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及其参数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揭示了汉语语篇基调的调模矩阵及其声学参数,并借我国古代传统的"九宫"图示,对基调的调域和各种调模进行了系统而形象的描述。结论是:把语篇的音高、音长作为两个坐标,各分为三个层级,从而形成了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并能在九宫调模的不同位置上,显示出不同的二维声学特征。文中提出的"汉语九宫调模矩阵"即汉语基调模式的组合规则,可以涵盖所有语篇基调。
  
  作者吴洁敏,女,1938年生,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0.引言
  
  节律是言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声调、句调、基调和停延、重音、节奏)。基调属语篇层的节律特征,也就是语篇的基本腔调,包括调型和调模两个方面。
  "调型"是句调的类型,主要由句内的音高变化形成;汉语调型有平调、降调、升调、凸曲调、凹曲调5种。 "调型"不同,表示的意思不同。如:
  (1)a.他们是学生?

(用升调表反问,即"他们不是学生。")
  (1)b.他们是学生。

(用降调表肯定,即"他们是学生。")
  (1)c.他们是学生。

(用曲调表反驳,意思为"他们是学生,不是老师。")
  "调模"指语篇的音高、音长变化模式,包括语阶和语速两个方面。
  "语阶"由句外的音高变化形成;语阶不同,表示的意思不同。如:
  (2)C ↑我说了。(用高语阶,表示要揭示一个秘密或报告一则好消息;)
  (2)B →我说了。(用中语阶,是平静地叙述一件事或讲了一个问题;)
  (2)A ↓我说了。(用低语阶,表示责备自己说了一件不该说的事情。)
  "语速"由音步时长变化形成;语速不同,表示的意思不同,即便是叫人姓名。如:
  (3)a 张小萍。用快语速、低语阶叫Zhāng Xiǎopíng,是课堂上老师提醒她注意听讲;
  (3)b 张小萍。用中语速、中语阶叫Zhāng Xiǎopíng,是课堂上,老师请她回答问题;
  (3)c 张小萍。用慢语速高呼Zhāng… Xiǎo…píng…… 是在茫茫旷野寻找张小萍。
  调模的语阶和语速都具有表意功能。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基调的调模规则,同时阐述确定汉语基调调域的方法。
  
  1.汉语语篇基调的二维层级模式及调域的确定
  
  英国著名语音学家Daniel Jones(1881-1967)借助元音四边形图示,精确而系统地对元音加以描述〖注:Daniel Jones,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 p.36,9th ed.,Cambridge, W. Heffei & Son,1962.〗。我们从中得到启发,提出了语篇基调调域的四边形图,并对汉语基调的二维调域及其调模系统加以描述。
  人们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题旨,所运用的节律特征也就不同。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篇基调,人们可以在他音高和音长的变量中,找到其二维参数。我们把每个人基调的音高分为A,B,C三个语阶层级,把语速分为a,b,c三个语速层级;假设+C和+A为高语阶和低语阶的极端,假设+a和+c为快语速和慢语速的极端,这样,就可以确定每个人基调调域的四个终端〖HTF〗(见图1):+Aa点,是调域中最低、最快的终端;+Ac点,是调域中最低、最慢的终端;+Ca点,是调域中最高、最快的终端;+Cc点,是调域中最高、最慢的终端。
  连接四个终端,构成基调调域的四边形图 (见图2)。




  2."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
  把汉语基调的语阶和语速作为两个坐标,语阶作竖标,从低到高分为低语阶(A)、中语阶(B)、高语阶(C)三档,把语速作横标,从快到慢分为快语速(a)、中语速(b)、慢语速(c)三档(见图3)。
  用虚线把三档语阶和三档语速连接起来,就有了汉语基调调域图上的低快调模Aa、低中调模Ab、低慢调模Ac,和中快调模Ba、中中调模Bb、中慢调模Bc,以及高快调模Ca、高中调模Cb、高慢调模Cc共9种模式。其中Ba、Cb、Bc 、Ab 4种为中性调模;中语速、中语阶的Bb为"大和调模";Ca、Cc、Aa、Ac为四极调模。这就构成了"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见图4)。




