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探析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823285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具有技术与思想相结合、引导与强制相配合、自律与他律相促进、物质与精神共保障等特征。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主要有领导机制、宣传动员机制、组织实施机制等内容。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与阻力,需要采取切实措施统筹安排、稳步推进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舆论引导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16-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环境和成效与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高校大学生舆论引导的新格局,特别是如何健全应急报道和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1]探讨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对确保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效进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界定
  所谓舆论,简单地说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舆论一词的英文表述是“public opinion”,意思是“公众的意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编写的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0)认为,“舆论是一种常常难以进行确切科学分析的集体现象,它是同人的社会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舆论“不仅仅是各种意见的总合,而且是在广泛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比较和对比一些意见的一种连续的过程”。[2]
  网络舆论就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媒介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所做的公开评价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网络舆论因网络媒体所具有的海量信息、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多元性等而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特点,即话题丰富、包罗万象、主体分散、良莠不齐、“群体极化”明显、公信力缺乏。[3]
  大学生网络舆论是指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于一切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是校园公共事务所产生的一切意见、愿望、态度、情绪、期待、评价和想象的公开表达,是多种主导性社会意见的集合体。大学生网络舆论具有与其他社会舆论不同的特点,即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对校园群体性事件反应迅速、影响面广,如果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校园稳定;网络舆情煽动性强,控制难度大;网络舆情的难辨性,容易造成学生群体的盲从与冲动。 [4]因此,必须加以有效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是指在遵循网络舆论自身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舆论反映的大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意见、情绪和态度,设置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和社会知觉的相应议程,回应大学生的合理诉求,缓解大学生的不满情绪,解答大学生的疑惑,疏导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合理应用各种方法和技巧达成大学生态度向积极方向改变的过程。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深入了解学生网络生活,遵循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具有如下特征:
  1.技术与思想相结合。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需要遵循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借助网络技术手段,使用网络平台和专业网络软件。技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发现的及时性和管理引导的高效性。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必须注意研发和使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搭建高效的网络传播平台,为有效引导提供技术保障。但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单靠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在使用先进技术手段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有效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是技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2.引导与强制相配合。对大学生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表达的观点、态度、意见、情绪,要进行认真分析,耐心地加以引导。要积极回应大学生的合理诉求,热心解答大学生的各种疑惑,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大学生的不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在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同时,也强调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强制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进行管理。大学生要对自己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负责,违反相关规定的要受到处理,触犯法律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法管理网络舆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自律与他律相促进。大学生网络舆论既需要学校的积极管理和主动引导,即需要他律,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网络规章制度、法律及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进行有效的自律。单靠外在的强制管理和说服教育,没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觉执行,网络舆论引导很难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只有把网络舆论引导的自律与他律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网络舆论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校园网络舆论创造健康的环境,取得良好的网络舆论引导效果。
  4.物质与精神共保障。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既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制定措施,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精神的力量,也需要有相应的物质保障,需要进行必要的资金、人员、物资和技术的投入。从网络平台的搭建到网络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再到引导机构及人员的落实,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如果只是思想上重视,而行动上却舍不得花钱,没有物质上的投入保障,是不可能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的内涵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是指在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通过完善影响和制约这一工作开展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促进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保障引导工作高效运行和实现引导目标的过程和方式的总和。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开展,是遵循一定规律,在一定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的。离开这些因素的功能发挥及其相互作用,就不能保证这一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的真正实现。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必须有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的因素很多,除了人、财、物这些基本因素以外,还有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实施机构、相关政策法律、社会环境等因素。因此,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宣传动员机制、组织实施机制等内容,具体见下表:
  三、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的构建策略
