,应用流
摘 要:史深100区块为一深埋、高压、低渗岩性油藏,针对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通过加强地质、工艺、注采一体化运行,以更新转注为手段,局部完善井网,协调注采关系,提高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优化工艺技术,提高单井产注能力;地面参数优化、管网升级改造,提高地面注水系统能力和效率;最终实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低渗油藏 一体化治理  一、基本概况  史深100低渗油藏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
摘 要:本文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例子,选择符合砾岩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的测井曲线,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以上技术应用到六中区克下组实际的水淹层解释中,综合解释符合率为84.36%,达到了实际解释的精度,并且形成了一套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评价技术方法,提高了水淹层的解释精度和符合率。  关键词:六中区克下组 砾岩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水淹层  一、概述  新疆克拉玛依油
摘 要:本文以低渗油藏现河庄油田河51单元为例,在分析了单元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就目前单元开发现状和形势,重点分析了影响单元采收率的注采井网不完善、水井问题突出、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三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下步调整方向。  关键词:采收率 井网不完善 有效注水 能量保持水平 动态监测  一、油藏基本概况  现河庄油田河51单元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现河庄油田的东北部,北为东辛油田营11块,南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