  不能把图4的"九宫调模"简单地解释为"9种模式",它是汉语基调调模矩阵的组合规则。这里的"九"表示"极数",它概括了汉语基调的所有模式。因为汉语中的"九",在中国古代除了指实数9之外,还可表示"多数"、"极数";我们借"九宫"〖注:"九宫"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易》学中的概念。东汉前《易》纬家用"九宫"来解释宇宙:以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称九宫。见《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注引《易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引九宫"。东汉以后,"九宫"曾被用来解释历法、气象、算数、军事等。这里,我们借"九宫"图示来描写汉语基调的组合模式。〗图示来描写语篇基调的组合模式,并因此而发现 "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语音链上的高低、长短、快慢,语音的守衡与变异、对立和统一,各种变化均可从这一"矩阵"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并由此找到了语篇基调的某些组合规律。
  
  3.汉语二维九宫调模的声学参数
  
  语流中的节律特征总是多维的,构成语篇基调的主要成素有音高、音长和音强。但汉语是声调语言,非重音语言。汉语音节上的音强,由于声调的调制而失去其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语句重音主要用增加音长和扩大声调域来表示〖注:参见林茂灿《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方言》1984年第1期;曹剑芬《汉语普通话音节时长变化的动态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报告》,第20页,1991年,北京。〗。所以,这里的"汉语九宫调模"暂不考虑音强特征,只求其音高和音长的二维级差参数。
  3.1.汉语基调的三级语阶参数
  根据语音实验,假设女声的高语阶、中语阶、低语阶三级音高参数如右下表1。


  当说话人说出第一句话,就确定了基调的语阶等级,这跟唱歌发出的第一个音符就确定了音调一样。一般说来,语阶一经确定,要冲破上限比较困难,冲破上限会使语阶上移,尤其是高语阶,再上移要冲破基调调域上限而出现假声;而冲破下限是常有的事,除非低语阶的下限已达到说话人音阈的下限终端而无法再降。所以高语阶、中语阶的下限可以下移,而低语阶的下限不能下移;否则会冲破调域下限+A,使发话人说不出来,或即使说出来也会听不清楚,语图上往往看不到基频,交际中会影响信息的接收。语流中的声调要受到不同语阶的影响,声调调值会发生变化。   3.2.汉语基调的三级语速参数
  我们对不同语体、不同对象的口语进行了测听,假设快语速(a)、中语速(b)、慢语速(c)的声学参数如右下表2(语速平均音节时长用毫秒ms计算,包括语流中的音空)。


  从现有的测听显示,汉语最快语速为134ms/音节。这是吴宗济教授从1993年国际足球赛现场直播的语速中测出的,见下面例(4):
  (4)下半场的比赛已经进行了十七分零十五秒(北京男声讲解员现场直播)。
  根据吴宗济的语音实验〖注:吴宗济:《普通话语调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语句中基本调群单元的移调处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报告》,第15页,1992-1993年,北京。〗测出这句话的音高为150-350Hz,平均音节时长134ms,达到最高、最快的+Ca调模(见图5)。这和我们所做的例(3)a的语音实验平均音节时长135ms的结果,基本一致(见下面图6)。


  据测听,慢语速一般为450-650ms/音节。语感测听还发现:汉语语速达1000ms/音节,是表达特殊感情的临界参数。达到这个语速(包括语流音空形成的停顿在内),就是一般人都能体会到的"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特殊语境中可能会慢到1300ms/音节,甚至1500ms/音节,如前面的例(3)c 在旷野呼唤"张小萍"的语速就是。但这只是一个句子,最多是一个短小的片段。篇章中一般不会超过1000ms/音节,除非激动得无法言传,或者就是故意卖关子,句中或句间有长时间的停顿。
  此外,老年人语速比青年人慢,男性比女性慢;讲话又带个人风格。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中央广播电台新闻广播语速从过去的平均330ms/音节,提高到现在的230ms/音节,已从中语速提高到快语速。不过,这些并没有表意上的差别,只是信息量的不同而已。
  把语阶参数和语速参数合起来,便是汉语九宫调模的二维声学参数。三档语阶和三档语速的跨度大,又相互交叉,汉语九宫调模矩阵图中的虚线,便是调模边界模糊的标记。
  
