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基于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来的高瞻远瞩的战略设想,其背后更是有着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如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原理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国内循环主要体现了马克思的资本周转和社会再生产理论;国际循环蕴含了《资本论》中展现的空间生产理论和世界市场理论;双循环理论则展现了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双循环运行机制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命题.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实践创新将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现实背景;以国内循环主导带动国际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特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与协调统一是双循环顺利进行的政策基调;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手段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口服骨坏死康复丸治疗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70例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口服骨坏死康复丸并配合拄拐负重练习,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试验组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影像学稳定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瘢痕遗留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影像学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a
目的 观察天灸贴穴位贴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gE、IL-5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PAR患者随机分为天灸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天灸组采用天灸贴穴位贴敷治疗.分别于治疗后和治疗后1年,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鼻分泌物含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IL)-5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鼻分泌物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天灸组总有效率为72.0%,高于对照组的4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比较电针与经颅磁刺激(TMS)相结合的成对关联刺激模式(PAET)和传统成对关联刺激模式(PAS)对健康志愿者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将15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顺序进入4组(A组、B组、C组和D组),组间洗脱期为1周.A组为电针内关穴与TMS成对关联刺激,电刺激先于磁刺激25 ms发出;B组为经皮正中神经电刺激与TMS成对关联刺激,电刺激先于磁刺激25 ms发出(简称PAS25);C组为电针内关穴;D组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运用单脉冲TMS技术观察大脑运动皮层手区的兴奋性变化,包括运动诱发