  保障和促进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有效进行的运行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阻力,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统筹安排、稳步推进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1.在领导机制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的优势,突出校党委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统一领导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以维护学校稳定为抓手,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在高校维稳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领导组织工作,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下达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2.在宣传动员机制方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动员机制。有宏观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也有微观的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集中的宣传动员,也有分散的经常性的说服转化;有一般性的宣传引导,也有为完成某一任务、达成某一引导目标而针对具体部门和人员的组织动员。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动员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做好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3.在组织实施机制方面,要定编定岗定责,成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机构,通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具体组织实施经常性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在组织机构方面,可以实行专兼职相结合,把一些部门和人员纳入引导机构中,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同时也减轻专职机构的负担,有效推动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4.在协调机制方面,要形成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网络舆论引导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各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论信息收集、分析、报送、转办、反馈机制,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思想路线和政策法规等传达给校园网民,及时解答广大校园网民心中的疑惑,使其分清是非、辨明真相,形成学校管理部门与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树立学校管理者在校园中的权威形象。[5]
  5.在队伍建设机制方面,通过建平台、下任务、给经费、定待遇、作考评、专兼职并举的方式建设,以常态化的任务来凝聚和锻炼队伍,以少量精干的专职队伍为核心,把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委干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生干部等组织作为兼职人员。对一些较复杂的突出任务,可以项目或课题的方式组建舆论研究和引导团队,把专兼职人员组织起来开展工作。
  6.在投入机制方面,设立舆论引导专项经费,每年按一定的比例从学校总经费中划拨,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办公、课题研究、设备采购、技术维护、成果发表、对外交流等开支。 除经费保障以外,还要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7.在检查督促机制方面,建立相应的督促检查小组,开展检查工作。可以有常规性的检查和专项任务督察。建立定期的舆情通报制度、舆论引导成果汇报制度、年终工作总结述职考评制度等,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8.在目标管理机制方面,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提出具体要求,规定目标完成的期限,把资金投入与目标完成情况挂钩。“把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6] 在舆论引导覆盖面、舆论主导作用,以及舆论引导亮点、热点、难点等问题上设置任务和指标,细化考查,狠抓落实。
  9.在奖惩机制方面,对达到目标完成任务并且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和工作不努力、不作为的则给予批评和处罚,以奖勤罚懒促进工作的开展。在奖罚措施上做到多方式、多方面、多层次,有口头表扬、先进评选、达标评比、特殊奖励、集体奖励、个人奖励、物质奖励、荣誉称号,也有一般批评、点名批评、平时提醒、口头警告、调离工作等,把工作贡献与个人及集体荣誉、收入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10.在舆情响应机制方面,把着力点放在及早发现舆情、及早作出回应、及时解决问题上,做到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有回应、有改进,对舆论提出的问题都有及时的回应和引导,有交代有落实,用实际行动和结果去引导大学生转变思想认识,用网络舆论宣传去强化引导效果。
  11.在道德机制方面,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道德自律,用道德规范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行为,使他们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网络言行,自觉维护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形成崇尚文明、追求进步、谴责歪风邪气的良好风尚。
  12.在法律机制方面,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网络舆论法律规范,用法律手段惩处网络违法行为。我们在强调教育引导和道德自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法律的作用,更不能否定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网络舆论行为的必要性。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上网行为,敢于严格管理。要依法管理网络舆论,那些在网上故意扰乱社会秩序、造谣中伤、恶意诽谤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惩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在校园文化机制方面,通过培育和形成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来净化校园舆论环境。要倡导和建设和谐文化,形成和谐共建的文化氛围;倡导批评和自我批评文化,既要对别人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也要批评和改正自己不文明的言行;倡导共建共享文化,让全体师生自觉建设美好校园,分享学校发展成果,齐心协力推动学校发展;倡导文明上网文化,反对网上不文明行为,抵制各种有害言论;倡导民主法制文化,依法管理网上言行,做到既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又遵纪守法;倡导服务文化,提高学校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自觉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倡导主人翁文化,全体师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建设好学校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责任,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学校存在的问题,用心用力促进学校发展;倡导责任文化,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发表错误言论,不信谣、不传谣。
  [ 参 考 文 献 ]
  [1][6] 顾海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和新目标[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
  [2]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3] 刘建华,陆俊.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 李伟东,刘敏姬.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J].教育与职业,2010,(21).
  [5] 瞿晖,董雨. 高校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J]. 新闻爱好者,2011,(1下半月).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等学习过程,探索发现用小棒摆图形中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探索过程中的策略选择
枣树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品种很多,大多为食用品种,但也有部分品种果实不宜食用,而其果和枝却很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笔者下面就简介几种.
HSE是英文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它是国际石油工业为减轻和消除石油天然气行业生产中可能产生的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风险,保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