  4.汉语九宫调模的表意功能
  
  九宫图中的每一格,便是这一基调模式的调域。在矩阵的不同位置上,所显示出来的不同声学参数,能表示不同的语意;即使在同一调模中,由于二维参数不同,也会表现出细微的语意差别。就是声、韵、调序列完全相同的句子,也可以因为语境和题旨不同,而在调模上显示出不同的声学参数,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比如前面举例说到女声叫"张小萍"的(3)a,(3)b,(3)c三句话,通过语音实验,可以看到其调模的二维参数如下(见图6,图7,图8):
  例(3)c句属高语阶、特慢语速调模+Cc,此句的语速是破常规的。
  我们对英语系40名大一学生测听,在没有语境提示的第一堂语音课上,学生对这三个句子的识别率达到98%。可见在一定语境中表示特定题旨所选择的调模是一定的。比如在激烈争夺的球赛场上的现场直播,必须用快语速、高语阶的Ca调模,才能把比赛实况及时而准确地播送出去。中国人都还记得1961年在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宋世雄的现场直播,用的就是高快调模(Ca)。他的播音,让成千上万的听众,






  图8在茫茫旷野寻找"张小萍",用+Cc调模:音高为440-380Hz,音长为1500ms/音节。 共同分享着这份光荣和欣喜。又如"文革"期间,江青在大庭广众讲话用的大多是最高、最慢的极端调模+Cc,下面就是1966年7月24日她在北京广播学院的讲话:
  (5)革命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代表毛主席

问候你们!

毛主席很关心你们的事业。…

这次文化大革命运动…

你们的大门关得紧紧的,

门口贴着条子:

"×××不准进来!

"比中南海还紧。

我要来放火,

我要提出抗议!…

〖注:叶永烈:《江青传》,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349页。〗
  江青凭她当时特有的身份,面对成千上万受蒙蔽的听众,音高冲出了C语阶的上限,出现了假声;音长达到+c语速的极限,且多用升扬调型。当时只有她才能用那样大的口气说话。今天,人们只要用+Cc调模来朗读她的这些讲话,听过她录音的,估计识别率可以达到100%。
  根据说话或朗读的语阶和语速来判断调模,一般没有问题,尤其是极端调模的识别率更高。我们用例(6)"他说人生没有笔直的路。"测听不同调模的表意功能(见表3)。


   (6)Ba用中语阶、快语速(平均时长194ms/音节)朗读,测听者认为,此句是言者不带感情色彩的旁白,适用于随意谈话体。
  (6)Bb用中语阶、中语速(平均时长336ms/音节)朗读,测听者认为此句表示言者在严肃地叙述着人生的哲理,适用于正式场合的谈话体或朗读政论体。
  (6)Bc用中语阶、慢语速(平均时长466ms/音节)朗读,强调"没有",表达了言者切身经历中的经验教训,适用于艺术体。
  (6)Ac用低语阶、慢语速(平均时长625ms/音节)朗读,强调"人生",流露言者沉重而伤感的情绪,仿佛诉说着自己苦涩的经历。   通过188名大学生,对上述调模级差辨意功能的测听,识别率达94%-100%。当然,这里还有语音切分的层次、重音等等因素(见表3)。虽然Bc和Ac都属慢语速,但调模的语阶不同、语速参数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一般,说话人所用的调模,跟题旨、语境应该是一致的。所以朗读必须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才能选定最合适的调模,用以再现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如果调模选择错了,那么,哪怕你普通话再好,音色再美,也不能表情达意。比如一位颇有名的播音员在朗读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时,选用了高慢调模Cc,结果反映不佳;如果我们改用低慢的Ac调模,则首句一出,就会让读者和听者动情。又如,我们为学生掌握普通话后鼻韵编写的操练材料:
  (7)小雨不停不停不停地下,滴滴答答落在我头上。雨点儿落在星星上……
  用快语速、中语阶的快板形式朗读,就感到非常轻快;而用低语阶、慢语速的Ac调模朗读,则会让人伤感得流泪。可见调模具有表意、表情和表态的功能。
  
  5.汉语九宫调模矩阵可以涵盖所有基调
  
  汉语九宫调模矩阵可以涵盖所有基调。若从最高、最快的+Ca调模,向九宫调模矩阵右面移动,表示高语阶不变,而语速减慢,到达Cb段是高语阶、中语速调模;若继续右移,则语阶不变,语速更慢,到达+Cc是最高语阶、最慢语速的极端调模。再从+Cc调模下移,则语速不变,语阶渐低,到达Bc段是慢语速、中语阶调模,再下移到+Ac,则到达语阶最低、语速最慢的极端调模。再从+Ac向左移,表示低语阶不变,语速渐快,到Ab段是中语速、低语阶调模;再左移到+Aa就是最低语阶、最快语速的极端调模。再从+Aa向上移,快语速不变,语阶升高,到达Ba段是中语阶、快语速调模;再上移就又到了最高语阶、最快语速的极端调模+Ca。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九宫调模中不同的声学特征传递出来。
  "九宫调模矩阵"是调模的最大分类。其中Bb调模最为常见,一般指不表示特殊思想感情的中和调,所以我们称中央的Bb调模为"大和调模"。它处在矩阵的中央位置,音高、音长的节律特征相对比较稳定,语阶、语速变化不大,所表示的多为"中和"之意。现在人机对话研究的,实际上也多为Bb调模。矩阵的Aa,Ac,Ca,Cc四个极端调模,大多表示特殊思想感情;Ba,Bc,Ab,Cb四个中和调模是次常用调模。但各种调模的界定参数,还有待继续深入探讨。
  说什么话得用什么调模是不能含糊的。球赛场上的现场直播若用Ac调模,就简直不堪设想。同样,把例(5)句改用Ba调模或Ab调模,那个说话者便不是江青了。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同基调相一致,才能通过发话人的不同调模来传递各种信息。人们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表现在调模上的节律特征也变化多端;但是,所有调模都在这四边形的基调调域,即在九宫矩阵中运行,所以"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能涵盖各种语篇基调。
  
  6.结语
  
  "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概括了语篇基调的调模规则:把语阶和语速作为两个坐标(二维);把语篇音高分为低语阶(A)、中语阶(B)、高语阶(C)三级,把语速分为快语速(a)、中语速(b)、慢语速(c)三级(三三);这就形成了汉语基调的高快调模(Ca)、高中调模(Cb)、高慢调模(Cc)和中快调模(Ba)、中中调模(Bb)、中慢调模(Bc),及低快调模(Aa)、低中调模(Ab)、低慢调模(Ac),即"九宫";这便是"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目前,这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对神经学科、心理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果能通过文理合作,对"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作进一步研究,找到"汉语九宫调模"的界定参数,那就可以直接为言语系统工程提供语言语音学的理论支持。
  这里还须说明,9种调模各具平调、升调、降调、凸曲调、凹曲调5种句调调型。因此,汉语基调应该是一个"三三、二维九宫、五型"的调型模系统。而句调调幅的大小,又跟音强有关。汉语基调的调模、调型及调幅,都是由说话的题旨和语境所决定的。所以,说话或朗读,基调把握不好,也同样不能确切地表情达意。
  言语是一种编码和解码的双向交流,语篇中基调的高低、长短、快慢,都可以传递出"言不尽,意无穷"的信息。听话人可以凭借发话人传递出来的不同的调型模,解开全部编码信息。这种编码者和解码者对调型模的共同感知,便成为言语约定俗成的固定符号,由此而构成了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桂灿昆:《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赵元任:《汉语的字调跟语调》,《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Wu Zongji,A New Method of Intonation Analysis for Standard Chinese: Frequency Transposition Processing of Phrasal Contours in A Sentence,(Beijing.1993. )
  5.郭锦桴:《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6.吴洁敏、吕士楠:《汉语停延的内三层和外三层》,《语文现代化》 1997年第三辑。
  7.吴洁敏:《汉语句调群的组合规律》,《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本文写作得到王均教授指导,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吕士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吴宗济、冯志伟教授,浙江大学潘云鹤、王维贤教授以及王之光副教授等提出了宝贵意见;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洁萍、陆亚民女士协助制作了语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文责任编辑:申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